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滨北街道各村因地制宜实施共富项目
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千方百计促进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田中岳通讯员褚文翠冯志强胡田田孙贝报道)近年来,滨城区滨北街道在发展乡村振兴项目中,立足辖区产业资源优势,坚持“有序盘活、高质量激活”的原则,将闲置资产“变废为宝”,通过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实施共富项目,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千方百计促进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
  乡村振兴有“新招”肉鸽养殖添动力
  英才新五村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肉鸽养殖,村集体将闲置资源改造成项目基地,带动村民致富,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2021年10月,区派“第一书记”陈凯来到英才新五村任职,他通过在村里走访调研,了解到该村有多年养鸽子的传统,很多村民具备养鸽子的技术和经验。同时,村集体有闲置废弃集体建设用地。于是,他内心有了借助技术和资源优势发展肉鸽养殖带领群众致富的想法。
  曾是军人的该村党支部书记申振强,也是干事创业的有为青年,那时正在为找不到合适的共富项目发愁,知道了陈凯的想法后,二人一拍即合。他们多次召集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协商,确定发展以肉鸽养殖为主导的循环产业项目。
  “最初,我们到外地考察,了解销路、学习技术,并引进了168对白羽王种鸽。目前,这个占地面积150平方米的鸽棚可养殖近600对种鸽。我们村计划在引进168对种鸽的基础上,通过自孵自育,进一步节约成本、扩大规模,现在已经实现满栏。”申振强告诉记者。
  据介绍,白羽王鸽不仅具有繁育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的优点,还具有繁殖力强、体型大、生长快、耐饲养、成活率高、肉质鲜嫩等特点。只要冬季适当保温、夏季保持通风,鸽子能全年不间断养殖,它们对场地要求不高,可立体笼养。母鸽在生蛋后,可自孵自育,乳鸽经过35天哺育就能出售,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目前,市场肉鸽批发价格每只超过18元,按每对种鸽年产8对计算,扣除饲料费用90元左右,年可实现利润近200元。
  为了节省人工投入,该基地引进智能化养鸽设备,实现了定时喂养、自动化清粪。在现场,申振强兴致勃勃地为记者演示,通过打开手机程序,饲养槽缓慢地开始移动,听到声音的鸽子便探出头来啄食饲料。管理人员逐层查看鸽子生长情况,记录产蛋情况以及小鸽出壳情况。据了解,该基地目前建设的养殖棚是个实验示范棚,主要目的是通过肉鸽孵化养殖,掌握立体笼养技术,积累更多养殖经验,进一步畅通销售渠道,以点带面,引导群众自发参与,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实现增收。
  该村发展以肉鸽养殖为基础生态循环产业项目,围绕肉鸽养殖产业,上游可以整合流转村民或周边村的土地,种植小麦、玉米、高粱和豌豆等主要肉鸽饲粮,既可自用、节约自身养殖成本,也可进行鸽粮加工销售、持续增加收入;下游进行鸽粪的无害化处理,作为葡萄、鸽粮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肥料,建立饲料种植、肉鸽养殖、鸽粪资源利用、绿色还田于一体的生态循环经济体系。同时,还可以把本村妇女农闲手工编制的玉米皮草筐,作为鸽蛋包装盒进行推销,既延伸了产业链、扩大了农村劳力就业,又实现秸秆循环利用。
  产业项目探新路庵头村开“致富花”
  庵头村利用自身条件与资源,带领村民种植金银花,蹚出一条致富增收的“花路”。该村金银花产业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村“两委”领办金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项目具体运作,以及金银花栽培、水肥管理、治虫、采收等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实行最低保护价保底收购金银花。项目初期,农户通过在基地劳动获得收入;后期,农户可以通过承包金银花种植或自己种植来实现持续增收。
  2019年7月,张利华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来到庵头村。那时的庵头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张利华在对庵头村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把眼光瞄准了村南的60亩沙土地。“这片耕地紧邻灌溉沟渠,地势较高,历史上从未出现过水涝灾害,沙质土壤,易于排水,特别适合种植金银花。”张利华说,“同时,金银花适应性强,有超强的生命力,结花期早,丰产性能好,当年种植当年见效。作为珍贵的中药材,中药、凉茶都有金银花成分,市场前景广阔。我们先行先试,在庵头村种植55亩金银花种苗,当年种植当年收益。”
  据介绍,该项目在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基础上,同时解决了农村妇女就地就业问题,为庵头村农民开辟一条种植、出售药用经济作物的致富之路。
  徐家村做好“加减乘除”村集体和农民持续增收
  徐家合作社采用连片经营规模化、给土地做“加法”,传统产业标准化、给成本做“减法”,产业结构特色化、给收益做“乘法”,分配模式灵活化、给矛盾做“除法”等一系列方法,促进村集体和农民持续增收。
  徐家村共有104户271口人,耕地面积600余亩。在2017年启动高铁片区项目建设后,徐家等8个村进行了拆迁安置。为保障群众农业生产需求,徐家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头雁引领作用,借拆迁改造契机,探索出了土地流转集体经营的新路子,化解了人地矛盾,让群众“既种得了地,又住得上楼”。
  支部领办,全民参与。徐家村土地流转坚持尊重农民意愿,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2020年7月,徐家村通过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引导鼓励农户自愿将土地经营权委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流转、公开交易,入社户数比例达100%。村集体收入开支情况由党支部书记、会计、合作社负责人签字后定期公示,让老百姓明明白白赚钱。
  及时转型,自主经营。2017年合作社成立之初,徐家村采用了将土地集体流转给种粮大户的经营模式,流转土地价格为每亩750元,此种模式收入固定,但缺少增收活力。为此,2019年10月起,徐家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经营团队进行集体经营,既充分扩大了集体收益,又让群众参与具体生产,解决闲散劳动力问题。
  灵活调整,科学推进。徐家村党支部对流转土地的作物进行统管、统购、统销、统一升级,在不影响村民利益的情况下,自2020年起,先后腾出70亩土地逐步改变调整种植产业,种植无花果,形成一定规模。2021年集体收入达到100万元,社员人均收入1700元。2022年,该村在无花果园又尝试套种露天西瓜,进一步为村民增加收入。
  连片经营规模化,给土地做“加法”。该村确权土地500余亩,通过开发荒地、坑塘等闲置土地,先后规模连片流转土地628亩,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集中进行专业化种植,亩产率得到了提高。传统产业标准化,给成本做“减法”。传统粮食种植产业引入了一体化自动喷淋系统等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由村党支部出面对良种、肥料、农机等进行公开招投标,规范管理模式和统一质量标准,使得种植成本大幅下降、粮食品质得到提升。产业结构特色化,给收益做“乘法”。该村党支部将一部分土地种植无花果、大豆、西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降低产业风险,提高土地收益。分配模式灵活化,给矛盾做“除法”。徐家合作社按照每人1700元分红,解决了“有田无人种、有人无田种”等实际问题,解决了普遍存在的人地矛盾。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