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向新而行“新优势” 跨越发展“新引擎”
  (上接第一版)
  “五大理由”是底色,也是底气。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项目加速聚集,将充分展现滨州向“新”而行的“新优势”,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强势领跑,为更高水平富强滨州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思维为先聚势赋能
  滨州市深入贯彻黄河国家战略,坚持以大保护带动大生态,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向新能源要动力、要效益,努力让“生态颜值”转换为“发展增值”。
  系统思维改布局,让产业视野“宽”起来。滨州167万亩未利用地,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及发电量连续两年走在全省前列,每年可生产各种风电铸件30万吨、结构件3000套。
  集成思维改机制,让产业发展“统”起来。滨州市更加注重新能源产业改革的系统集成和协同高效,以集成思维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六个一”工作机制,引领全市上下“一条心”“一盘棋”统筹发展。
  有解思维改结构,让产业转调“优”起来。聚焦落实“双碳”战略目标,近两年,滨州电解铝、地炼、粗钢、焦化等产能陆续转移,倒逼滨州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一手抓存量替代,把传统低效产能就地改造成高端绿色产能;一手抓增量招引,以新能源项目的大招引带动能源结构的大调整。
  平台思维改载体,让产业集聚“实”起来。滨州聚焦打造千亿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依托滨州港,构建起“一港四园”产业发展布局。到2030年,滨州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规模达到3000万千瓦左右,年发电量达到400亿千瓦时以上,打造形成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
  滨州拥有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滨州在加快建设制造强市过程中,推动优势产业向战新产业转型蝶变,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电子化学品等六大化工新材料产业链,以及轻量化新材料、纺织功能性新材料等产业链。推进京博化工新材料、滨华碳三碳四、鲁北万润锂电等多个百亿级项目,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统筹布局“制、储、运、加、用”等氢能全产业链,加快建设辐射京津冀的氢能枢纽城市、规模效应明显的氢能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城市、示范效果显著的氢能产业应用示范城市。
  布局为要聚势谋远
  围绕新能源产业发展,滨州规划重点打造一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一个“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布局建设新能源产业“一港四园”。
  一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即滨州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基地位于沾化区、无棣县、北海经济开发区,规划总面积55.92万亩,包括12个风光同场项目地块和6个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地块,基地规划总装机容量2118万千瓦,其中新上风电318万千瓦、光伏发电1800万千瓦,是山东省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主战场之一。
  一个“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即围绕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建设,积极引进风电、光伏发电、储能等行业知名企业和品牌,培育形成以龙头带动、集群发展、创新引领、智能高效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一港四园”,即依托滨州港打造风电产品出海出口基地,重点建设惠民“陆上风电产业园”、北海经济开发区“海上风电产业园”以及无棣县、沾化区“光伏产业园”。目前已建成风电铸件年产能30万吨、风电结构件年产能3000套,投产4条100米以上风叶生产线;建成山东巨电10亿安时PACK生产基地项目、在建鲁北万润磷酸铁锂等项目,国创精密成为山东省风电产业链联盟8家链主企业之一。我市正加快建设全国最大的风电装备产业基地、山东最大的鲁北(滨州)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全力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
  滨州氢能资源丰富,每年工业副产氢气超过20万吨,入围首批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正在加速打造“渤海氢城”。其中,滨化集团建成了“万吨”级车用燃料氢生产示范基地,在山东省氢气市场份额已达30%以上,氢气充装能力全国领先,连续8年荣膺全国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
  2022年7月20日,渤中19-6凝析气田项目I期项目开工仪式在北海经济开发区举行,为迄今渤海湾盆地最大气田建设项目。滨州市依托丰厚油气资源,强化产业生态图谱规划设计,全面提升产业能级,围绕乙烯-聚乙烯/合成树脂-终端应用产业链,丙烯-聚丙烯/工程塑料及改性材料产业链,电子化学品产业链等融合发展产业链,谋划实施凝析油、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12个,总投资达660亿元,全力打造渤中19-6凝析气田油气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
  奋进者,不以山海为远;笃行者,不以日月为限。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投产,一处处产业集群提速竞跑,一条条转型赛道通达远方,滨州将奋力书写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