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2023年“滨州最美科技工作者”程钰:
专门跟“废物”过不去的“土”博士
滨州日报/滨州网通讯员 曹坤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支撑。2023年“滨州最美科技工作者”山东海逸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程钰博士,在赤泥无害化处理及大规模应用领域成果显著,让滨州在赤泥资源化综合利用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今天让我们与程钰博士一起探寻赤泥“变废为宝”背后的故事。
  “我是一个山东人,当然现在也是一个滨州人,是咱们滨州培养起来的省级和国家级领军人才。2016年,我们团队第一次来到北海经济开发区,开始科技成果落地攻关,突破了赤泥大规模减量化利用的世界性难题,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程钰说。
  据介绍,赤泥是炼铝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碱性固体废渣,因其主要成分是暗红色的三氧化二铁,因此人们为其起了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字——赤泥。由于具有碱性强、含水量高、水稳定性差的特性,这给赤泥低成本、大规模利用带来了极大困难。面对这项世界性难题,具有十几年专业知识积淀和敢想敢干性格的程钰毅然作出了抉择——向赤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产业化利用的世界性难题发起挑战。在接下来的10年多时间里,他几乎走遍了全国近百座赤泥堆场,攻克世界难题的劲头也越来越足。
  他说:“作为一名环保领域科技工作者,我认为利用科学方法解决社会最需要、最关心的问题就是高科技。铝产业是滨州支柱产业,铝产业的发展为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固废困扰。把炼铝产生的固废变废为宝,就是我的工作。”
  2020年12月,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发展环保产业的若干措施》专门提出,要加快赤泥和黄金冶炼尾渣利用,推动赤泥在生产透水砖、砂石、高速路填充料上的综合利用。在相关政策与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程钰与团队终于实现了赤泥核心改性材料走出实验室,成功将具有一定污染性的赤泥转化成绿色环保、优质可靠的工程填筑材料用于工程建设,从而实现赤泥低成本大规模工程利用。
  程钰表示:“这次能够入选‘最美科技工作者’,我深感荣幸也倍感压力。经过近些年不懈努力,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和多项发明专利,并参与编写了国家或行业一系列规范标准,使滨州、北海在赤泥资源化综合利用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赤泥大规模工程利用带来巨大社会与生态效益的同时,节省了大量土地资源,也为公路等工程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根据权威部门预测,到2025年,赤泥堆存量将达到25.9亿吨,形成一个市场规模超过3000亿元的赤泥大规模产业化利用全新产业。未来,程钰团队将以大宗工业固废利用基地建设为契机,建设以赤泥为主导的固废利用产业基地,逐步构建赤泥规模化工程利用标准体系,推动改性固化赤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全面利用。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