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效祖(1522-1589),字仲修,号念庵,明代散曲家,今滨城区人,出生于明朝嘉靖元年(1522年),因为其祖父刘达考取进士,官居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因此长年寓居京师顺天府(北京),户籍隶属武骧左卫,故又称宛平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刘效祖考中进士,三甲第二十九名,历任卫辉府推官、户部主事等职,三十七年(1558年)升户部员外郎;不久,升户部郎中、陕西按察副使,出任固原兵备道副使,这是他的最高职务,所以,文献中多称他“刘副使”“刘宪使”。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官员考核,因与奸相严嵩父子不合,被人攻击罢官,回到北京居住。万历十七年(1589年)去世,享年68岁。代表作《词脔》。
空有经世致用报国志
刘效祖少时天资聪明,重孝道,为人正直,喜欢读书。1540年,刘效祖考中举人时,尚不满19岁。这时,他的父亲病重,他日夜侍奉,恪尽孝道,但无力回天,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进士及第后,在地方长官任上,他平反冤案,打击不法,与民方便,颇得社会好评。做陕西固原兵备副使时,刘效祖不畏强权,他的长官裴某,因故得罪王爷的身边人,被扣上了大不敬的罪名,刘效祖据理力争,藩王府的人恼羞成怒要对裴长官动武,刘效祖以自己的身保护裴某,终于迫使藩王府的人知难而退。
某日,敌人的骑兵突然闯入花马池城外。军事主将带兵外出,城内群龙无首,大家乱作一团。在危急的时刻,刘效祖首先登城,号召城内的一切能拿起武器的人和他一起据守,敌人看到城上有准备,自动离去,大家都感激刘效祖在关键的时候身先士卒,保护了家园。刘效祖罢官回京时,当地人们“扶老携幼,号泣车前者,声震四十里。”
翰墨情怀世人皆赞叹
刘效祖入仕为官,政治失意,退居林下后,寄情词曲,抒发抑郁愤懑的情怀。
官场失意,文学得意。刘效祖的词曲小令,知名当时,成为流行歌曲,街谈巷诵,以致朝廷内外皆知其名。明朝隆庆皇帝也非常喜欢他的词曲,经常派身边的太监到刘效祖家中索取诗句。一时,都城中的人传为佳话,其艺术成就达到明朝中期的高峰。
刘效祖著述颇丰,有《云林稿》《闲中一笑》《裁冰剪雪》《良辰乐事》等8种,已多数失散,其后人在诸家选本中搜辑,编为《词脔》1卷传世,收其小令112首。刘效祖仰慕元代汪元亨,写《归田录》和诗100首,传世32首。刘效祖作品的主要内容为忧叹世事、风情相思两大类,也有少数写景和反映民风民俗的小曲。
在写叹世乐闲方面的曲子时,刘效祖寓牢骚讽刺于放达洒脱之中。如《北双调·沉醉东风》:“东洋海波涛滚滚,灞陵桥车马纷纷。高官休羡荣,命蹇须安分。靠青山紧闭柴门,休把英雄细讨论,能几个到头安稳?”这首小令表现了刘效祖远离官场后的心态。他把做官时的轰轰烈烈与离职后的落魄进行了对比,既点明了官场的险恶,也流露出他对官场和热闹场合的留念。
到了后期,刘效祖对于世事看开了,其艺术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再描写人性本质的东西,就入骨三分了。如《北双调·沉醉东风》:“一会家从头自忖,数年来枉费辛勤。虽怀着狗马心,哪里有麒麟分?没来由东走西奔,但能够过遣不受贫。说什么官居一品!”
在写市井小人物爱情方面的曲子时,刘效祖把女子心里那种大胆、泼辣展现得既细致入微又酣畅淋漓。如《双叠翠》:“怕逢春,怕逢春,到得春来病转深。挨不过困人天,懒看这红成阵。行也难禁,坐也难禁,越说不想越在心。似这等枉添愁,可不辜负了春花信。”“越说不想越在心”,这和李清照的词“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描写景物时,刘效祖的文笔清新雅致、自然清丽,如《北双调·沉醉东风》:“门巷外旋栽杨柳,池塘中新浴沙鸥。半湾水绕篱,几朵云生岫。爱村居景致风流,闲啜卢仝茗一瓯,醉翁意何须在酒。”
在反映民风民俗方面则生动形象,写浅薄的世态,人情的奸诈,都入骨三分。如《南商调·黄莺儿》:“堪笑世情薄,百般的都弄巧,李四戴着张三帽。歪行货当高,假东西说好。哄杀人那里辨青和皂?许多遭,科范总好,到底被人瞧。”
不仅散曲,刘效祖的诗歌也取得一定的成就。如《塞上曲》:“朔风吹雪渡沙场,传道单于猎白狼。北望征尘何处是,暮云无际草苍茫。”
刘效祖以散曲获得了一定的历史地位,无论其作品的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有一定的独特之处,是在元曲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高度评价刘效祖。刘效祖传世的《锁南枝》只有16首,郑振铎全部引用,并称赞说:“哪一首不是绝妙好辞呢!”
书生报国留下兵志地要
有明一朝,北部边疆总是不得安宁。四镇三关地处明朝与蒙古部毗邻之地,是拱卫京城的核心。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之变,蒙古俺答部围困北京,肆意掳掠,给朝廷造成极大的压力。刘效祖担任兵备副使时,也曾经和敌人有过正面交锋。书生巡边,正迎合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共同心态,他特别留意当地风土人情、山关险要,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晚年,万历二年(1574年)至四年(1576年)间,刘效祖应总督蓟辽保定的刘应节的聘请,总编了《四镇三关志》。四镇为蓟州、昌平、保定(真保)、辽东;三关为居庸关、紫荆关、山海关,皆京城要塞。
《四镇三关志》主要内容围绕明朝在四镇三关地区的军事防御展开,是研究明朝政治、经济、军事、地理、民族关系等方面的重要史料。该志由蓟辽保定总督刘应节、顺天巡抚杨兆共同发起,由密云兵备道王之弼具体承办,由刘效祖担任修撰。
该志属于地方志中的专志,为边关志,是记述边疆国防地理情况的地方志书。该志详细记载了边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论述了四镇三关的建置和形胜;记载了北部边疆的防御系统的构成,包括军队、粮草以及战略战术和指挥系统等;记载了北部民族关系状况,即防御的对象。刘效祖编修的《四镇三关志》10卷,分建置、形胜,军旅、粮饷、骑乘、经略、制疏、职官、才贤、夷部,合计10纲,纲下有目,全书合计35目。刘效祖所编写的志书记载北京周围的军事资料最为详细,叙述准确,是明朝方志中的佳作,对于研究北京周边的历史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给予该志极高的评价,说:“明代边务志书有数十种,以此志最详。”
刘效祖关注滨州家乡,在万历、康熙、咸丰《滨州志》中收录数篇刘效祖撰写的关于滨州的文章。
作者单位:中共滨州市委党史研究院(滨州市地方史志研究院)
原文采自《滨州百名历史人物》,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