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发展突围 稳步进军工业强市
——专访滨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姚振祥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张卫建崔艳贞刘飞董文林通讯员李雅芹寇慧超
  工业稳则滨州稳,工业兴则滨州行,工业强则滨州强。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增长引擎,宏观经济大盘要稳,就要充分发挥工业的“压舱石”作用。
  面临转型压力,滨州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制造强市三年攻坚行动,一座全新的先进制造业强市正在强势崛起。
  本期经济访谈“问策2023”,专访滨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姚振祥。
  记者:我市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召开了高规格制造强市推进大会,实施制造强市三年攻坚行动,把制造强市战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头号工程”,请问我市在加快先进制造强市建设方面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什么?
  姚振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滨州是工业大市,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955亿元,总量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11.32%,增速居全省第2位;营收过百亿元企业净增7家,达到23家;同时,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66位,比2021年前进了12个位次。
  在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滨州当前也面临着转型压力。一是产能转移。2022年按照省里统一部署,我市钢铁、地炼、焦化、电解铝、水泥等行业产能关停转移,影响2023年工业总产值近900亿元。我们必须头拱地、向前冲,尽快补齐产值大窟窿。二是产业转型。当前我市传统产业居多、结构偏重、产业链条偏短,亟待通过产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今年,“开春第一会”,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滨州市委市政府也先后召开全市“大干2023”重点工作动员大会、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实施大会和制造强市推进大会,安排部署制造强市三年攻坚行动。由此可以看出,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工业经济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全市工信系统作为服务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责部门,全力推动我市工业经济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责无旁贷,更应该在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过程中当先锋、作表率。
  我们确定的下一步工作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围绕市委“1+838”工作格局,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以制造强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引领,以思维之变引领发展突围,大力实施提升工业增加值“1+N”行动和“十百千万”培育工程,也就是培育“十亿级项目、百亿级企业、千亿级产业集群、万亿级营收”,通过抓项目、延链条、增新量,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全力建设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强市,推动制造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1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实现翻番,稳步实现由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
  从工业大市转变为工业强市,我们考虑重点发力点三个方面:一是存量企业通过优化服务来提升整个企业发展质量;二是招引新项目,新工业项目落地滨州实现新增长点;三是加速布局数字经济新赛道,我们的数字经济现在相对比较薄弱,但短板恰恰也是跳板,是上升的潜力。
  记者:高端铝、精细化工、智能纺织等行业是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实现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的关键突破点。市工信局承担了很重的产业发展任务,下一步在加快推进优势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安排部署和措施?
  姚振祥:实施产业“链式”发展,是持续推动主导产业向高端化转型,放大我市产业集群优势的必由之路。
  滨州现有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优势非常明显。2022年,全市高端铝业实现营收4778亿元,精细化工实现营收2322亿元,智能纺织实现营收1738亿元,食品加工实现营收1846亿元,畜牧水产实现营收1535亿元。下一步,还要重点打造千亿级锂电产业集群、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金属板材产业集群等。既有现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任务,又有新兴产业的扩容发展任务。
  围绕优势产业链和新兴产业链,我们着力开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工作,帮助“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接交流,疏通堵点,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串珠成链,推动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产业链,通过一业一策、一链一条,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
  比如高端铝产业,全力服务魏桥集团在全市规划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打造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坚持以再生铝项目建设弥补电解铝产能转移“缺口”,盯紧中欧循环科技产业园、创新集团高品质再生铝等项目建设,加大再生铝供应,2025年将达到300万吨。
  比如精细化工产业,全力支持省级化工园区扩区增容,鲁北化工园区扩区在全省第一个获批,也为下一步精细化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搭建了新的平台。加快总投资221亿元的京博集团绿色化工和高性能材料新旧动能转换综合体项目、总投资128亿元的滨华新材料碳三碳四综合利用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精细化工产业新的南北双向“百亿级”增长极。
  再比如智能纺织产业,去年,我市获得工信部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今年我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上榜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聚焦高端品牌、创意设计等领域,大力培育纺织服装家纺品牌,促进智能纺织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动产业链向价值链上游攀升。
  还有新兴产业锂电产业,抓好鲁北万润、鲁北超能、京阳科技、瑞阳新能源等企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打造“千亿级”锂电产业基地。
