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现代水网建设“滨州样板”成型
全市“一轴三纵、湖库棋布、两域八横、河海连通”水网格局基本形成,综合效益不断显现,水美滨州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张子强通讯员杨珂潘晖孙梦瑶报道)近年来,我市紧抓高质量推进山东省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机遇,加快推进现代水网建设,努力打造市级现代水网建设“滨州样板”。
规划“一轴三纵、湖库棋布、两域八横、河海连通”水网格局
为此,市城乡水务局根据滨州地理条件,规划了“一轴三纵、湖库棋布、两域八横、河海连通”水网格局。
“一轴三纵”,是指以黄河为主轴的引黄供水体系,依托贯穿全市南北的簸箕李—胡楼、小开河—道旭、韩墩—打渔张六大引黄灌区引水骨干工程形成的全市现代水网大骨架。“湖库棋布”,是通过秦台水库、滨源水库、利民水库、韩店水库、辛集洼水库、博兴水库、锦秋水库、北海水库、孙武湖、皓月湖等星罗棋布的湖库调蓄,为全市提供可靠的主水源。“两域”,是指黄河以北的徒骇马颊流域和黄河以南的小清河流域防洪除涝体系网。“八横”,是指漳卫新河、马颊河、德惠新河、徒骇河、秦口河、潮河、小清河、支脉河8条横向骨干河道,这是滨州防洪排涝的主动脉。“河海连通”,是指通过打通马颊河、德惠新河、徒骇河、秦口河、土马沙河、三号支沟、小清河等骨干河道,实现全市黄河南北两个流域内“河海连通”。
今年,市城乡水务局按照省级“水网+”行动和“三网四带”部署内容,制定了“1+4+7”工作思路,即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为引领,聚焦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生态”、发展“水经济”、改善“水民生”四个方面,统筹防洪减灾、水源配置、城乡供水、河湖保护、数字水利、水旅融合、水经济发展7项任务,到2025年投资237亿元,实施项目190个,提升水网综合效益,真正做好做活“水网”这篇大文章。
2023年—2025年聚力优化全市水源配置格局、提升城乡供水水平、筑牢河湖保护屏障
2023年—2025年,滨州现代水网建设将坚持统筹节约集约,优化全市水源配置格局;建管并重,提升城乡供水水平;系统发力,筑牢河湖保护屏障。
优化水源配置方面,主要实施水库建设、水系连通、河道拦蓄等12项工程,新增雨洪水拦蓄能力1亿立方米以上;建设13座再生水厂和碧水源海水淡化工程,到2025年非常规水利用能力达到2亿立方米以上;加强取用水监管,每年消纳长江水1亿立方米以上。通过以上措施,可将黄河水用量占比由85%降至50%,扭转高度依赖黄河水局面。
提升城乡供水水平方面,主要开展城乡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2023年完成2323个村供水管网和7座水厂深度处理改造,2024年将建立农村供水“公司直管到户”机制,提升供水效率;积极推进城区居民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2023年试点62个小区,力争用3—5年时间,完成改造任务,实现公司直管到户。2025年,全市力争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城乡供水一体化率、农村供水入户率均达到100%。同时,建设“灌溉一张图”,到2025年建成高标准农田538万亩,提高农业供水保障水平。
筑牢河湖保护屏障方面,主要加快推进“两个清零、一个提标”,2023年实现城市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清零,2024年完成13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加快入河排污口精准治理,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63.6%。加强河湖管护,到2025年美丽幸福河段不少于600公里,建成12个生态清洁小流域,积极争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系统提升水环境质量。
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22项现代水网工程完成投资16.79亿元,水美滨州的画卷徐徐展开
今年初,市城乡水务局印发《2023年度重点水利工程投资计划执行工作评议细则》,明确年度现代水网工程年度建设任务、节点目标及考核规则。同时,我市将现代水网建设列入市对县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通过量化考核高效推进工程进度。
其中,创新实施重点水利工程市县联合现场督导机制,即市城乡水务局分管负责同志和县市区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每月至少一次对重点水利工程进行联合现场督导,市城乡水务局主要负责同志和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季度至少一次对重点水利工程进行联合现场督导。截至目前,已开展四轮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市县联合现场督导,并对投资金额超过6亿元的阳信县、无棣县进行重点督导,有力推动了工程建设。在督导过程中,坚持“一线工作法”,分析研判存在问题,打通“堵点”,顺利解决了无棣县城东水库工程的征地迁占、滨源水库供水工程的建设进度等问题,确保了工程顺利推进。
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22项现代水网工程完成投资16.79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90.8%,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连续5个月位列全省前列;全市“一轴三纵、湖库棋布、两域八横、河海连通”水网格局基本形成,综合效益不断显现,水美滨州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