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滨州教育系统全面打造五大品牌,实现五大突破,夏季高考取得历史最好成绩;一年来市教育局成功承办1个国家级、9个省级现场会,18次在省级以上会议作典型发言、推广经验
激昂“教育力量”赋能品质滨州建设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 刘清春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当前,滨州教育正锚定品质之求,勇毅担当,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贡献力量。
  教育因城市而兴,城市因教育而强。滨州,是一座教育之城,有着深厚的教育底蕴,孙武、董永、范仲淹、杜受田、梁漱溟等名家名师在这里生活成长、创立思想,是久负盛名的孙子故里、帝师桑梓。近年来,滨州教育系统全面打造“品质教育”“温度教育”“平安教育”“情怀教育”“使命教育”五大品牌,实现了“教育质量”“民生福祉”“守护能力”“保障水平”“党建引领”五大突破。
  2022年教师节期间,滨州确立“办一流品质教育”的宏远目标,一年来滨州市教育局成功承办1个国家级、9个省级现场会,18次在省级以上会议作典型发言、推广经验。
  如今的滨州,学前教育迈向公益普惠,基础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夏季高考取得历史最好成绩,职业教育走在全省前列,47所山东本科高校携手进滨州,签约校地合作项目32个,教育高质量发展稳步成势。
  坚持“党建统领”,让党旗红成为最美底色
  近年来,滨州教育系统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切的前提和关键,就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接续攻坚“党建统领”,将党的领导贯穿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领域、全过程,让党旗红成为最美底色。
  2022年以来,滨州教育系统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组建教育系统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49个,宣讲巡讲644次,覆盖师生9.8万余人,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思政工作和教育教学。扎实开展解放思想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暨“在知爱建”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全面从严治党“十大专项行动”,落实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抓实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思政课教学比赛、优秀思政课教师选树工作的获奖比例均居全省前列。
  抓紧抓实抓好教育系统基层党建工作,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化党支部评星定级管理,实施中小学党建突破行动。全面推行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促进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发挥党建品牌“头雁”引领效应,开展全市中小学“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校创建。坚定不移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站稳守好意识形态阵地。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充分挖掘“老渤海”教育资源,加强学生红色教育。在此基础上,坚持德育为首,建立全环境立德树人机制,落实“强德固本”行动要求,创建省级全环境育人试验区1个、规范校7所,累计有45万名中小学生接受红色基因主题教育,夯实“立德树人”根基。
  坚持“质量为本”,让学校成为最美风景
  近年来,滨州坚持“质量为本”办教育,育才育人水平实现有效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实现重点突破。
  聚焦普及普惠,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扩增公办园和优质园,提高公办园幼儿占比,全力提高普及普惠水平、办园质量和保教质量,学前教育迈向公益普惠。2023年上半年,公办园幼儿占比达65.55%,提前完成年度目标。
  聚焦优质均衡,实施义务教育“规范+示范”提升策略。“强校扩优”行动100%覆盖120所薄弱校。省级教育“强镇筑基”试点镇达到13个,位居全省前列。优化义务教育招生入学“零证明+网上办+掌上办”,多举措保障一年级学生入学高峰平稳过渡。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巩固“双减”成果,持续加强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76个教育集团覆盖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在全省率先为农村小学生提供免费营养奶,三年来受益学生40余万人次。2022年,在全省基础教育满意度调查中,滨州攀升5个位次、列全省第7,创历史最好成绩。
  聚焦特色多样化,实施“县中振兴”提升计划和“强科培优”策略。振兴县域普通高中,推进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提升育人水平和人才培养输送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发展。聚焦普惠融合,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行动计划,做好残疾儿童入学工作,完善康教结合机制。
  2023年上半年,9所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开建,新增6225个学位工作进展顺利。为10.6万名学生免除学费及发放助学金8436万元,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同时,特色成绩纷纷涌现。如滨州“家校社”共育水平全国领先,中国家长大会长期落户滨州,连续4年被中国关工委表彰为“家校社共育优秀实践区”;校园足球改革取得全国第一的好成绩,获评“全国优秀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实施学生心理健康“阳光行动”,启动建设滨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中心,在全国率先实现护学岗建设“六统一”,“平安学校”创建和校园综治工作列全省一档第一位。
  坚持“特色为要”,让职教成为最美动能
  滨州坚持“特色为要”办教育。实施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成为最具特色的城市实践。
  2021年—2023年,滨州先后成为“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试点城市”“全国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市”。
  2022年以来,滨州共争取省级以上项目23项,争取上级职业教育项目建设资金超过1亿元,全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成绩居全省前三,教改立项中高职重点立项工作全省第一,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成绩全省第一并实现“五连冠”,每百万人口拥有高水平中职学校数量位列全省第一。
  成立滨州市产教联合体,高质量完成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试点城市相关任务。全市“校企合作”企业突破1100家,职业院校建立实训基地1056个,“订单式”培养占就业学生比例达35%。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本地就业率、专业对口率、企业满意度均超过85%,“职教名城”日益成为城市的金色名片。
  为加速职业教育“创优争先”,滨州重点抓好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进一步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师培养,推动职教内涵建设再上新水平。坚持服务城市发展大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省部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试点城市”建出水平、建出特色。
  同时,聚集职教高校的人才优势、产业优势,推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城市发展增值赋能。加速建设滨州理工学院、山东康养职业学院,推进滨州职业学院升格职业技术大学,有序推进滨州学院更名山东航空学院。支持滨州科技职业学院发展,助力高等教育“扩容提质”。
  扩优高等教育资源。2022年,滨州医学院滨州校区扩建项目顺利竣工,本科新生数量创历史新高;省市共建滨州学院顺利签约。2023年,滨州学院更名山东航空学院已经山东省教育厅公示,首批研究生已入学;滨州理工学院联合培养首批硕士生顺利毕业。
  坚持“扩容提质”,让教师成为最美榜样
  滨州坚持“教师为魂”办教育。多措并举,培强人才第一资源,推动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激励每一位教师努力成为学习型岗位的榜样。
  首先,滨州对教师编制全市统筹,足额配齐。持续实施人才引育行动,加大教师招聘力度。实施和宣传好委托培养师范生试点工作,不断扩增全市优质师资总量。近两年,招聘教师3700余人,引进高层次人才570余人。在全省率先实施委托高校培养师范生试点,已招收委培师范生1116人。
  同时,培树滨州本土教育家。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科学安排教师、校长培训,开展教育管理干部高层次专题培训。2023年,启动第四期“三名”培养工程,42人获评齐鲁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入选比例全省第三,“培养一个,带动一片”的优良格局正逐步打开。
  在此基础上,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扎实做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建设,推动校长教师合理流动。2023年,滨州队伍改革经验在教育部现场会上作经验介绍。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需要新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极具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强国必先强教,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教育现代化的支撑;强市必先强教,建设更高水平富强滨州需要高质量教育作为支撑和基础。下一步,滨州将矢志不渝抓出一流质量、办好一流学校、锻造一流队伍、培养一流学生,坚决做到品质滨州、教育先行、人民满意!
  7月21日,市教育局组织参加山东省全环境立德树人主题展演活动。
  全省预防未成年学生溺水应急救援、一键报警升级改造联动演练现场观摩暨暑期预防学生溺水工作交流现场会在滨州举行。
  山东省黄河文化的教育活态转化与发展论坛暨黄河文化育人滨州现场会。
  省教育厅厅长李明听取滨州市教师招引政策专门介绍。
  山东高校滨州行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成果丰硕。
  山东省学前教育游戏活动实验区(园)现场会在滨州举办。
 滨州学院首批研究生入学。
第六届中国家长大会。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