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新能源 新材料 新机遇 新未来
本报评论员
  逐光前行,赋能未来。6月29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多名新能源新材料行业翘楚、专家学者、商界精英相聚滨州,共同探讨产业发展前沿趋势,共享“滨州机遇”。开幕大会上,42个投资项目签约,总投资1267.04亿元。此次大会的举办,将充分展示滨州“战新高地”,向“新”而行的“新优势”,充分展示海韵河秀的品质滨州赋能企业发展的“高质量”,推动滨州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强势领跑,为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总投资1267.04亿元的42个新能源新材料项目缘何落地滨州?答案就是:在滨州,可以感受“海韵河秀”,孕育品质滨州;可以赢得“风光无限”,创造无尽可能;可以实现“化茧成蝶”,焕发崭新风貌;可以竞逐“氢能赛道”,展现最美风采;可以成就“你我梦想”,终会硕果累累,在产业发展大潮中抢占制高点、开创新未来,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和产业集群持续壮大,实现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速崛起,构筑起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追风逐光”中收获“无限风光”。滨州市深入贯彻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坚持以大保护带动大生态,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向新能源要动力、要效益,努力让“生态颜值”转换为“发展增值”。系统思维改布局,让产业视野“宽”起来。滨州167万亩未利用地,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及发电量连续两年走在全省前列,每年可生产各种风电铸件30万吨、结构件3000套。集成思维改机制,让产业发展“统”起来。滨州市更加注重新能源产业改革的系统集成和协同高效,以集成思维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六个一”工作机制,引领全市上下“一条心”“一盘棋”统筹发展。有解思维改结构,让产业转调“优”起来。聚焦落实“双碳”战略目标,近两年,滨州电解铝、地炼、粗钢、焦化等产能陆续转移,倒逼滨州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一手抓存量替代,把传统低效产能就地改造成高端绿色产能;一手抓增量招引,以新能源项目的大招引,带动能源结构的大调整。平台思维改载体,让产业集聚“实”起来。滨州聚焦打造千亿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依托山东港口滨州港,构建起“一港四园”产业发展布局。到2030年,滨州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规模达到2000万千瓦左右,年发电量达到300亿千瓦时以上,打造形成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
  “化茧成蝶”中竞逐“氢能赛道”。滨州拥有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滨州在加快建设制造强市过程中,推动优势产业向战新产业转型蝶变,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电子化学品等六大化工新材料产业链,以及轻量化新材料、纺织功能性新材料等产业链。推进京博化工新材料、滨华碳三碳四、鲁北万润锂电等多个百亿级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统筹布局“制、储、运、加、用”等氢能全产业链,加快建设辐射京津冀的氢能枢纽城市、规模效应明显的氢能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城市、示范效果显著的氢能产业应用示范城市。
  穿过一组组数据的镜像,传统产业蝶变的“实景图”清晰地透视出滨州做好做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坚定信心和强大底气。滨州将始终把成就企业家梦想作为服务企业的主抓手,以创新驱动、金融拉动、人才促动、服务推动“四动并举”,让广大企业家在滨州筑梦、追梦、圆梦。坚持创新驱动,打造了“五院十校N基地”创新格局;坚持金融拉动,组建了百亿规模投资基金,落实股权投资、技改贴息、保险补偿等金融政策;坚持人才促动,深入实施“三进三创”人才工程;坚持服务推动,树牢“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理念,把企业所想的变成政府要干的,让每一棵合作之树都沐浴阳光雨露。
  奋进者,不以山海为远;笃行者,不以日月为限。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投产,一处处产业集群提速竞跑,一条条转型赛道通达远方,滨州将全力释放高质量发展的新“能”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新”未来。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