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厚植生态文明底蕴 谱写绿色发展新篇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 裴庆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高品质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也是高品质生活的应有之义。
  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环境品质更美”作为建设品质滨州的重要内容,统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各级各部门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大干实干,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在生态环境、市容环境、乡村环境上发力攻坚,狠抓“四个结构”调整,从根子上抓好生态环保,努力实现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城乡更美丽。
  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色和底色。作为全省唯一一个京津冀“2+26”传输通道城市和环渤海“1+12”城市的叠加市,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既是重要政治责任,更是重大光荣使命。如今,生态立市战略已在全市形成了强烈共识共为。我市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全面提升环境执法和服务能力、生态环境队伍能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各项工作落地落实,以生态和谐的绿色为底色,打造人城和谐、产城和谐、四季和谐的生态城市。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我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十大专项行动,加强污染治理联防联控,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强化日常督查调度。今年1—6月份,全市PM2.5浓度、优良率、综合指数分别为45微克/立方米、54.1%、5.05。在水环境污染防治方面,我市坚持陆海系统治理,建设美丽幸福示范河湖、美丽海湾,开展了汛前河湖水质超标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和“守护美丽海湾”海上巡航执法活动,发挥财政资金激励约束作用,每月进行县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资金测算,高效调动上下游协同治污积极性。今年1-6月份,全市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63.6%,高出省下达目标27.2个百分点,省控以上断面全部消除Ⅴ类水体,市控以上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城市水质指数同比改善4.51%;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优良面积比例100%,全部达到二类标准,创历史最好水平。滨州跻身全省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督查激励3个市之一。在土壤污染治理方面,我市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每月及时调度各项工作任务进展情况,强化源头管控,土壤环境稳定巩固,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守底线、上水平。
  以“四个结构”调整为抓手,有力有序推进降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问题,必须摒弃粗放式、外延式的发展老路,坚定走好内涵式、可持续的精明增长之路。无论是生态保护,还是高质量发展,都必须抓好“四个结构”调整。我市坚持以“四个结构”调整为抓手,有力有序推进“降碳”,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从传统动能向新动能转变,推动能源结构从偏煤向绿色能源转变,推动运输结构从偏公路向铁运水运管运等多式联运转变,推动用地结构从偏化肥农药向有机肥、生物农药转变,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聚焦“双碳”目标,立足新能源资源优势,我市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瞄准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新能源产业、锂电新材料等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540万千瓦,列全省第5位。5个国家整县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已累计建成并网125.71万千瓦。新能源产业研究院获批成立,新能源产业发展工作体制进一步完善。渤中19-6凝析气田天然气处理终端工程项目加快推进。滨化集团等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水效、能效领跑者,宏发铝业等2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创新精密等7家企业入选省级绿色工厂,惠民经济开发区入选首批省级绿色工业园区。我市大力推进多式联运,加快实施“四港联动、四网联通”,建成10条“公转铁”货运专用线,可替代柴油货车155万辆。坚决落实“双控一减”,万元GDP能耗在两年累计下降15.7%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能耗强度继续下降12.1%,列全省第3位;获得省级节能减排奖补资金500万元,资金额度并列全省第1位。(下转第二版)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