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邹平市:
创新“1+4”土地经营模式 蹚出强村富民新路径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刘青博通讯员高猛猛刘新芳
  在邹平市九户镇成家村,村集体成立合作社,主导经营553亩土地,除去经营成本和承包费用,村民可实现二次分红15.39万元,集体增收35.91万元。
  村民分红、村集体增收,成家村是如何做到的?原来,该村实施了新的土地经营模式,引导各主体共同参与、协同配合,走出了一条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高、社会化服务质量优、增收效果显著的新路子。
  成家村的这条新路子,就是邹平市创新实施“1+4”土地经营模式的一个缩影。
  2022年以来,邹平市坚持党建引领,把村级组织的管理优势、资源优势与供销社服务优势、金融资金优势紧密结合,全链条打通组织、运营、服务、投资等多个关键环节,选取5个试点乡镇,创新实施“1+4”土地经营模式,即以党建为引领的“合作社+农户+供销社+金融”土地经营模式,形成村级合作社主导、供销社服务、金融机构支持的运行机制,探索“受益最广、风险最低、收益最稳”的新路子,推进村集体经济增量提质,努力实现村集体、农户“双赢”。
  坚持党建引领,掌握富民强村主动权
  邹平市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实践探索全过程,着力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农村经济发展优势,发挥县、镇、村三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实现土地经营模式创新工作领导到位、推进有方、落实有力。
  在县级层面,邹平市将“1+4”土地经营模式列入邹平市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工作成效纳入乡村组织振兴考核评价体系,成立工作专班,定期召开分析研判会议,交流经验做法,研究解决问题,进一步压实镇街、部门责任,推动工作落实。
  在镇级层面,试点乡镇党委负责顶层设计,不以行政命令去推动,筛选能干事、有担当的村班子、村干部,算好经济账,在自愿流转的基础上,动员农户将未流转土地、发包到期土地流转给村集体。
  在村级层面,各村集体牵头成立合作社,负责经营流转土地。按照“入股自愿、管理民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开展“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引导村民入股合作社、享受合作社分红,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
  深化供销赋能,最大程度让利于民
  多年来,邹平市供销社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在群众心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信誉。因此,“1+4”土地经营模式选择供销社提供社会化服务,以实现土地经营体系更加完善、工作更有保障。
  在服务供给方面,邹平市依托滨供农服有限公司、梁邹农业发展集团,发挥集约化、机械化、规模化优势,供销社与村级合作社签订土地托管服务协议,提供各环节、全流程服务。同时,借助自有农资采集配送网络,承诺农资供应环节费用比市场价低10%,最大限度让利于民。
  在设施配套方面,邹平市投资购置国内外最先进农机设备165台(套),整合社会农机153台(套),建成日烘干能力800吨的粮食烘干塔,改造仓储能力2万吨的粮仓,实现全程农事“一条龙”服务。
  强化金融支持,畅通资金供应链条
  邹平市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大主体作用,全力解决融资困难、运行受阻等问题。在第一个试点周期,市财政拿出1000万元土地经营专项资金,对各村集体、村级合作社、村干部进行奖补,通过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村集体和农户积极性。
  同时,依托“农担贷”“惠农贷”等助农优惠政策,农行、农商行等金融机构为村级合作社提供强村贷等金融产品,积极帮助办理贷款业务。邹平市农商行按照“在乡镇申请、在乡镇办理、在乡镇放款”的驻地原则,实现全市范围内所有网点均可办理贷款业务,并允许容缺办理授信手续,目前已成功放贷40万元。
  创新服务模式,锻造富民强村新引擎
  邹平市组建邹平市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借助物联网、云计算、无人机等智能科技,实现田块级“一对一、点对点”管理与线上线下精准服务。同时,积极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对接,申请“无人农场全场景智能导航控制与精细作业应用示范项目”,打造国内首家集卫星、无人机、智能机、智慧平台等“空—天—地”一体的无人农场示范基地。截至目前,已与中科院空天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引进国际国内大型智能农机装备200余台(套),智慧化服务面积达到40万亩。
  如今,邹平市各试点乡镇已形成“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集体有收益”四方共赢的新格局,村集体、村干部、农户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村民既有土地流转保底收入、分红,又可到合作社务工获酬,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村集体经济也持续壮大,增收部分可用于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公共服务、优化农村发展环境、提升群众生活环境,使乡村更整洁,村庄更美丽;可用于乡村治理管理,对日常积极参与村内事务的群众给予相应激励,有效解决农村社会治理难题;还可用于增强农村公益事业投入等,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