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以“数”赋“实”助力制造强市建设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隆卫赵海兵张静王哲实习生王佳鑫通讯员孙丽娜张传忠

  以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发展,推动制造业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既是传统产业应变局、破困局、开新局的必要之举,也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立足产业优势,提出建设制造强市。为此,市政协将“数字赋能实体经济,加快建设制造强市”,列入《市委、市政府、市政协2023年协商工作计划》,深入开展专题调研,组织召开座谈会,积极建言献策,以“政协之责”助力“滨州之为”,推动我市制造强市建设。
  强化标杆引领,激发数字化转型动能
  数字化转型是时代变革和大势所趋,是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由探索起步不断向纵深推进转变,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去年,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千兆城市,产业数字化水平位居全省第4位。
  作为纺织印染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华纺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47年历史的“老厂”。然而走进工厂,却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带来的新活力——印染产品的设备关键参数采集率100%,故障诊断正确率达94.5%,产品一次准确率为98.4%,产品平均能耗降低25%。
  然而,华纺仅是滨州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像魏桥、京博等龙头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均走在国内外同行前列,在全行业发挥着示范带动作用。
  在经济发展新形势下,推进以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加快建设制造强市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契合国家战略需求的必然之举。市政协委员梁光建议,在全市深入开展制造强市解放思想大讨论,进一步加深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综合用好线下线上手段,普及数字化转型理念、思路、路径、措施等,支持行业协会、产业联盟、龙头企业等组织举办数字化转型论坛研讨等活动,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市政协委员蔡学军建议,在县市区、产业园区、行业、产业链、供应链条、企业等多个维度统筹协同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优先在生产制造和研发、仓储物流、营销服务等关键环节,分级分类培树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工业互联网平台、5G+智能制造场景等转型标杆,尽早实现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带动更多中小企业、上下游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
  强化服务保障,打造数字化转型良好生态
  数字赋能实体经济,加快建设制造强市,是滨州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事关全局的一个战略性举措。
  8月3日,滨州市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数字赋能实体经济加快建设制造强市的建议案》。在分析全市数字赋能实体经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实施数字化转型企业“一把手”工程、策划“滨州企业日”数字化转型、建立转型服务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等11条具体措施。
  “通过深入调研发现,我市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大型骨干企业走在了全省、全国的前列,成为行业的排头兵。但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受规模、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限制,进程相对缓慢,存在不愿改、不想改、不敢改、不会改等问题。”市政协副主席曹玉斌说。
  山东金冠网具有限公司是惠民县一家有代表性的绳网企业,公司原有的设备比较陈旧,工作效率低,必须一人看守一台机器,产品质量也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客户流失。今年,惠民县打造的绳网产业数字化互联网平台——“汇绳网”正式启用,绳网产业数字化步伐全线提速。金冠网具借助东风谋定快动,建起了数字化车间,产品升级后,销售市场覆盖美国、德国、阿联酋等68个国家和地区,从原来的欧美国家发展到中东国家,企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激发发展活力,是我市建设制造强市的关键。市政协委员颜秉涛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建设标志解析二级节点,争取先发力。总结推广金属制日用品、绳网等二级节点建设经验,支持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对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定级节点,建设更多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通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和产业集群的接入,推动我市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集群掌控全国同行领域的数据主导权、巩固行业地位。
  关于如何破解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困境,市政协委员孙昊认为,人才作为一种资源要素和人力资本,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意义重大。相关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提升要素保障能力,结合人才“三进三创”工程,引进一批数字化转型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一批数字化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一批数字化转型工程师,培训一批数字化专业工人,认定一批数字化技术能手,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支撑。同时,要及早布局算力支持,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乘数效应”。
  强化顶层设计,推动数字化转型走深向实
  实体经济是滨州最厚实的家底,制造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关键地位、具有重要作用。建设制造强市,加快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点工作。
  今年2月份,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制造强市推进大会,印发《滨州市制造强市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23-2025年)》,鲜明提出坚持“工业立市、实业强市”不动摇,扑下身子、大干三年,全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
  《滨州市制造强市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是近年来滨州首次出台高规格制造业纲领性文件。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三级调研员李忠介绍说,我市以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为主攻方向,在政策、服务、指导等方面发力,相继印发实施了《工业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滨州市传统产业智能化技术改造五年行动计划》《滨州市5G融合应用示范项目评选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依托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智改数转专项资金,奖励数转和智改项目,鼓励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建立了滨州工信助企调研平台,成立滨州市工业互联网协会,积极引入海尔卡奥斯、华为在滨开展数字化转型业务。面向全市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调研分析,组织数据赋能系列专题培训,开展工业互联网牵手行动,我市数字化转型取得积极进展。
  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既是现实之需,更是必由之路。市政协经济委主任孙文利建议,强化顶层设计引领,将数字化转型战略上升为全市经济发展战略,明确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方向、重点领域和目标任务。制定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定期组织行业内头部企业召开座谈会、论坛等。凝聚智慧、梳理问题、提供指导落实分行业转型目标,确保数字化转型符合国家的政策要求和行业规范标准。优化投资服务环境,优先支持典型示范能力强的数字化转型项目列入省、市重点项目。加强对技术改造项目的指导,推动数字化转型与技术改造相衔接,不断提高数字化转型项目在技术改造项目中的比重。细化创新扶持政策,对取得推广实际的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实行双向奖补政策,既奖服务商也奖项目承担的企业,加大云服务券补助的力度。支持工业企业上云用云,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已出台各项政策的兑现落实,建立政策兑现督促机制,研究制定数字化转型创新成果、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办法,结合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科技支行等金融政策,设立数字化转型产业基金。
  市政协委员刘鹏认为,推进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要坚持典型引入、分类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在县市区、产业园区、行业产业链、供应链条、企业等多个维度统筹协同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重点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落实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探索数据要素开发利用,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数字化转型要素支撑。推动我市优势产业、特色产业集群,掌控全国同行领域的数据主导权,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牵头或参与制定数字化转型领域相关国家、省行业或团体标准,面向行业开放先进技术应用场景,巩固行业地位和市场占有率,夯实核心竞争优势。
  滨州黄河数字经济产业园(资料图)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