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问策2023之“品质建设”篇⑧
服务实体经济激发金融服务内生动力
——专访滨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王福瑞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张卫建崔艳贞刘飞田胜通讯员李雅芹寇慧超
  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2023年,滨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紧扣三大任务,以实施“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建设“制造强市”为抓手,激发金融服务内生动力,锤炼金融服务“硬核力量”,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最美滨州篇章。
  本期经济访谈“问策2023”,专访滨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王福瑞。
  记者: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关系发展和安全,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去年,我市印发《滨州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今年和今后一段时间,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将如何加快推进滨州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为更高水平富强滨州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王福瑞:目前,滨州的金融业主要包含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融资租赁、小额贷款等,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对滨州来说意义更加重大。
  滨州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分为两个方面。首先,从自身来讲,要不断扩大金融业总体规模,推动金融业增加值、社会总体融资规模、金融业从业人员数量、存贷款规模、保费收入与保险密度等各个指标有较大提升。同时不断完善金融体系,丰富金融业态,继续积极引进银行、证券、保险公司落户我市,增加金融市场活力。我市鼓励成立融资担保、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机构,为金融消费者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推动金融行业繁荣和稳定,逐步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
  其次,金融业的发展必须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最终要落脚到为实体经济服务上。实体经济与金融业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我市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基础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推动双方共赢,我们今年的总体思路是定目标、出政策、搭平台、防风险、强考核,打出金融服务综合拳,全面开创金融赋能实体经济新局面。
  一是定目标。我们今年定了三个目标:一是全市各项贷款余额目标较年初增长12%、增加420亿元以上,通过加大信贷投放,支持企业发展;二是普惠金融重点领域信贷投放要增加150亿元以上,贷款占比提升2.5个百分点以上,助力中小微企业破解融资难题;三是确保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6%以内,争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1.27%左右,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金融环境。
  二是出政策。就是出台惠企政策,确保直达快享。为促使金融业自身以及与企业之间健康发展,我们出台了四项政策。一是加大对省、市“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涉金融类32条政策的宣传贯彻力度,确保企业应享尽享;二是出台《滨州市金融支持“制造强市”行动方案》,落实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22条金融措施;三是出台《滨州市中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管理办法》,设立规模2亿元的信用保证基金,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增信支持;四是印发《关于全市银行机构开展成就企业家梦想“三比三争”主题活动的通知》,围绕企业融资需求,引导银行机构比增量、比增幅、比创新。
  三是搭平台。目前我们积极搭建三个平台,一个是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日常依靠市产融中心每周组织企业和金融机构对接活动;经常性联合商务、发改、工信、科技等部门组织服务的企业开展银企对接活动;举办全市规模影响较大的银企活动,比如将择期举办滨州市第七届资本对接大会等,为银企提供更高规格、更大规模的对接平台。第二个平台是金融辅导、管家平台,今年的目标是全市所有镇办金融管家全覆盖,把金融政策,送到中小微企业中,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第三个平台是企业上市平台,上市融资是企业发展解决资金问题的重要途径,我们落实上市三年行动方案,深挖上市后备资源,构建了企业梯次上市新格局。
  四是防风险。就是严防金融风险,优化金融生态。一是整个社会的风险,开展“零容忍”打击恶意逃废债行动、守护我市金融平安秩序。二是关注系统性金融风险,关注大企业和金融机构的风险,发挥预警作用。三是涉及群众方面的,积极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守护百姓钱袋子”行动,走进社区和千家万户。
  五是强考核。就是加强考核督导,推进责任落实。一是紧盯省对市考核,力争走在前列,努力为全市作贡献。二是紧紧抓住政府对金融机构的考核,让金融机构尽最大努力,为滨州的企业和滨州的发展提供信贷支持。三是压实各县区考核目标责任,将全市信贷、上市、不良压降等金融工作目标科学分解至各县区,分级推动,形成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
  记者: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在今年的全市制造强市推进大会上,提出金融支持服务工业企业行动。在这方面,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有什么安排部署?
  王福瑞:当前,我市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关键期,在推动“制造强市”建设中,制造业从弱到强,从低端落后产能到高精尖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贡献的“硬核”力量。
  今年,我们出台了《滨州市金融支持“制造强市”行动方案》,围绕扩大信贷规模总量、优化信贷资源配置、落实金融惠企政策等方面出台了22条金融措施,明确今年的目标任务、金融支持重点和各相关部门、金融机构服务方向,全力推动制造业企业做强做大。一季度,我市制造业贷款较年初增加53.58亿元,增长5.70%,实现由负转正。
  支持“制造强市”建设,主要有三条创新措施。
  一是今年我市将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围绕着全市19条产业链,像铝产业,纺织产业,化工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等,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与产业链链主企业合作,实施“群链金企协同”行动,“一链一策”制订金融解决方案,纾解企业融资难题,以实际行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近期,计划在邹平市试点“铝产业群链金企协同”,让所有的金融行业都参与进来,针对链条上企业的不同需求,推出不同的金融方案,邹平试点完成后,再陆续在其他县区推广,从而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二是积极发展科创金融。去年我们创新设立科技支行,重点扶持营业收入2亿元以下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省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处于发展阶段,贷款等方面的融资需求比较强烈。目前,已分两批设立科技支行政策合作银行20家、发布扶持企业“白名单”626家,累计为140余家科创型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0.46亿元。市县两级财政为科技支行授信的扶持企业提供贷款贴息20%。今年,我们将实施科技支行政策“扩围提质增量”工程,设立第三批科技支行政策合作银行,推动科技支行信贷投放规模增长20%以上。
  三是积极推动转型金融发展,促进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有效衔接。当下,滨州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这种发展模式在“双碳”战略背景下是不可持续的,推动转型金融势在必行。我们与人民银行正在争取“转型金融试验区”,转型金融的根本方向还是转成绿色低碳。同时,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紧盯“双碳”战略和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排污权质押贷款、碳排放权质押贷款、能效贷款、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支持高碳企业向低碳化转型升级。
  记者: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难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作为今年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上,我市有哪些具体举措?
