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田中岳通讯员潘妍君董高峰孙文爽
近年来,滨城区市西街道结合“山东走在前,滨州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在知爱建”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明确目标、担当落实,紧密围绕滨城区委提出的“五张报表”工作思路,坚持从党建上找原因、改革中找办法、工作中找问题,通过全面建立“1+4+2+N”基层党建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一个中心,,基层党建工作开创新局面
创建“周末课堂”,基层党员学习常态化。市西街道精心打造党员干部关爱中心,推进关爱干部心理健康品牌创建,每周六定期开展基层党员干部学习活动,引领社区(村)党组织建设。结合淬火工程、冬春轮训,实现党员培训全覆盖。同时,该街道深入实施“双领双提”行动,举办“社区书记论坛”“网格党支部书记论坛”“青年干部论坛”10余场,实现基层党员学习常态化。
创建“党建联盟”,引领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9月9日,该街道举行红印市西党建联盟成立仪式,辖区10余家单位与市西街道签订《红印市西党建联盟共驻共建协议书》,将隶属于不同系统、拥有不同资源的党组织链接为紧密的党建共同体,汇聚成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形成了资源要素集聚共享、优势互补、联动赋能的新格局。
创建“多元共治”,构建小区共建共享治理格局。市西街道坚持以“党支部+业委会+物业+N”多方议事机制为载体,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创新社区党总支指导、小区党支部领导、业委会主导下院落自治老旧小区治理方法。新建(提升)小区党群服务站32个,实施各类服务群众项目117个,真正将精品化党群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
创新“渤海银辉之家”,擦亮“三邻”党群服务示范品牌。市西街道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培育以学院东宿舍网格党支部为代表的银龄先锋队伍,打造“三邻”党群服务特色品牌。积极探索“一一三五”小区善治工作法,打造出具有市西特色的“学院银辉·红色近邻”品牌,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创建“市西小哥·红蜂先行”党建品牌,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融入基层党建格局。市西街道成立红蜂服务点30个,建成市西街道红蜂驿站,吸纳60余人成立红蜂志愿服务队。推进新就业群体党建与城市基层治理“破圈”融合,让“市西小哥”成为社会治理“合伙人”,全力为“先锋骑手”办实事、解难题、求实效,实现基层治理重心进一步前移,真正打通社会治理的“最后一米”。
■深化四项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焕发新活力
深化志愿者学院建设。近年来,志愿者学院(志愿者管理中心)与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滨州学院等高校加强合作,优化师资力量,加大志愿者培训力度,吸引更多志愿者参与创城等城市精细化管理。积极探索“党建+志愿”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成立全市首家志愿者学院,组建300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建立健全“1+7+N”志愿服务体系,专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精准助力基层治理,搭建志愿队伍培训、交流、孵化平台,整合志愿服务力量,培育特色项目,打造特色品牌,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模式,不断深化“五为”志愿服务,累计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220余次。
深化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建设。市西街道创新成立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践行“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理念,全力做好服务企业发展“店小二”,为市西东南和西南两大片区及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保驾护航。围绕辖区重点项目,建立帮包责任制,对接中铁十二局、十四局等建设单位,为东南片区开发奠定基础。突出市西新经济孵化中心的平台作用,聚集更多的电商企业,推动“烟火人间·味道市西”的拍摄和推广,拉动和促进消费。
深化矛盾调解中心建设。市西街道组建专家法律咨询服务团,以矛盾调解中心专家团为基础,发动更多群众参与到矛盾调解中来,实现由“共建”到“共享”达到“共治”。积极打造“有事你找我”基层治理品牌,将首问负责制落到实处,继续实行班子成员、科级干部定期下访制度,实现基层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化解,对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存在不安定因素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其他重大事项作为评估重点逐一研究,促进决策的完善,落实风险防范措施。
深化政务信息中心建设。市西街道高标准打造便捷、高效、规范的政务信息中心,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起“集中收单、分类处置、统一协调、各方联动、限时办结”的政务服务运转模式,用“数字赋能+机制提效”解决公共服务的堵点痛点问题。截至目前,该中心已办结群众诉求11734件,办结率达100%。
■守牢一排底线,,实现高质量基层治理和高质量经济发展
严守疫情防控关口。在2022年疫情防控工作中,市西街道全体党员干部齐心协力、坚守一线,成立疫情处置工作指挥部,建立“1322”党员联户制度,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开展“双扫双敲”行动,做好“五包一”人员管控服务工作,针对困难群众开展防疫“爱心大礼包”派送工作。全年完成疫苗接种49273人次,完成6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13163人次。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西街道对辖区企业和沿街门户开展帮扶指导,积极对接具有高资质高水平的建设服务单位,协商制定更加完善的招商政策,建立科级干部包保项目工作机制和金融管家服务机制,协助吾悦广场做好开业工作。坚持“一线工作法”,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为项目高质高效推进保驾护航。截至2022年11月底,该街道2022年工业企业总产值6.63亿元,同比增长8.06%;零售行业累计销售额12.79亿元,同比增长12.06%。辖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数额达到38.93亿元。
安全防线不断巩固。市西街道建成应急物资储备中心,提升基层应急物资保障能力,累计出动240人次开展安全生产督导检查,累计检查辖区危化、工贸企业、建筑施工工地、学校幼儿园、人员密集场所等各行业企业单位206家,发现安全隐患982处,已全部落实整改。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加大汛期巡查力度,共出动40余人次开展巡查工作,未发现安全隐患。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市西街道环保、城管执法等站所协同作战,不断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2年共组织开展40余次突击夜查,查处2家私自喷漆的汽车修理厂,关停整改汽修厂1家,督导在建工地“扬尘六个百分百”落实情况300余次。利用“无人机巡航+人工踏查”的方式,不间断巡查,深入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等工作,以生态环境高水平推动市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突破NN项改革,,基层治理呈现新格局
压茬推进城中村改造。市西街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扎实推进城中村改造。2022年,完成东谢、大梅、大有崔、张蒋4个村共计1341户3599人以及1161处厂房和住宅院落、总建筑面积37.2万平方米的征收协议签订任务,为南部片区开发和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持续服务好安置区建设。市西街道切实把解决返迁群众住房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推进城市“微更新”,加快辖区大梅安置区等6大安置区建设,切实解决好返迁群众住房问题。截至目前,大梅安置区建设已桩基开工,东南片区8个村的片区开发规划测算和概念性规划已完成。
增强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职能。市西街道积极践行“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理念,坚持“无事我不扰,有事我来办”工作思路,做好服务企业发展的“店小二”,为市西东南和西南两大片区及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保驾护航。
突出新经济孵化中心引领作用。聚集更多的电商企业,继续推动“烟火人间·味道市西”的拍摄和推广,拉动消费、促进消费。突出杭州电商基地建设,实现联动,互通有无,让杭州基地成为合作高校的培训基地,把杭州的“供应链”连接到滨城,把数据留在滨城。
推进社区网格党支部书记中心和楼栋长轮值中心运行。延伸基层治理触角,选取中兴绿都、泰山名郡等大型住宅小区为试点,积极搭建“社区-物业(业委会)-楼栋-楼道”四级联动模式,把数据建起来,落实“依房管人,综合治理”的基层治理路径,做好减法,实现“一个小区破解一类难题、带动一块工作”。
新的一年,市西街道将进一步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为富强滨州中心城区建设贡献市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