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为滨州聚才 为国家科研创新贡献魏桥担当
  (上接第一版)
  “就魏桥创业而言,在纺织和铝行业都面临一些技术难点。我们立足产业需要,着力解决这些行业技术难点问题,这是平台科技攻关的目标。除此之外,高研院面向未来有一些新的产业布局,比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我们以科技创新带动这些行业发展,推动科研成果在滨州落地。”高鹏介绍道。“贡献国家是高研院的奋斗目标,希望我们的技术创新成果,能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得到应用。”
  为滨州集聚人才,为国家科研创新贡献魏桥担当
  魏桥创业集团为什么进军科教板块?为什么要成立高研院?
  “集团最初要涉足科教领域时,有很多人是不理解的,在集团内部也有不同声音。我认为,进军科教板块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进一步回报社会,更高层次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张波说。
  张波说,魏桥创业的老一代领导团队在内心深处把“为国创业、为民造福”,把缴纳税收、安置就业作为回报社会最好的方式。魏桥创业发展到现在,企业要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现在的魏桥创业要想成为一家被社会尊重、公众认可的负责任企业,不能局限于能安置就业、缴纳税收,还要切实履行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慈善公益等社会责任,以及推进科技创新的使命担当。”
  “魏桥创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离不开滨州,离不开滨州的父老乡亲。近年来,魏桥创业一直在考虑如何能更多回馈社会、回馈滨州父老乡亲。我们的想法就是,滨州现在缺什么,我们就要为滨州创造什么。”张波说,选择进入科教领域,就是基于上述考虑。
  “滨州要培养高技术人才,培养创产人才,要大量吸引外来人才,必须要有平台才可以。所以,我们要建一个高等研究机构,培养高技术人才,同时成立一个创产基金促进成果转化。于是,我们跟中国科学院各个院所合作,跟知名大学合作。有需要成果转化的,来滨州,来高研院,我们提供全力支持,但有一个要求,就是研发团队必须来到滨州。设想一下,未来我们有平台、有机构,通过我们的积极作为,会有上万名高层次人才留在滨州,有上万名硕博士留在滨州,那未来的滨州会是什么样子?这样一来,我们不但为滨州集聚了人才,还为国家科研创新作出了贡献。”张波说。
  “魏桥创业未来也会在这些领域找到新的突破点、新的发力点,实现从‘创业魏桥’到‘科技魏桥’的转变,实现教育科技产业高度融合,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张波说。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科创引领”攻坚突破行动,持续深化“双型”城市建设,加快构建“全域科创”大格局,建强用好科创平台,放大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研究院“双核”驱动效应。
  “我们现在所做的,与‘双型’城市建设是高度契合的。”高鹏说,高研院就是推进滨州“双型”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
  高鹏介绍,如今的人才培养强调产教融合,高校学子需要深入企业实践,而高研院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与国内多所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目前正在深化与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中南大学、东华大学等院校的科研合作,同时开展不设边界、不限范围的全球性招才引智工作,广招天下英才,建立完善的科研人才架构和合理的科研项目布局,为科研带头人、科创团队搭建实现理想抱负的优质平台。
  “在滨州落地这样一个高水平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载体,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2020年,高鹏来到高研院,亲身见证了这里的成长和发展。虽然仍在起步阶段,高研院已取得不俗成绩。“目前我们在基础材料、纺织智能技术、航空宇航等领域都做了项目布局,已经具备全方位开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条件,也吸引了一些科学家来滨开展工作。”高鹏说。
  目前,众多高校研究生加入高研院科研团队,他们一边做科研任务,一边完成自己的学位论文,平台既有成果产出,也有人才产出,科教创产一体化模式初见成效。
  “举个例子,我们利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在无人机技术和小推力航空发动机技术方面的积累,布局了一个面向国家需求的研究项目。”高鹏介绍,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高研院也引进了一批硕博士毕业生加入团队,再加上第三方面力量,也就是来自各高校,特别是航空宇航专业硕博士在读研究生,以项目建设带动平台建设,带动人才队伍建设。
  “未来,这个领域积累的技术成果会向下游延展,比如会有无人机企业落地滨州,还会有更多航空航天领域企业在滨州落地,这是我们的目标之一。”高鹏说。
  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都是不断迭代推进的过程,是一个长线工程。“高研院是一个全新载体,在滨州落地这样一个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载体,不管是在魏桥创业还是在滨州的发展历史上,都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我们要把高研院打造成国内一流、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平台,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来到滨州,爱上滨州。”高鹏说。
  3年前,高鹏因为机缘巧合来到滨州;3年后,高鹏说越来越喜欢这座城市,自己也越来越像一名滨州人。“城市漂亮、宜居;人们朴实、努力,这是我对滨州和滨州人最深切的感受。”他说。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