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下河乡党建引领 赋能冬枣产业振兴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郭刚通讯员王新刚冯亚飞报道)眼下,在沾化区下河乡青城村冬枣示范园内,枣农自制换膜“神器”,正忙着给大棚冬枣更换棚膜。“竹竿缠上布条,给大棚换膜就不怕够不着和撕坏棚膜了。”青城村党支部书记孟祥贵说。像这样的枣农自制“神器”还有很多,为了给大棚棚膜固定根基,枣农还用钢丝制作了“地锚”。多年来,下河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红色引领赋能冬枣产业振兴。
  支部搭台,群众唱戏,掀起种枣热潮
  1996年,乘着全区发展冬枣的东风,下河乡果农开始种植冬枣,主要用管理果树的方式管理冬枣树,群众种植积极性较差。2002年,青城村党支部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大力发展大田冬枣产业。时任青城村党支部书记王其善率先在自家地里种上枣树,并带领党员、村民代表到兄弟乡镇学习冬枣管理技术,将果树管理技术和冬枣管理技术有机结合,让枣园果实累累,村民每亩年收入可到万元。
  2005年,村委会主任李胜田带领党员、村民代表再次外出考察学习,回来后投资6000余元建设了占地6亩的3个简单冬枣大棚,成为青城村首个冬枣大棚建设者。大棚建成后,所产冬枣不仅品质提高,而且上市期提前20天左右,较大田冬枣增收一倍。
  2012年,台风“达维”为发展冬枣大棚作了“宣传”。台风过后,大田里满地是枣,而大棚冬枣却没有很大损失。群众发现,建设冬枣大棚不但能让冬枣提前成熟,提前上市,抢占市场先机,还能有效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2013年,青城村实现冬枣大棚建设全覆盖,成为沾化“大棚冬枣第一村”,进而掀起了下河乡枣农建大棚热潮。(下转第二版)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