  记者:当前,数字经济辐射面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深,各业态的数字化发展相继转型落地,正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下一步,我们在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方面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姚振祥: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坚持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主线,为实体经济赋能增效。2022年,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175亿元,同比增长203%,增加值增速列全省第1。成功创建国家千兆城市,位列全省第1位。博兴县成功入选省级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成效明显县。
  今年以来,面对产业转型的现实需要,我们确定把做强做优做大滨州数字经济规模总量,努力实现数字经济新赛道换道超车,作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重点有三个方面。
  一是加速产业数字化。我们印发实施了《工业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力争推动200家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创建一批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转型示范标杆,实现降本增效,让企业尝到数字化改造的甜头。我们与海尔卡奥斯、蓝海集团等国家级双跨平台对接合作,未来将为企业赋能、为工业经济增添新的亮点和动力。
  二是推进数字产业化。要培植区域优势,分区域重点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支持黄河数字经济产业园、阳信电子信息产业园等扩容提质,实现数字经济集群规模快速扩张。
  三是强力夯实数字经济基础支撑。发挥“双千兆”城市创建成果,新建5G基站累计突破1.1万座,持续优化千兆网络覆盖质量,推进工业设备网络化改造和企业内外网升级,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记者:我市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您觉得目前存在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姚振祥:我们的企业需要先实现产业数字化,产业数字化就涉及数字化转型问题。现在很多企业处于不会转、不敢转、不愿转的状态,进行数字化转型,需要投资,需要方方面面革新,所以我们要引进国家级双化平台包括服务机构来进行指导。
  园区集聚发展,能起到为大多数企业降本增效的效果。前段时间,海尔卡奥斯来到了滨州,这家企业为青岛4500家企业赋能以后,新增产值达到300亿元。它的模式就是为同一行业或者上下游产业链上的企业打造一个共同的平台,这样分到每一个企业,需要投入的资金就非常少。原来一家企业,可能需要投入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资金,但是现在一个产业链条上所有的企业共同承担平台费用,可能一个企业只需要投入两三万元就可以了。
  所以说,要最大限度发挥平台的作用,发挥平台优势,促进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有了产业数字化,下一步数字产业化才能形成基础,一步步向高端迈进。
  记者:在今年的全国“两会”和全市制造强市推进大会上,都提到提升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您刚才也提到了这“三化”。请问在“深化技改提级、推动绿色发展”方面,我们有哪些实招硬招?
  姚振祥:我们重点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服务。制定实施了《2023年全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导向计划》,全年共谋划实施投资过500万元的工业技改项目424个,优选114个重大技改项目纳入市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库。分县市区开展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培训,激发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主动性、积极性。建立技改项目“月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发挥市县技改小分队作用,全程跟踪服务,加力加速推动项目建设,截至3月底,完工技改项目41个,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第二点就是政策激励。今年设立了市级“智改数转”专项资金,将技改项目奖补纳入“稳中求进”政策清单,鼓励支持小资金撬动大投资、大项目。这些奖补政策也是近年来分量最重的奖补政策。同时,还定期向金融机构推介技改项目,政银企互动,支持技改项目建设。通过政银企的联动使我们的技改项目加速的投产达产。
  第三点就是标杆引领。连续三年,全市开展了“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双千行动,持续提升工业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涌现出了魏桥创业、京博石化、华纺股份、香驰控股等一大批绿色循环发展标杆企业。2022年,我们又有2家企业入选了国家级的水效领跑者,有1家企业入选了国家级的能效领跑者,还有2家企业入选了国家级的绿色工厂。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发挥标杆引领的作用,努力让技改项目在工业企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我们的工业企业向绿色低碳高质量方向发展。
  记者:去年,“专精特新”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为助力高成长型中小企业稳健发展,我市制定出台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请问今年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方面,我们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还有什么计划?
  姚振祥:这些年我们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专精特新企业实现了倍增发展。2022年,涌现出不少突出企业。比如亚太雅德,企业并不是很大,但产品非常高端,主要生产高端汽车用的铝制活塞项圈,产品与全球前四位的汽车主机生产厂商、活塞生产厂商全部有合作,年生产能力达到2000万件,占到全球高端市场的25%。
  帮助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发展,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一是政策激励。市委市政府拿出真金白银支持工业经济发展,2023年对新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50万元、60万元、80万元。同时,积极帮助企业争取“专精特新”企业上市省级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支持。今年1月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方创信集团成功挂牌新三板,获得省级财政资金股权投资1000万元。
  二是宣贯辅导。今年以来,我们在全市各县市区开展了“专精特新”企业申报政策、奖励政策宣贯解读活动,全市累计1105家中小企业参加政策辅导,切实提高了企业申报“专精特新”的积极性。
  三是精准服务。针对有申报需求的企业,我们组织专业服务机构一对一进行诊断,梳理发展路径,量身定制成长方案,强弱项、补短板,提高申报的成功率,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也与金融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定期向银行机构推送专精特新企业融资的需求,解决一直以来企业与银行之间融资需求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快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企业,助力制造强市建设,在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中展现工信担当。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