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李淑霞王健报道)7月25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深化产业融合赋能乡村振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阳信县专场,邀请相关负责同志介绍阳信县乡村振兴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五个振兴同步发力,探索出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发布会介绍,近年来,阳信县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县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五个振兴同步发力,扎实有序做好乡村规划、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各项工作,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产业发展稳步提质。按照“一核引领、十区示范、多点支撑、统筹推进”工作总基调,逐步构建形成了“3+N”产业布局。肉牛产业方面,高质量打造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沿黄肉牛特色产业集群,成功创建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省沿黄肉牛特色产业集群,进境肉类海关指定监管场地正式启用。鸭梨产业方面,实施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搭建梨产业研发中心等产业载体平台,与郑州果树研究所、京东生鲜开展战略合作,推动品系培育、精深加工等优势技术成果落地转化,打造未来农业新形态、新业态。民俗产业方面,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收藏艺术小镇,刘古良莳光村等项目加快建设,延伸产业链、贯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同时,坚持“有中培优、优中促强”,培育壮大蔬菜、地毯、葡萄等N个特色产业。
乡土人才精准引育。阳信借箭良种肉牛繁育示范园、县经济开发区获评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举办专家服务基层活动256场,邀请专家683人次,完成农民职业技能培训2万余人次。
文明乡风蔚然成势。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多位一体、走进基层”非遗保护传承新模式获评全省非遗保护工作十大亮点。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承办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
乡村环境和美宜居。整县制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旱厕改造提升实现全县村庄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率均100%。2019年以来,新(改)建“四好农村路”891公里,创建市级以上美丽乡村59个、“美丽庭院”2万余户。
组织基础不断夯实。实施农村“四有保障”“四优提升”工程,新建村活动场所80处、提升202处、规范38处。实施村级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所有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
筑牢“1+3”工作体系,倾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阳信版本”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更是一个大舞台。下一步,阳信县将构建筑牢“1+3”工作体系,倾力打造具有阳信特色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1”即坚持党建统领这一根本,将“过程党建”贯穿乡村振兴始终,做到高位抓谋划、高标抓推进、高效抓落实。立足实际制定《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要点》,明确10类35项任务,逐级压实责任,逐条明晰路径。严格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县里抓资源统筹、组织落实,乡镇抓一村一策、精准指导,村级抓组织发动、全员参与。坚持“一线工作法”,县级领导全部下沉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工作现场督导,问题现场解决,任务一线落实。
“3”即做实三项保障措施,让特色产业更优质,让基层堡垒更牢固,让民生事业更暖心,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
锚定“种养加一体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思路,推动产业集聚化,扩建、新建屠宰分割、皮革加工、冷链物流等21个产业项目,同步推进养殖户进区、加工企业入园、优良品系培育,全力打造牛肉预制菜之都。推动产业数字化,与海尔—卡奥斯合作,引进工业互联网,以数字化赋能牛肉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品牌化,搭建“牛智谷”科创平台,建立山东省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肉牛产品监督检验评价中心、肉及肉制品监管技术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科创基地;发挥海关进境监管场地辐射带动作用,申报阳信肉牛地理商标,打造牛肉加工、贸易新高地;下半年将承办中国牛业发展大会,放眼全球、跨国经营,让“牛在世界养、肉在阳信产、吃在全中国”成为现实。坚持“保老、建新、促长”,实施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加大与中国农科院、山东农科院科研合作,注重与京东集团、北京新发地直供直销合作,加快红酥蜜、红酥宝、山农酥等新品培育推广,改良梨园2.3万亩,让鸭梨有销路、梨农有收益。
立足好班子、好队伍,着力推动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实施“头雁领航”工程,落实好备案管理、定期评估制度。立足有场所、有阵地,着力推进文明实践培优、村级场所提升,做好10处实践所、329处实践站提档升级,建设文化广场、孝膳食堂等公益场所100余处。立足有收入、有保障,着力开启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三年倍增计划”,出台《关于推进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广“支部联盟、社社联合”土地规模经营模式,年内集体收入过50万元村达到40%以上。立足有制度、有公开,着力深化村级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三年行动”,推行“阳光议政”,推动“当面锣·对面鼓”居民问职问廉全覆盖,年内示范村占比40%以上。
以创建“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试点县”为抓手,开展送戏下乡、乡村村晚、梨园鼓书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总结推广“全国学雷锋标兵”杨广和事迹,普建“学雷锋驿站”,常态化开展“雷锋式服务”,让“雷锋精神”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传承。统筹抓好全域环境提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保障舌尖安全等群众关心关注的实事,让绿色成为群众安居乐业的底色。抓住社会治理这一保障。开展干部“村村到”大调研和“百姓夜话”活动,推行“乡镇班子成员包村联户、村干部常态化入户走访”工作机制,面对面听诉求、解难题,不断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