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坚持人民至上 增进民生福祉彰显滨州温度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隆卫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人民”二字重若千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滨州牢记“国之大者”,在市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民生品质更实”,努力让百姓生活更富裕、公共服务更普惠、基本保障更牢实。一年来,我市锚定“一业三保七有”,织好网、兜好底、办好事,坚持坐到群众炕头,听取最真实声音;想到群众心头,解决最现实问题;干到群众点头,赢得最满意效果。“三院”项目全部建成投用,“12197”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儿童友好城市、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康养示范城市、国家体育公园城市全力推进,成为全省唯一全国养老服务先进单位,奔向共同富裕的步伐更加稳健有力。
  社会事业更优:稳岗就业有力、民生保障加力、公共服务给力,民生福祉“节节升高”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2022年以来,滨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锲而不舍增进民生福祉。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滨州稳岗就业有力,城镇新增就业超过4万人,城乡公益性岗位安置2.97万人。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滨州民生保障加力。提高居民门诊慢性病等6项医保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净增15.7万人,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均提高10%以上,滨州获评全国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单位。
  公共服务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保障。滨州公共服务给力。尽心尽力惠民生,2022年初承诺的197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市儿童图书馆、儿童乐园开工建设,全民健康文化中心主体封顶。总投资36.7亿元的“三院”项目建成开诊,全市每千人床位数全省领先,每万人拥有全科医生居全省前列。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6所,高考上线率达到近三年最高。“原居安养”模式全国推广,滨州成为全省唯一全国养老服务先进单位。
  城市名片更靓:产城融合提效、城市更新提质、环境改善提标,城市“高颜值”成就生活“高品质”
  城市品质,是一座城市品位和发展质量的综合体现,是城市内部各要素集成发展的综合反映。
  2022年12月27日,在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永祥指出,“品质之求”是滨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愿景、目标导向;“精明之路”是滨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措施、发展导向;“担当之行”是滨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为行动、落实导向。
  2022年以来,滨州以描绘“城市工笔画”功夫,推动城市精准规划、精明增长、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环境质量、改善城市面貌等方面下足功夫,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建长效、争一流,全力打造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大幅改善、产城融合发展的高质量城市品质,让城市“高颜值”成就生活“高品质”。
  “西榭花语、诗情画意”成常景,“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常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成常势……现如今,滨州已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品质之城。
  产城融合提效。主城区100个城建项目完工投用,科创、康养、高铁、南部、老城等五大功能片区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交易服务中心竣工投用,爱琴海、吾悦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开业运营,带动城市能级显著提升。
  城市更新提质。1575套棚户区、24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开工,28个城中村征迁全面启动,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扎实推进。新建城市公园、口袋公园及节点32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均居全省前列,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环境改善提标。全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黄河中央生态公园初见雏形,沿黄品牌赛事体系不断丰富。2022年全市优良天数252天,同比增加8天,重污染天数4天,同比减少4天。水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列全省第2位,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滨州的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城更美。
  乡村振兴更实:农业向强、农村向美、农民向富,绘就“诗与远方”新画卷
  梦里田园,诗与远方。
  宽阔的马路、大片的果树、喜庆的广场舞队伍……是滨城区沙河街道周龙村的真实写照。“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设果园大棚,现在果农的腰包鼓起来了,日子越来越好了,多亏了党和政府的优惠政策。”周龙村果园大棚种植户赵大真说。
  2022年以来,滨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打造具有滨州特色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绿色化、生态化,推动乡村生活、生产、生态深度融合,建设美丽富强乡村,以写意“乡村水墨画”功夫,推动乡村宜居宜业宜游,让人民群众在“记住乡愁”中感受“诗和远方”。(下转第二版)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