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隆卫通讯员霍向锋报道)近年来,阳信县时刻秉承“融资+融智+融商”的服务理念,加快破除制约提高金融服务能力的思维定式和机制壁垒,通过畅通产业发展“供应链”、重构金牧合作“服务链”、放大乡村振兴“价值链”等措施,积极推进金融领域改革攻坚,持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集聚金融优质资源,全面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源泉活水”。2023年2月份,该县本外币贷款余额238.19亿元,同比增量50.54亿元,同比增长26.93%,较年初增量12.06亿元,增幅5.33%。
■深化供给侧改革,畅通产业发展“供应链”
阳信县立足绿色化工、粮食深加工等产业链,系统性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鼓励引导企业、金融机构、国有企业抢滩布局供应链金融业务,精准“救济”中小微企业,在“稳链”和“纾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优选“伙伴银行”,有效整合金融服务中心、工信局、人民银行、银监组等单位力量,确定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齐商银行4家银行为县供应链金融“伙伴银行”,摸排梳理8家供应链金融核心企业,实现业务开展、营收状况、资产变动等精准推送。
打造“一链一策”,组织召开15次供应链金融银企对接活动,推动建立通泰路桥、瑞鑫集团、金诺冷链物流等“链主”企业“一链一策”,强化银企信息共享和信用共建,针对上下游企业授信1.1亿元,实现银企合作“共成长”。
推行“签约预付”,依托县国有平台公司,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分批次预付材料货款等方式支持供应链下游企业,突破现金流不足制约,累计为巨久能源科技公司解决24亿元、科宇能源公司6亿元原材料采购资金,有效保证企业达产达效,巨久公司、科宇公司分别实现产值71.8亿元、47.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1.5%、234.8%。
■探索个性化创新,重构金牧合作“服务链”
阳信县直面本地特色肉牛养殖贷款难、融资贵等问题,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担、银行、保险等机构积极合作,形成了“养母繁犊”“七位一体”(即:企业+养殖合作社+养殖户+银行+农担+保险+数字科技)金牧合作新模式。
将“贷款期限”主动匹配“繁育周期”,直面传统银行贷款1年期限与肉牛繁育周期较长矛盾,将还款时间延长至3年,保证贷款期限与生产经营周期有效匹配,4家银行与公司合作开展“养母繁犊”业务,为37户养殖户发放贷款10470万元。
将“授信额度”主动匹配“担保额度”,省农担公司为养殖户提供“养母繁犊”担保服务,总授信额度3亿元,银行按每头母牛3万元为养殖户提供保证金贷款打入肉牛企业账户,养殖户将母牛交还后,肉牛企业将3万元保证金退还养殖户归还贷款或者重新更换母牛。同时,开发“金牛贷”“银牛贷”等19款特色贷款产品,提高涉牛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截至目前,该县办理肉牛企业信贷业务312笔,共发放涉牛贷款资金19.2亿元。
将“赔偿力度”主动匹配“风险程度”,增强肉牛养殖风险保障能力,通过多部门联合上门办理,农户只需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资料,成龄牛半年以上就可以参保,一旦出现损失,养殖户每头牛可获赔2.6万元,极大降低养殖户养殖风险。截至目前,累计为养殖户投保203万元、获赔35万元惠及农户10家。
■推动战略性合作,放大乡村振兴“价值链”
阳信县以获批首批“省乡村振兴示范县”为契机,推进政银企深度合作,分别与省农发行、农行滨州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3至5年内获乡村振兴领域信贷资金支持超100亿元。
示范引领,发挥“磁场效应”。与省农发行签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建立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协同开展政策研究、项目建设、服务创新、信息交流等工作,积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推动各项工作落地实施。截至目前,共审批金额55.45亿元,投放贷款25.78亿元,分别占全县金融机构审批额96.1%、投放额95.1%,成为政策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合作共建的主力军、急先锋。
紧密结合,发挥“乘数效应”。自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阳信县农发行坚持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引领,以县政府重点民生工程为依托,聚焦与“三农”息息相关水利建设、土地增减挂钩、城乡一体化、农村流通体系、肉牛全产业链等行业领域,极大增强支持实体经济能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全县涉“三农”贷款余额167.01亿元,同比增长44.41亿元,增幅36.22%。
强化带动,发挥“倍增效应”。构建“金融赋能·项目带动”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以重点支持“试验示范区”为服务乡村振兴重要载体,构建“以项目带乡、以项目带镇、以项目带村”服务乡村振兴新思路,找准产业发展切入点,集民智、汇民意,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增收,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增收。截至目前,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项目20个,授信76亿元,放款39.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