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百川(1822-1895),字汇东,号梅溪,今滨城区中游村人。
游百川幼年丧父,家庭贫寒,自幼跟随给人当佣人的母亲在主人家生活。今滨城区山柳杜村的杜源是位教书先生。一天,杜源发现游百川在私塾窗外认真听讲。于是,杜源课间就同他聊天,发现他是可造之才。此后,就一直把他带在身边进行免费教育。游百川不负老师厚望,正直做人、扎实做学问,咸丰元年(1851年)考中举人,同治元年(1862年)考中进士,朝考成绩优秀,入选翰林院。在翰林院中,游百川仍坚持认真学习,屡次考试均成绩优异,晋升为翰林院编修。
同治六年(1867年),游百川担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同年晋升为掌福建道监察御史,成为执掌一方监察的主官。游百川曾经负责巡视东城,办理过一些棘手的案件,得到上下好评。他还曾奉旨巡视西城,宗室的宽和、宽亮等多有不法行为,民愤极大,游百川不避权贵,奏请上司惩治他们,震动了朝野,尤为亲贵所侧目,一时有权势的豪门贵族都收敛了自己的行为。
同治七年(1868年),游百川上疏建议严禁各省栽种罂粟,被皇上采纳。他又上疏论内外官场积弊,主张严格执法。针对大清王朝官员贪腐成风、积弱积弊的社会状况,游百川屡屡上疏,言辞激烈,但条理清晰,均得到皇帝的肯定和采纳。
游百川的家乡中游村本来在大清河之阳,土质肥沃。自从咸丰五年(1855年)夏天黄河从河南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道之后,山东就成了黄河下游,游百川的家乡也开始受到洪水的危害。大清河河道狭窄,容纳不了黄河,河道淤积,十几年间,河水逐渐溢出河床,山东沿河各州县屡被水淹,民生凋敝。游百川担任御史时,极力申请朝廷开挖河道、修筑堤坝、分水泄洪,并给予山东地方减免税赋、发放救济等优惠政策。
在是否堵口黄河的问题上,朝廷逐渐形成两派意见,南方的官员主张从山东入海,而山东的官员则主张堵口,坚持仍从江苏入海。河道总督文彬、山东巡抚丁宝桢等极力主张恢复从淮阴、徐州故道入海,同治皇帝举棋不定,命朝廷重臣们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游百川观点持中,他认为不管南流北流,都要以民生为本,抓紧时间决策,不能久拖不决。然而,清朝财政困难,如何治理河道便一直拖了下来。官府不作为,沿河的百姓迫不得已,只好自己修筑村庄周围的围坝,俗称“民堤”“民埝”。但是,这些围坝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不仅断断续续而且质量较差,根本抵御不了洪水,经常垮坝。对此,游百川耿耿于怀,一直挂念。
同治十二年(1873年),慈禧皇太后结束垂帘,同治皇帝亲政。为孝敬母亲,使其颐养天年,同治决定重修圆明园,一时舆论沸腾,御史沈淮首先上疏谏阻。同治皇帝特别宣示孝养母亲的意图,并决定采取节俭办事的原则,不铺张浪费。游百川紧随沈淮上疏,被同治皇帝召入皇宫严厉训斥。游百川侃侃而谈、毫不退避,以国家艰难为正题,正言申辩,连同治皇帝也感动,遂改变了重修圆明园的想法,他的正直之名更加轰动朝野。
光绪二年(1876年),游百川晋升给事中。不久,游百川的母亲去世,他照例回乡守制。光绪五年(1879年),游百川孝期满,回京补授为湖南衡永郴桂兵备道。他发现衡州一带鸦片流毒甚广,染毒者极多,当即出告示严禁吸食,违者严办,并命令制药解毒。当地百姓无不称赞。次年,游百川晋升为四川按察使。光绪七年(1881年),又被提拔为顺天府尹。所到之处,他均以勤政、廉洁为人称道。
光绪八年(1882年),游百川升任户部仓场侍郎。是年秋天,黄河在历城桃园决口,河水由济阳入徒骇河,经商河、惠民、滨州、沾化入海。徒骇河北岸洪水漫溢,侵及阳信、海丰等县,利津沿河村庄皆被水淹,死者难以统计。
