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张红梅:
执教村小爱生如己 语文教研率队成长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刘清春通讯员马艺婷

  张红梅,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老师,至今已从教29年,曾获齐鲁名师、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省级工作坊主持人,滨州市名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滨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以及全国第十四届中小学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出版个人专著《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国教师》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参与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研课题3项,市课题5项,均顺利结题。
  初登讲台就展露“教师范儿”,自备大耳锅为留校的孩子们热饭
  18岁那年师范毕业后,张红梅被分配到阳信县水落坡镇皮店小学工作。初登讲台的她,自信满满,很有“教师范儿”,深受学生的喜爱,听课的老师和她说:“你天生就是当老师的料!”
  这是有原因的。张红梅生长在一个“教育世家”,她心里早就有讲台梦。在皮店小学,她连续送了三个毕业班,也做了三年的班主任,执教语文、思品、历史三门课。
  那时,交通不便,离家远的学生中午基本都不回家。但因为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较差,到了冬季,这些中午不回家的孩子只能啃冻得硬邦邦的凉馒头充饥。张红梅看在眼里,心疼极了。
  为解决孩子们中午吃饭问题,经过一番思索,张红梅把自家的大耳锅搬到了宿舍,又买了五层蒸笼。临近放学,她就把学生们带来的馒头热好,让留校的孩子们从此吃上了热乎乎的饭。
  于是,每到中午,张红梅的宿舍就成了“小饭馆”——孩子们围在一起,就着从家里带来的咸菜,吃着热腾腾的馒头,其乐融融。有时,她还会给学生们改改膳,下个面条,来个粉条炖肉。当某个孩子从家里带个咸鸭蛋或者什么稀罕物,大家也会一起分享。
  小屋里的饭菜飘香和欢声笑语,在学生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爱的种子。而这段往事,也让张红梅至今难忘,时常回味。
  以课程研究为载体,坚持专业阅读,并撰写大量研读笔记和教育随笔,逐步取得教学突破
  张红梅坚信:一名好教师必定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专于研究。多年来,她立足“为提升而读”,坚持专业阅读,并撰写了大量研读笔记和教育随笔。同时,她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在一次次选题、论证、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再反思、总结的过程中,逐步取得教学突破。
  其间,她以《基于统编语文教材低段绘本阅读的实践研究》为载体,开发了绘本阅读课程,被评为滨州市校本课程一等奖;在“鲁派教育家高峰论坛”,她的课程研发和阅读实践活动经验得到推广,研究成果获得专家肯定;她还主持了多项省市课题,发表了多篇教学论文,并出版了个人专著。
  这些成绩背后,还有一个特殊的原因——张红梅家中就有一个超强的“教研团队”——算上她在内,她的家人和亲属里一共有8位一线教师。聚餐时,大家经常坐在一起交流教学问题,此时的家宴俨然成了教研的第二阵地!
  从教以来,张红梅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认识——在教学中,她坚持语文姓“语”,让教学回归简单、扎实;尊重儿童成长的需要,打造了《种植与写话》等一系列开放、有活力的课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用学本理念构建尊重、快乐的课堂氛围。
  积极发挥学科带头人辐射带动作用,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作为齐鲁名师、学科带头人,张红梅积极带领学校教师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多种方式带动教研活动开展,助力打造高效课堂。
  结对帮扶。张红梅把本校和其他学校的多名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纳入由其主导的“名师工作室”,通过结对子的方式开展培养指导工作。近年来,她指导的小语团队有多人次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并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张红梅任组长的语文教研组被评为“滨州市优秀教研组”。
  示范引领。张红梅连续四年担任阳信县新入职教师“双导师”,疫情线上教学期间录制的多节教学课在“滨州市空中课堂”播出。
  志愿服务。张红梅曾被省教育厅选派到菏泽单县开展教育扶贫工作,执教观摩课并作专题报告。
  线上分享。作为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坊的主持人,张红梅通过个人工作室、网络群组工作坊和“山东教师队伍”公众号等,积极分享个人教学经验、做法和资源,组织线上、线下活动,发挥了辐射引领作用。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