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田中岳隆卫通讯员董高峰郑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自2022年6月以来,滨城区市西街道统筹多点发力、汇聚社会力量、多种措施并举,统筹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工作,累计完成《山东省农村供水条例》《滨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滨州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滨州市社会心理服务条例》等7部法规草案的意见征集,提出立法建议800余条,走出一条基层立法点建设的市西实践新路径,搭建起立法机关与基层民意的桥梁,展现新时代市西人大履职为民、积极作为的新担当。
统筹发力:基层立法工作“到群众中去”
民意是高质量立法的源头活水,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制度建设是保障。为让立法民意征求直抵基层、直通一线,广泛收集社会各阶层、各群众团体的意见,市西街道建立起党委领导、人大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四级基层立法工作体系。制定立法联系点工作流程、立法联络站工作规则、立法联络员工作职责等16项制度,并汇编成册,对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工作职责定位、工作内容方式等进行规范,进一步完善联系点和联络单位的设置,拓展发挥联系作用的途径方式,建立联系点信息反馈的直报制度,有力推动联系点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
围绕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作用发挥,市西街道整合社区资源,统筹社会治理与志愿服务、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党政机关与企业单位等不同片区、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延伸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联络触角。建立起12个立法联络站、22个信息采集点,在辖区市直单位、律师事务所、高校、企业等设立6个立法联系单位,实现基层立法联系点全覆盖,既兼顾特点各异的社情民意、诉求多元的各类群体,又能将更多、更真实的广大基层群众声音传递到立法机关,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更有效地融入到立法工作中。
“双线”联动,让群众参与基层立法更顺畅。“线下”,为适应不同立法需求,市西街道常态化开展人大代表“下访”活动,人大代表、议政会成员、网格员等“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将立法调研会议开到小区、村居,开到群众家门口,收集更多原汁原味的群众意见。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人大代表接待选民、开展调研、参加意见征询座谈会,广泛收集群众建议。同时,依托网格党群服务站服务群众、站所委办下沉一线办公、大走访、大调研等契机,收集群众对立法的意见建议,并启动信息反馈的直报制度,直接将信息汇总至立法联系点。“线上”,市西街道在“精彩市西”微信公众号设立“人大代表留言箱”,专属定制意见征求二维码,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线上征集网友意见等一系列措施,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用手机给立法联系点留言。同时,该街道在市西之声广播电台设立“人大好声音”专栏,让群众在广播中倾听人大代表的声音,通过网络与做客广播间的人大代表互动,参与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
2022年7月,在《滨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立法征求意见活动中,市西街道“双线”发力,采取发放调查问卷与线上征集网友意见相结合的措施,短短15天时间,共有600人次参与线上或线下的问卷调查,提出有效建议160条,为《条例》的出台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汇聚力量:基层立法建议“从群众中来”
队伍建设是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开展的基础保障。市西街道依托滨州市西志愿者学院平台,将下辖的138支志愿服务队的3000余名志愿者全部纳入“立法人才库”,将26名有法律专业资质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志愿者纳入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普法名册”,将未成年人保护、残疾人服务保障、社会治安管理等4类普法、立法征集等工作融入到日常志愿服务活动当中,将法律法规的专业知识变成老百姓们听得懂、记得住的“大白话”“大道理”,真正把立法知识带到群众身边,构建起从楼栋院落到普法志愿队,再到基层立法点的民意诉求绿色通道。今年5月,在《滨州市社会心理服务条例》《滨州市城市景观风貌保护条例》的立法征求意见工作中,市西街道1000余名立法志愿者深入187个城市小区开展“敲门行动”,逐户征求意见,收集群众提出的有效建议300余条。
基层立法联系点核心是“联系”。为提升普法志愿者联系群众、参与基层立法的工作能力,市西街道聘请省市区立法专家,定期与普法志愿者、信息收集员座谈,推进立法工作持续高效推进。该街道邀请立法专家到立法联系点,开展《立法法》、立法价值判断与技术理性等立法知识提升培训活动。同时,该街道对普法志愿者、信息收集员实行积分制管理,按照参与立法意见征求次数、提交意见建议数量质量等考核维度,进行积分赋分,并给予相应物质奖励,激发普法志愿者、信息收集员的工作热情。
滨城区人大代表王军在参与立法志愿服务中发现,登记就业的残疾人因学习能力低、缺乏专业技能,就业率较低。王军一边联系社区党委领办的“微工场”,为残疾人教授简单易上手的手工编织技术;一边联系区人大代表、街道社工站负责人宋磊,组织专业社工,分片成立帮扶互助志愿服务小组,在帮助残疾人疏导心理问题的同时,先后帮助16名残疾人实现灵活就业。同时,住市西街道26名人大代表积极参加扶残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紧紧围绕残疾人权益保障的堵点难点和心理健康服务的重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结合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心得,为《滨州市社会心理服务条例》的立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多措并举:更多民声汇入立法“直通车”
群众参与立法征集的意见,既是立法的基石,更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力点。市西街道聚焦群众意见建议,把立法联系点工作,与学习宣传、服务群众、接待选民、调查研究等工作结合起来,探索实施“四个结合”工作法,打通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立法联系点工作与学习宣传相结合。立法先要懂法,市西街道人大工委强化培训立法联系点工作班子,从熟悉立法程序起步,学习如何吸引群众、如何鼓励参与、如何有效征询。立法联系点工作人员走入街巷,常态化开展普法教育、地方性法规宣讲等活动,边普法边征询,提高群众参与立法工作的积极性。
立法联系点工作与接待选民相结合。市西街道人大工委常态化组织群众参加联席会议。为提高群众参与相关工作的积极性,立法联系点在会议形式上不拘一格,既有民主恳谈会,又有网络议事厅;既有民意直通车,又有群众联络站会议,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立法工作的热情。
立法联系点工作与执法检查相结合。各立法联系点联合街道司法所、派出所、市场监管所等相关职能部门,在执法检查过程中,关注法律法规执行过程中需要补充完善的情况,为今后修订完善法律法规积累必要的素材。
立法联系点工作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市西街道除了立法联系点,还建设有人大代表联络站、社区信息采集点、小选区的采集微点,群众可以就近反映情况。代表们结合市、区人大常委会开展的各项人大代表监督调研活动,围绕法规草案,深入小区、企业、学校,将搜集的立法建议与街道协商议事会、村居党员会结合起来,贯通成一幅“立法征集地图”。
市西街道将不断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再上新的台阶,将民主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让更多民声汇入立法“直通车”,让更多立法成果惠及群众,全面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市西街道的生动实践。
人大代表在市西街道人大代表之家,开展《滨州市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立法调研活动。
人大代表在联络点开展立法知识宣讲活动。
人大代表在联络站倾听群众心声。
市西人大工委召开座谈会,围绕多部法规的出台征求各方意见。
市西人大工委组织开展“未保课堂”进校园活动。
人大代表在康家联络站向居民普及立法知识。
市西街道打造居民会客厅,把立法服务触角延伸至最基层。
北中“守护成长·法治同行”普法讲座现场。
普法志愿者走进项目现场,为企业员工普及仲裁知识。
志愿者定期举办协商会,总结经验,分析不足,安排下一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