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李淑霞王健报道)1月16日,市委宣传部举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档案工作有关情况。
发布会介绍,近年来,全市各级档案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档案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职责使命,聚焦主责主业,补短板、强弱项,破难题、提质效,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滨州档案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
加强党的领导,档案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档案工作,从政策支持、经费投入、人员保障等方面持续用力,营造了档案管理法治化、档案工作规范化、档案利用便捷化、档案体系安全化的良好环境。
从制度建设入手,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全市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将档案工作纳入全市综合考核体系,相关具体工作纳入年度全市重点工作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督查范围。立足档案事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十四五”滨州市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市委办公室印发《〈“十四五”滨州市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和全市档案工作会议重点任务落实台账》,一体绘就全市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围绕做好档案基础性工作,以市政府文件形式印发《滨州市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实施细则》《滨州市著名人物档案管理办法》《滨州市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滨州市档案工作科学化管理规范测评办法》《滨州市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5个规范性文件,形成比较完备的地方档案制度标准体系,让档案工作有章可依、有据可循。
市档案馆先后被命名为国家一级档案馆、全国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省档案系统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滨州市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市直机关党员干部教育基地,2020年9月顺利通过全省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成为全省首批第二家达到业务建设规范等次的市级综合档案馆。
完善馆藏条件,档案基础设施得到新加强
档案馆是档案保存和利用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我市坚持硬件与软件建设并举,市县两级列支专门预算,支持档案场馆建设。目前,市县两级8个综合档案馆均为新建档案馆,总建筑面积58835平方米,其中市档案馆建筑面积10919平方米,各县市区档案馆建筑面积均在5000平方米以上,市档案馆通过国家一级档案馆验收,6个县市区档案馆为国家二级档案馆,为档案保管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撑。
市档案馆持续优化馆藏条件,高标准配备档案库房温湿度调控、档案杀毒灭菌除尘等设备,实现档案库房环境智能化精准化控制。同时,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均建立健全档案安全工作制度,配备先进设施设备,制订应急预案,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保管、安全利用等措施得到全面加强。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容灾能力建设,市县两级综合档案馆在山东省电子文件(档案)容灾备份中心备份率达100%,市档案馆还与广东省江门市档案馆互相开展电子文件(档案)容灾备份,实现异地备份。
聚焦主责主业,档案业务建设取得新成效
全市各级档案部门聚焦“存史、资政、育人”三大主责主业,突出档案收集整理与开发利用两大重点,从档案收管存用各环节推进档案业务建设提质增效。在连续两轮的全省档案系统测评中,全市创建省级示范系统2个、省级示范单位105个、省级先进单位106个。
档案收集更加全面。市县两级综合档案馆采取多种方式丰富馆藏内容,持续加大文书档案、重大活动档案、专业档案、民生档案收集力度,确保档案收集无死角、全覆盖,持续改善档案结构、丰富档案馆藏。截至2022年底,市县两级8个综合档案馆共有1377个全宗,馆藏档案95.03万卷、159.8万件(盘、张),馆藏资料14.32万册。立足滨州实际,市县两级综合档案馆联合开展革命历史红色档案资源库、“黄河故事”山东篇章专题档案数据库、经略海洋档案资源库建设工作,共收集汇总档案目录8034条。市档案馆还采集整理《滨州新闻》《渤海先锋》《党建新闻》等各类新闻视频和重要档案数字资源4993件、6.5TB,构建了更加全面、更加生动、更加立体记录滨州发展的档案工作格局。
档案服务更加优化。全市档案系统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理念,深化“心系兰台、真情服务”档案服务品牌建设,对便民服务事项进行全部梳理,真正做到“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目前,市县两级8个综合档案馆全部接入山东省档案查询利用平台,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接待查档利用者9.1万余人次,提供档案利用35.6万余卷(件)。市档案馆与黄河流域58个城市综合档案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省内、市内综合档案馆跨馆利用服务全覆盖,档案利用实现“异地查档、跨馆出证”。市档案馆被评为全省档案利用工作“最佳服务窗口”。
档案利用更加有效。市县两级综合档案馆不断深化档案开发利用,加强档案编辑研究,推进档案社会教育。市档案馆先后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等一系列重大专题,编辑出版《信念的力量——滨州百年红色印记》《走过70年》等编研资料图书资料21种,编发《档案资政参考》17期,在《滨州日报》等主流新闻媒体公布档案290次,在《鲁北晚报》等媒体刊发档案专栏文章200余篇。加大档案资源开发力度,办好用好“沧桑滨州”“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市档案馆名人档案展”等综合展览,围绕服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史学习教育等工作举办“初心照耀未来——滨州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档案文献展”等专题展览30多个,先后接待参观人员5万余人次。每年精心组织开展“国际档案日”活动,通过专题展览、编研出版、论坛讲座、户外宣传等方式,全方位开展档案宣传,多次被中国档案杂志社、中国档案报社、山东省档案馆评为全国、全省档案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突出数字赋能,档案工作质效得到新提高
顺应数字化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积极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安全可靠的档案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制度体系。印发《滨州市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建成滨州市电子档案库房和市档案服务一体化平台,95家市直立档单位接入平台,市档案服务一体化平台与民政、社保、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涉民生事项部门业务系统实现对接,在线接收各类电子档案6.1万余件,实现档案数字资源互联互通、应收尽收、共享共治,提高了市直立档单位档案工作质效。扎实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2022年10月印发《滨州市数字档案馆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明确提出到2024年底市档案馆创成国家示范数字档案馆,7个县市区综合档案馆全部建成数字档案馆。
围绕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移交接收,市县两级综合档案馆坚持按照“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要求,健全完善《滨州市档案数字化管理办法》《滨州市纸质档案数字化操作规程》等制度文件,积极开展馆藏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和进馆档案数字化副本接收工作,市县两级综合档案馆形成数字化成果15TB,市档案馆高标准建成档案数字化加工室,“全过程”标准化推动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率达82%,照片档案数字化率达100%,为提高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创建国家示范数字档案馆“一个目标”,健全协同发展、“三走一请”、风险防范“三类机制”,突出抓好以红黄蓝三色专题档案和重特大事件档案为主的“四项重点”,锤炼档案干部严、真、细、实、快“五种作风”,实现档案工作治理效能、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档案资源深度广度、档案利用服务品质、档案安全保障力度、档案人才支撑基础“六个提升”,着力推动滨州档案事业实现新发展,为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贡献档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