光绪九年(1883年)夏季,黄河水涨溢,齐东、济阳、惠民等县皆被淹,山东全省黄河决口50余处,43县被淹,淹死人口不可胜计,灾民成群流落北京等地,苦不堪言。山东告急,慈禧召见大臣,要求大臣们保举治黄能臣。于是,游百川上《应诏荐疆臣,吁恳简调,冀救民灾,并胪举所知以资采纳》的奏章,举荐浙江巡抚陈士杰任山东巡抚,同时,游百川还举荐了其他十余人。这是游百川围绕黄河治理的第三次奏章,该奏章得到朝廷的高度重视。年底,朝廷派游百川驰驿前赴山东查看情形,妥筹具奏。接到圣旨后,游百川不顾年高体弱,顶着凛冽的北风,冒着满天的飞雪,立即出京,在德州过了春节。他骑马从济南溯河而上,到达河南铜瓦厢决口处,再顺河而下,一直亲自巡视到河口,详细勘察两岸情况。在惠民县清河镇时,这里离他的老家滨州中游村仅有30余里,可以见到村里的袅袅炊烟。他发现这里的民房倒塌很多,当即命令惠民县知县沈世铨立即清查户口,发放救灾银两。游百川忍住对故乡的思念,马不停蹄地沿河巡查。他到达利津县,与山东巡抚陈士杰会合,一起由铁门关乘船入海考察黄河入海口。游百川从海上回看黄河,再溯河而上,亲临所有的决口处,查勘每一处险工,督促各州县地方官员赈济灾民,以工代赈堵复决口或修筑新的堤坝。他查看河防营,与河工和沿河百姓交流,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游百川不放心著名的惠民县白龙湾险工,又折返白龙湾,在这里他又可以眺望家乡中游村,可是他三过家门而未入。他与陈士杰亲自走过黄河与徒骇河之间最狭窄的地带,沿着徒骇河两岸考察,白龙湾险工处的黄河离徒骇河最近处不足十里。他不仅要了解黄河,更要了解周边的徒骇河、马颊河。黄河与北边的徒骇河、南边的小清河是大致平行的河流,黄河南边决口必冲入小清河,北边决口必冲入徒骇河,所以,治理黄河就必须考虑小清河、徒骇河。
此次巡河,历时两个月,游百川绕着黄河夺大清河决口处至入海口,遍查两岸,来回渡河七次,行程六千里。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游百川给朝廷上《遵旨察看黄河,谨将大概情形酌拟办法事》。在奏章中,他饱含深情,历数黄河决口危害的州县,分析成灾的原因,奏请朝廷紧急拨款拨粮对灾民进行救济。他提出了3条治理黄河的对策,一是疏通河道,二是分减黄流,三是修筑临河堤。此外,他还奏请加修遥堤,这是游百川的创举。在距离大坝十数里甚至几十里外修遥堤,与大坝平行,遥遥相对,给了百姓心理上极大地安慰,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就在游百川巡视黄河期间,京城粮仓盗窃、冒领、私运、亏空等弊端凸显,皇帝急令游百川“即可回京”整顿仓务。回京后,游百川全力以赴投入到粮仓的整顿之中。光绪十四年(1888年)初,游百川患中风,下半年仍未痊愈,遂提交《奏为假期届满病仍未痊恳恩赏准开缺调理》,向皇帝请假开缺,光绪皇帝未予批准。游百川因疾病缠身,疏于管理,更加仓场积弊太深,各个粮仓事端频发。光绪十五年(1889年),因粮仓屡次被偷,皇帝再次下令“兴廉、游百川严查”。光绪十六年(1890年),因米仓数量短缺,皇帝再次令“兴廉、游百川严查”。在皇帝的压力之下,游百川不得不带病严查,查结一起,又发生一起。是年九月,兴廉、游百川提交《禄米仓盘有亏短,谨将该仓监督参处,并自请议处》的奏折,承认粮仓亏空,监察失职,并自请处分。奏折中特别表明,游百川“现请病假未克”,是在带病坚持工作。光绪十七年(1891年)初,都察院核查之后,向皇帝提交奏折,严厉地指责了兴廉、游百川监管不力,光绪皇帝阅后大怒。随后,吏部以失职的缘由将游百川免职。
游百川晚年思想守旧,反对修铁路,认为是劳民伤财。他入选翰林院,儒学功底深厚,罢官回家后,先后被聘请主持济南泺源书院、东昌府书院。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因年事已高,返回家乡,不久病逝。
游百川自小跟随老师杜源学习,他不忘师恩,对老师十分尊敬。每次路过老师的村庄,提前8里路就下轿步行。杜源字左泉,游百川有《哭杜左泉师》,“展卷泪盈巾”,表达了对老师的怀念,“不坠青云志,高风独慕真。缘悭游宦日,愁老著书身。政论崇崔实,忧怀托杞人。稿遗长恨在,展卷泪盈巾。”
游百川长相英俊,有“山东银娃娃”的美称。他一生勤俭,坟墓在新中国成立后被平掉,陪葬品极少。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主要是直言。《清史稿》评论说:“游百川等阻修圆明园,謇謇负直谏名,良不虚也。”
作者单位:中共滨州市委党史研究院(滨州市地方史志研究院)
原文采自《滨州百名历史人物》,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