  王福瑞: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个问题困扰多年,中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很大比例,涉及群众面广,所以必须要关心和关注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发展普惠金融,今年主要开展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个方面是持续强化普惠金融政策传导落实。具体来说,首先我们将积极落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目标,普惠金融的单笔贷款在500万元以下,这个额度对中小微企业来说并不小,中小微企业缺少抵押物,我们可以用企业的专利权、人才贷,或者信用贷款。今年,普惠金融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将增加150亿元以上,贷款占比提升2.5个百分点以上。其次,配合有关部门用足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以及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推动无还本续贷、展期、降息、免息等惠企惠农措施落地生根。再就是积极开展“金融灌溉”工程,缓解涉农和中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融资难题。
  第二方面,加强融资担保等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一是降低融资担保成本,扩大融资担保规模。去年我们牵头推动设立市级融资担保集团,今年将依托市融资担保集团推动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成本,逐步将融资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对符合条件的政策性担保业务,担保费率降至0.5%,力争年内新增担保规模达60亿元以上。二是充分发挥国有应急转贷平台公司示范引导作用,降低应急转贷成本,每日综合日费率降至0.08%,助企按期还款、续贷,降低流动资金周转成本。
  第三方面,设立信保基金。我们推动出台了《滨州市中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管理办法》,将加快设立总规模2亿元的中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通过担保增信、风险分担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普惠金融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破解小微企业、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以及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记者:我市鼓励企业用好资本市场,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构建企业梯次上市新格局。在促进企业上市方面,我们取得了哪些成绩?下一步有什么新的部署?
  王福瑞:上市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但企业上市是一项长期复杂工程,截至目前,全市拥有上市企业共13家,新三板挂牌公司11家。一家企业上市一般要3年时间,为推进整个滨州市企业的上市工作,我们出台了《滨州市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有效推动了上市工作,目前全市2家企业在审、5家企业在辅导,上市工作多年积累成效初步显现。
  为促进企业上市,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今年我们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强化沟通协调。广泛对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以及银行、保险、股权投资机构、上市中介服务机构,推动企业、中介机构、证券交易所、投资者有效联接,发挥各机构优势互补作用,真正打通上市全链条。我市积极建设“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服务制造业滨州工作站”,为全市重大项目及重点企业提供“零距离”“面对面”的资本市场服务,建成后将是全省首家交易所与市级政府联合建设的工作站。
  其次,要强化辅导培育。充分利用滨州“上市通”线上平台,深入实施资本市场“十百千万”培训工程,加大后备企业培训辅导力度。开展滨州市首届中小企业“股债双投”20强评选活动、企业上市挂牌“县区行”活动,帮助企业做好上市规划,提高申报质量,加快上市进程。
  第三方面,要强化政策推动。自去年以来,我市连续三次出台更新了企业上市政策,企业成功上市最高可得奖补1500万元。同时对已上市企业,采取增发、配股、发行可转债等方式实施再融资以及直接债务融资进行再奖补,落实相应的奖补政策,这些政策有效激发了企业上市积极性。
  记者:作为金融监管部门来说,防范金融风险是主要工作之一,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建设金融安全区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上,我市还有哪些具体工作要做?
  王福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政治职责。我们必须坚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敢于担当、迎难而上,全力以赴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
  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有三类。
  一类是全社会的金融环境问题。一个地方要发展,没有良好的金融环境是不行的,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今年我们要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务行为,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实行“零容忍”,营造诚信和谐的金融环境。加大对严重失信行为的曝光力度,建立企业“红黑”名单制度,激励支持守信者,约束限制失信者。
  二与群众息息相关,要防范化解非法集资风险。推进守护百姓“钱袋子”行动,积极开展进农村、进社区等“七进”活动,加强金融知识常态化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金融素养和安全意识。尤其是重点对养老产业、文化旅游、投资理财等非法集资高发领域以及虚拟货币等新型风险,营造露头就打的震慑氛围。
  三是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整个滨州市重点企业的风险,要预警与处置协调发力。充分发挥滨州“金安网”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的作用,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人民银行和银保监局联合,加大对产业关联度大、资产负债率高、担保关系复杂、有可能引发大规模流动性风险的企业的监管预警力度,最大程度避免各类风险交织传导,督促和引导各金融机构完善重点风险企业“一企一策”处置方案,加快推动重点风险企业处置力度,坚决守牢不发生金融风险的红线底线。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