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公共场所停车场 建管并举惠民生
    我市加快推进公共场所配套停车场建设管理(资料片)。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隆卫赵海兵张静宋静涵王哲通讯员孙丽娜张传忠
  小小停车位,事关幸福感。近年来,随着我市私家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公共场所“停车难”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特别是在大型商超、医院、学校附近等公共场所,很多市民转了一圈又一圈,就是难找停车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本期《委员关注》,就如何推进公共场所配套停车场建设管理问题,邀请委员嘉宾建言献策,助力提升民生品质。
  科学规划建设,让车“停得多”
  公共场所停车难问题,是所有大中城市的通病。据统计,截至2022年10月,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约130万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永祥对公共场所配套停车场建设和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专门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加强源头治理,切实提升城市品质。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春田多次到学校周边等重点区域现场调研督促、指导研究疏解交通拥堵的方案。
  市政协副主席王道臣说:“政协的工作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民生所盼就是政协所为。市政协主席范连生多次强调,政协的‘政’是讲政治的‘政’,政协的工作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因此,市政协要充分发挥建言资政、服务大局作用,把‘推进公共场所配套停车场建设管理’列为专题协商议题之一,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协商座谈会等形式,积极建言献策。”
  破解停车难、停车乱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合理规划建设公共停车位是缓解城市停车难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市区公共场所停车设施建设,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深入挖掘城市可利用的各类边角空地资源,增设停车位、配建小型停车场。据了解,我市2023年谋划建设公共停车场项目5项,计划开工建设车位1000余个。
  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骥夫介绍,在总体规划层次上,我市结合实际并严格落实有关规范要求,确保社会停车场用地的位置和数量,并作为强制性内容予以执行。在专项规划层次上,今年启动了新版的滨州市停车场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预计年底编制完成。在修建性详细规划层次上,严格落实上位规划和相关规范要求,确保停车场的建设落实落地。
  据市市政公用发展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李志强介绍,为缓解停车难,我市编制了《滨州市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和《滨州市城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专项规划》,对符合条件的地块适时谋划建设公共停车场、充电设施。谋划实施公共枢纽和智慧立体停车场项目,引导市民绿色出行。起草《滨州市住宅物业服务规范》,明确停车服务管理等要求与标准,目前已形成草案并报省市场监管局立项。2023年将抓好市城区4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对符合条件的,结合实际和群众意愿,增设部分停车位,缓解停车难问题。
  车多位少,停车难逐渐成为群众出行的心头大事。市政协常委牛瑞波认为,停车难的实质是停车位的供需失衡问题,因此停车场的规划要有前瞻性,保障落实要到位、要有刚性。对此,她建议,在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的前提下,在老城区双车道的路面一侧规划增设停车位。在学校附近、大型商业中心建设临时停车位,限时使用,保障人流量较大地方的停车需求。
  市政协常委王景军建议,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手段,借助社会力量解决停车难难题。通过政府出地、企业投资、谁投资谁经营的方式,建设一批地上或者地下停车设施。借助绿化工程、市政工程,配建和市场化运作一批公益性停车位。政府要发挥好引导、监督作用,出台支持性政策,平衡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管理提质增效,让车“停得好”
  做好车辆管理工作是城市综合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事关市民的切身利益。调节停车资源供需关系,除了创造条件“停得多”外,优化停车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停车管理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实现“停得好”,也是破解停车难题的重要举措之一。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向社会免费错时开放内部停车场。目前,全市向社会免费错时开放的单位内部停车场共有188家,提供停车位13400余个。在双休日和法定节假日全天、工作日夜间,这些车位有效缓解了周边居民区、商业区车位少、群众停车难问题。
  停车场的管理水平是影响停车效率的重要因素。据市城管局党组成员、城管监察支队支队长刘锡明介绍,按照应划尽划原则,市城管局指导滨城区、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各街道在道路路沿石以上合法建筑之间,施划停车位3.5万余个。联合公安、自然资源规划、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了滨州市停车场联合执法机制,开展联合执法行动770余次,整改违规停车场52处,查处违规圈占停车位、违规停车现象2086件。
  建立健全停车管理机制,提升停车管理精细化水平。市政协委员贾涛建议,在违章车辆整治方面,执法人员要加强《停车场管理条例》宣传,引导大家合规停放。对于多次违规、拒不纠正的,加大处罚力度,增加其违规成本。停车场工作人员也要严格执行《停车场管理条例》,认真落实好限时免费停车措施,礼貌待人、热情服务,保持良好的服务形象,保持车辆停放有序、道路畅通。
  市政协委员张芬建议,利用智慧城市建设契机,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挖掘城市动态交通信息,同时做好新技术场景应用及远期规划。在主城区按照“一个停车场、一个平台、一张网”的原则,建立停车智慧管理平台,整合各类停车资源,进行“互联网+标准化”改造,逐步纳入平台公司统一管理,实时更新泊位信息,设置导航标识,为公众提供停车查询、预订等服务,实现车位供需优化匹配。
  坚持多措并举,让停车“不再难”
  “停车难”是一个非常具体的城市管理问题,也是多维因素导致的现实治理难题。纾解“停车难”问题,必须坚持远近结合、统筹兼治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建”与“管”的关系。
  “一方面,是‘建’的问题。运用智慧化手段,建设智慧停车系统,把停车场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每位市民下载一个App,一到商场或者重点场所,就可以显示附近的停车位还有几个。另一方面,是‘管’的问题。市城市管理局计划与市公安局城警联动执法,每个单位出一部分人,在街上进行巡逻,对违规停放的车辆进行管理与疏导,引导大家有序规范停车。”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建靖说。
  缓解停车难,要在“增量”上做文章,但是“增量”供给再多,也总会遇到“天花板”。对此,市政协委员綦鑫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公共交通集约高效,又环保节能,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市民不喜欢选择公共交通。除了观念、习惯等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因为公共交通不方便。所以,城市交通发展工作,应该把坚持公交优先作为最基本的原则,统筹考虑城市发展布局,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公共交通资源,提升公共交通的舒适性和便捷性。同时,结合我市城市更新工作,提升步行道、自行车道及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优化绿色出行体验。其次,面对财政资金投入有限等客观现实,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政府部门在市场准入政策优惠方面,给予各方面投资主体同等对待。综合考虑社会承受能力、供求关系,形成差别化、多元化价格体系。通过这一系列工作,进一步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的竞争力。
  推进公共停车场所的建设管理,需要大家合力而为。市政协常委朱光辉认为,治本之策还是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一是加强新闻媒体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对城市管理规定、市民出行要求,特别是绿色出行理念进行深入宣传,让规范停车、绿色出行的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加强社会宣传。在社区、学校、医院、幼儿园等人员密度较高的地方,开展文明停车宣传教育活动,创作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家的停车行为。三是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在加强正面宣传的同时,通过舆论监督,加强曝光力度,引导广大市民不断提升规则意识。
  小车位连着大民生,更连着城市发展品质。推进公共场所配套停车场建设管理,提升市民出行的便捷性、舒适性,是民生所盼,也是政之所向。市政协将锚定品质之求、走好精明之路、落实担当之行,继续为推进公共场所配套停车场建设管理,提升民生品质赋能助力。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