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五代人百余年坚守一份“甜蜜”事业
源自宫廷秘方,用实心实料的塘坊糕点,五代人匠心传承159年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任斐
  在无棣县海丰街道棣新一路,有这样一家百年老店——塘坊岐鸣斋糕点。走进店铺,空气中弥漫着中式糕点的香气,鲜香扑鼻,又香而不腻。货架上摆放着各类传统糕点,绿豆糕、桃酥、芝麻条、五龙糕等个个色泽光鲜,外观精美。拿起一块五龙糕细细品尝,更觉入口甜糯,唇齿留香,是记忆中传统糕点的“老”味道。
  “塘坊糕点最早创建于清同治年间,传承到我这里已经是第五代了。”塘坊岐鸣斋糕点第五代传承人赵玉森向记者介绍。塘坊糕点师承宫廷御膳房的名点制作技艺,创始人赵西岐为点心铺取名“岐鸣斋”,寄语不同凡响,一鸣惊人之意。
  1995年,赵玉森从父亲手中接过了塘坊糕点。在随后的几十年,赵玉森在秉承祖训“用实心用实料,用良心做糕点”的基础上,传承创新、积极进取,将祖传的五龙糕、佛手酥、苹果酥、芝麻条、蜜三刀、一品火烧等近百个品种的糕点传承创新,在配方原料、手工制作、用油烹炸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进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制作工艺流程和配料秘籍,摸索出一套“搅、拌、擀、抻、捏”的绝招儿,进一步叫响了塘坊糕点的名号。
  在赵玉森看来,“用实心用实料,用良心做糕点”的祖训是他始终铭记和秉承的,这几个字不仅要记得牢固、喊得响亮,更要做得扎实,实实在在的践行于塘坊糕点制作的每一个步骤、每一道工艺中。
  “从最初的原料关,我们就严格把控,坚持从名优企业、知名品牌选购面粉、花生油、糖等原料,对辅料也坚持在正宗产地采购。”赵玉森说,塘坊糕点用的特色馅料,比如豆馅、红果馅、枣泥馅等,也坚持自己制作。仅制作枣泥馅就有选枣、泡枣、煮枣、去核、去皮、熬制、炒制、晾制等多道工序,花费至少一天的时间,确保糕点口味纯正。
  再看塘坊糕点“搅、拌、擀、抻、捏”的制作工艺,更是传承了老一辈的手造精神,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绝活。
  “这几个字概括起来简单,其实每一个步骤都见真功夫,容不得马虎。”赵玉森说,搅是把油、糖浆、鸡蛋、水等原料搅拌均匀,有顺时针转的,还有逆时针转的,不同产品要用到不同的搅法;拌是拌面粉和馅料,讲究力道轻柔;擀是擀皮和擀面,擀出来的面要厚薄均匀;抻是把开酥的面用手抻搓,同样讲究粗细均匀;捏则是制作中重要的一环,劲大劲小都在手上掌握,有多年经验积累的师傅才能捏出标准的花形。
  以莲花酥的制作为例,这道源自宫廷的糕点工序极其复杂,要经过选料、蒸面、调油、制馅、开酥、擀皮、包馅、掐花、成型、油炸、出锅、点缀等四十余道工序。在制作时,塘坊糕点的师傅们都认真对待每一道工序,精细制作、悉心手造,经手的每个步骤都饱含师傅们的用心和真心,更保证了糕点的口感和品质。
  经过159年的发展和代代传承,塘坊岐鸣斋糕点从最初一口小锅、一个小吊炉的糕点小店,发展成为如今荣获“滨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省老字号”等荣誉称号,拥有鸡蛋面、混酥面两大系列,品种涵盖蜜三刀、羊角蜜、桃酥、莲花酥、芙蓉酥、金丝糕等150多个,鲁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糕点食品专业生产知名企业。
  “选料精细、制作独特、式样美观、酥脆香甜、久放不绵”——这五大特色已经成为塘坊岐鸣斋糕点的品牌,经人们的口口相传,使得塘坊岐鸣斋糕点愈发远近闻名。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