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任斐报道)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立足我市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现状,围绕养老服务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聚焦政策“准”、模式“活”、品质“高”、产业“新”,抓重点、破难点、创亮点,带动构建起了独具滨州特色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市民政局荣获“全国养老服务先进单位”。
聚焦政策“准”,完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
抓政策引导。市政府出台了《滨州市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12项文件,明确了总体目标、重点任务等发展思路,并配套制定《滨州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规划(2021—2035)》,仅今年就出台了29项养老服务政策清单,进一步完善了基本养老服务政策体系。
抓政策激励。制定了土地保障等32项扶持政策。其中,对符合资助条件的护理型养老机构,按核定床位给予每张1.1万元至1.3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
抓政策兜底。出台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轮候、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特殊困难老年人委托服务等制度,为特殊困难老年群体做好兜底保障。在全省率先推出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已有千余名居家老年人受益。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医养结合机构“治疗性家庭病床”医保支付试点,实现“养老床位”和“医疗床位”无缝衔接。
聚焦模式“活”,推动基本养老模式创新
打造“原居安养”滨州模式。紧盯居家养老服务短板,抢抓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机遇,打造“不离家、不离亲、不离群”模式,截至目前,共建设家庭养老床位1.48万张,实施居家上门服务13.6万人次,实现了失能、半失能经济困难老年人居家改造和照护服务全覆盖。
争创“社区养老”滨州经验。在全省率先完成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清查整治任务,实现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与新建小区开发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报批、同步建设、同步核实、同步验收“五同步”,构建了“居家—居住街坊—5分钟—10分钟—15分钟”多层次养老服务圈。同时,探索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服务老年群体工作机制,今年创新开展培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范化示范点105个,推动养老服务集聚共享。
突出“互助养老”滨州特色。因地制宜破解农村养老难题,坚持以“两个突出(农村敬老院社会化运营、多元化服务)、一个办法(“三星四类”分类管理办法)、四个探索(以地养老、共享养老、集约养老、福利助老)”为主线,构建形成了“214”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
探索“综合监管”滨州体系。制定了养老服务市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制度、养老服务领域政务及服务质量信息公开制度等,构建了共享型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体系。
聚焦品质“高”,扩大滨州养老品牌影响
以品牌化服务引领品质。实施基本养老服务提质工程,打造“孝和之滨·安养之州”养老服务总品牌,带动实现“一县一品牌”。在全省率先开展养老服务认证工作,滨州市社会养老服务中心、沾化子梅养护院获评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
以品牌化慈善创新品质。着力打造“民生部门提项目、慈善组织募资金、养老机构搞服务、困难群众得实惠”的“慈善+养老”路径,实施“一米阳光”捐助项目。2022年,聚焦孝善食堂、居家安养、慈心供养3个助老项目,推动慈善捐助募集使用1888.35万元。2023年,持续开展孝善食堂、怦然心动2个助老项目,募集资金900万元,用于支持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以品牌化平台提升品质。整合市、县养老信息化资源,融入全市新型智慧城市体系,推动“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全覆盖,实现“信息一屏掌控、指令一键执行、服务一贯到底”。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实时监测平台覆盖率100%、“互联网+明厨亮灶”建成率达到100%、智慧消防系统覆盖率100%。
聚焦产业“新”,打造医康养融合发展模式
打造“一盘棋”养老产业新阵地。引入中国普天等国内知名养老企业落户滨州,引导本地愉悦家纺、国昌集团等大型企业进入养老行业,培育壮大子梅养老、大爱养老等本地连锁化品牌企业14家,映寿汇颐养中心成为全国城企联动普惠养老试点。
打造“一条龙”养老产业新链条。欣悦健康作为全国智慧养老示范基地,着力打造了产品研发、生产等“一条龙”产业基地,康养产品高达15000余种。以山东省为服务基地,积极发展北京、上海两地的运营中心,产业已布局全国18个省。
打造“一条线”养老人才培育新模式。积极构建“政策扶持、平台搭建、服务创新、输出就业、人才激励”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机制。连续6年举办养老服务技能培训,累计培训6万余人,推动持证养老护理员达6000人。滨州职业学院健康学院开设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牵头编纂养老服务专业教材10余部;省教育厅正式批复设置山东康养职业学院,以医康养为专业特色,形成产教融合共同体,真正做到养老人才“学—练—干”一条线式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