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刘清春通讯员张广昌高峰文玉燕
日前,阳信实验小学创建全国文明校园的案例被《中国教育报》刊载。这是为何?
整体来看,这座始建于1975年的学校,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融爱”文化为核心,以红色基因为底色,锚定“124631”办学思路,深耕“五育融爱”课程改革,于四季轮转中守望桃李花开,为文明校园赋能。
那么,该校的具体做法有哪些?文明创建对于这所学校来说,有何裨益?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所校园,边听边看边想。
创建红色融爱强校,让“党员”和“红领巾”站台遍布校园
目前,阳信实验小学着力打造了“党徽闪耀融爱强校”党建品牌和“六横九纵四中心一支部”运行模式,把党建作为动员师生、凝聚师生、服务师生的抓手,让“党员”和“红领巾”站台遍布校园。
其中,为促进党建工作和教育事业深度融合,该校探索出了“三同三促”模式——党建培训同谋划,党建教研同发力,党建德育同部署;促进特色支部的打造,促进品牌活动的举行,促进教学创新的深化。
该校还深入开展特色党建工作,一是实行支委包年机制,以党建引领教学管理与课程研发;二是把党小组建在年级组和学科组,专门成立了教学提质小组,打造党员“领雁”教师队伍;三是打造红色阵地,开设党史专题课,组织开展党员参观红色故地、观看主题电影等活动。
基于“融爱”核心文化,该校构建了“三路三园三广场”红色校园文化育人体系——在校园内命名“东方红路”“新时代路”和“梦之路”三条主干道,建设“桃李园”“耕读园”“百草园”三个红色劳动教育基地,开辟“石榴籽”“中国字”“科普”三个红色文化广场。
同时,该校积极发挥榜样引领作用,组织全校47个班级打造“个性化”班级文化,让各班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七一勋章”获得者、“八一勋章”获得者、“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以及全国劳动模范、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选择“偶像”,织就了“学榜样、讲文明、聚力量”的认知谱系。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让每名教师都精彩”
阳信实验小学坚持“让每名教师都精彩”的原则,从“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三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师德为先,树“大先生”之志——实施“教师专业发展梯级培养”工程,把培育高尚师德贯穿教师培养全过程,建立学校教师发展规划、制订教师发展梯级方案,将全校教师分成生力军、主力军和领航军,开展“青蓝工程”,聘请专家对青年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促进师徒结对共成长。
能力为重,育卓越师资队伍——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培训,以岗位练兵为契机,层层分解、科科落实,围绕课程讲述、学科理解、教学设计、教研推进四个项目,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终身学习,培养成长型思维教师——开展教师“燃梦·爱阅读”读书工程,引导教师加强可持续学习,实现教育与自学一体化,完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学习体系。
心理健康,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积极开展心理团建活动,聘请心理专家助力,组织开展“一块五”“大圈小圈”“团队围圈话感恩”等系列互动项目,多措并举改善教师工作环境,高质量建设“融爱”教育幸福强校。
五育并举促全面发展,“让每名学生都灿烂”
该校坚持“让每名学生都灿烂”的育人原则,围绕德育课程、劳动课程、社团课程、主题教育,坚持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有机融合,积极开发多元课程、完善管理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相结合。
驰而不息,抓好德育课程——通过“星语”校报及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利用升旗仪式、上放学路队、节庆、主题班会等节点,积极开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等宣传教育、文明教育。目前,该校涌现“最美教师”18名、“最美园丁”26名、“新时代好少年”320余名、“阳信县优秀少先队员”10名、“滨州市优秀少先队员”2名,参加滨州市2021年少代会的县少先队员代表人选3名。
脚踏实地,抓实劳动课程——依托“三园”红色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研发“融爱”劳动课程,目前“桃李园”“耕读园”“百草园”种植了各类果树、蔬菜、中草药,养殖了十几种小动物。在播种、除草、浇灌、观察、记录、收获、分享中,在四季有鲜花、终年可见绿的环境中,让学生们牢记“吃水不忘挖井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多彩童心,抓稳社团课程——该校成立小提琴、舞蹈、合唱、古筝、创客、排球、足球等50多个特色学生社团,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实现了课程立体化,彰显了课后服务的温度、活力和特色。
近年来,阳信实验小学先后获得“山东省学校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全国青少年创新教育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滨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学校安全工作先进集体”等百余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