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葛肇敏通讯员李元新刘婷婷报道)“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生病有医保、困难有救助,帮我家渡过难关。”家住滨城区南山园小区的潘先生在采访中对记者说。潘先生的妻子李女士因患白血病,需要长期住院化疗,今年1—6月,李女士住院治疗7次,产生医疗总费用共17.6万元,基金统筹报销7.6万元,大病救助5.5万元,“一站式”医疗救助2.6万元,个人自费仅1.9万元,极大地减轻了潘先生一家的就医负担。
今年以来,市医保局在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上持续发力,更加注重保基本、防大病、兜底线的能力提升,夯基础、建队伍、优服务、送帮扶,致力于打造“硬核医保”力量,助推乡村振兴提质见效。目前,我市已实现常住人口基本医保参保全覆盖,今年上半年共资助参保特困人员96731人,资助参保金额3385万元。
织密三重医疗保障网,精准施策兜牢底线
为进一步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市医保部门着力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保障,确保基本医疗“应保尽保”、医保扶贫政策到人到户,农村参保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我们在增强基本医保保障功能的基础上,提高大病保险保障能力,大病保险继续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返贫致贫人口进行政策倾斜,较普通参保居民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了5个百分点,并取消了封顶线。”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此基础上,我市进一步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不设起付线,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起付线3000元。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口救助比例70%,年度救助限额3万元;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救助比例50%,年度救助限额3万元。
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医保帮扶参保居民“三保障”资金支出共计24500万元:住院受益2.5万人次,基本医保支出13705万元,大病保险支出1737万元,医疗救助支出3258万元;门诊慢特病就医受益11.36万人次,基本医保支出4536万元,大病保险支出358万元,医疗救助支出906万元,有效防范化解了因病返贫致贫风险。
构建主动服务模式,发挥医疗救助托底效能
为全面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市医保部门构建了“主动服务模式”。通过主动筛排符合救助条件的医疗费用,精准锁定未享受医疗救助的困难患者,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积极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提供救助服务,充分发挥医疗救助托底保障效应,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
阳信县温店镇钟女士因罹患脊髓炎需长期治疗,在北京市某医疗机构治疗期间,发生2笔医疗费用未能在医院进行一站式结算。市医保局通过数据筛排、核查,确认钟女士符合医疗救助政策条件后,主动协调温店镇基层服务站为钟女士落实医疗救助待遇。钟女士2笔医疗费用原本需负担4.2万元,在医保部门的主动服务下,让钟女士获得了2.9万元的医疗救助补偿,明显降低了就医看病花销。
目前,全市医保部门积极开展风险预警监测,确保特殊人群待遇应享尽享。建立了医保、乡村振兴、民政等部门信息数据比对工作联动机制,定期开展数据筛查和比对。对特殊人群死亡、新增等情况及时核实,做到身份标识应标尽标;同时,健全脱贫人口参保动态管理,实现待遇享受应享尽享;此外,建立依申请救助机制,与市民政局、财政局联合印发《滨州市因病致贫重病患者认定救助实施细则》,对因病致贫重病患者在身份认定前12个月内,个人自付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相应救助。通过多向发力,切实发挥医保救助托底功能。
持续优化医保服务,做好医保政策过渡解释
在下一步工作中,全市医保部门将持续优化服务,全面落实综合医保政策。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原则,进一步落实“一站式”服务和先诊疗后付费,推进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综合医疗保障政策信息共享和服务衔接,规范异地转诊人员备案服务,加强与分级诊疗、规范转诊等政策衔接,精简办理材料、简化办理流程、缩短办理时限,实现参保人员市内“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制结算”,切实做到“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
同时,市医保局将持续强化宣传引导,做好医保政策过渡解释。一方面将着力宣传医保帮扶对象分类管理要求,给予相应的分类资助与救助待遇,充分发挥好医疗救助资金的精准保障作用;另一方面将着力宣传防贫致贫长效机制,因大病导致家庭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可以依申请享受医疗救助。通过广泛宣传解读,引导各基层组织、社会各界了解政策、支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