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人民日报》海外版点赞滨州这位小伙


  5月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12版刊发专题稿件《高材生:走在希望的田野上》,4位青年高材生讲述了自己扎根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奋斗历程,其中就有滨州小伙——山东滨州农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泽生。
  原文如下:
  让科技“植入”农业生产
  2020年我毕业于广西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毕业后返乡种地,在我们村成了一个不小的“新闻”。
  “咱村的王泽生放着好工作不干,又回来种地了。”
  “泽生,到我这来上班吧,待遇很不错。”
  村里人和同学们对我的“返乡”,有各种不解和疑问。但是在我看来:城市里不缺少我这样的人,但是在我的家乡却需要我这样的大学生。
  在我的心里,父亲王建军一直是我的榜样。在我们当地,他是“小有名气”的种棉大户,主导注册成立农喜棉花专业合作社,引进可持续棉花项目,成为山东省首个国际良好棉花项目合作伙伴,推广种植良好棉花40多万亩,成了当地“土专家”。
  但是,棉花种植技术还是以传统种植方式为主,渐渐地与国家倡导的绿色农业不符。特别是这几年,随着棉花生产管理技术和棉质标准的提高,绿色农业才是发展的方向。
  要发展,没有科技“赋能”就不能参与市场竞争。我从返乡的第一天起,就一直思考如何让科技“植入”农业生产。
  刚开始,父亲在指导其他人棉花管理生产,我就在一旁认真听、仔细记,毕竟理论知识和实践有着很大的区别。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也慢慢找到了棉花产业发展的“路径”。
  2021年,由我主导的农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在秦皇台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积极与山东理工大学对接,建设了航空科技小院,在推广棉花种植新产品、新技术的同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了大批新型农民。我也被任命为山东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会员代表大会常务理事。
  我的“新农人”生涯才刚刚起步。今年,我正在探索生态种植、生物治虫新路子,指导农户创新棉田管理模式、深挖管理技术,以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推进棉花种植,最终以生态效益推动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