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战略思维。他指出,“战略思维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树立的思维方式”“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战略思维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要对事物有着极高的全局性、系统性、科学性的认识和思考,又要对事物的主要矛盾、发展方向、普遍联系进行全方位的理解和把握。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创造性和实效性,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观察事物要有前瞻性。前瞻性就是预见性,是指在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习近平总书记曾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有远见、善预见,把握大势、辨清走势、审时度势,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和决策的科学性”。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只有洞悉事物的发展方向,科学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进而产生正确的战略行动。
看待问题要有全局性。全局性既指全局是由局部组成的有机统一体,又注重协调事物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作为党员干部,既要善于从“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下分析问题,树立全局观、大局观,又要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演变机理,统筹好全局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
思考问题要有长远性。长远性是立足现实、放眼长远、面向未来思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做一切工作,都必须统筹兼顾,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我们强调求实效、谋长远,求的不仅是一时之效,更有意义的是求得长远之效。”党员干部必须深刻理解,事物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发展着的过程性存在。这就需要把事物放到发展过程中和历史长河中去把握,基于事物的长远、未来情形去思考和谋划当下。
解决问题要有根本性。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指出,在简单事物中,矛盾的主要方面代表着事物的根本;在复杂事物中,主要矛盾代表着事物的根本。战略思维强调要把握根本,就是指在想问题、办事情时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作为党员干部,要分清主次矛盾,善于抓工作重点,只有把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了,其他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本文系2022年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课题“习近平治国理政中的战略思维研究”(2022XTN056)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