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珍惜大学时光 做好职业规划
胡旭阳 刘宁
  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大学时光看似漫长,实则如白驹过隙。大学新生一进入大学校门就要为自己未来更好地走入社会做好职业规划,利用宝贵的大学时光和宝贵的大学资源,有的放矢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很多事例证明,在快毕业的时候再考虑就业问题往往就晚了,只有前期把准备工作做好了,自己才能在就业市场上赢得主动,踏实应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学新生应认真学习为其开设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课程,尽早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用目标导向带动自己的大学学习成效。大学生做职业规划,要做到知己知彼。“知己”是要清楚自己的理想目标、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甚至包括经济支撑条件等要素。“知彼”则是要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市场需求和具体岗位需求。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务实的职业规划。务实是职业发展最基础的一环,能防止“随大流”,避免将来用“非所愿”“非所长”去参与就业竞争。明确的奋斗目标能够激发个体主动学习,提高时间和精力的利用效率。如果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脱节严重,要根据自己的规划目标突出学习重点甚至调整学习方向。
  落实自己的职业规划,大学生要学会从任课老师那里吸取能量,珍视授业师的价值。调查资料显示,有50%的大学生在课下与任课老师没有任何交流,有35%的大学生在课下一年内与任课老师是“零交流”。笔者认为,无论大学生想继续深造还是想直接就业,绝大多数老师身上拥有五种财富是值得学习和借助的:一是课堂上没讲或来不及讲的专业知识和治学方法。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不过是“一碗水”,他那里其实还有“一桶水”甚至“几桶水”没来得及告诉你。二是对本专业对应的行业形势和岗位需求不同程度的了解。即使老师了解得不够具体,其基本判断力用于帮助学生还是富富有余的。三是老师那里有大量往届学生的成长样本。无论是学习问题还是就业问题,老师可以信手拈来地为就读学生“举例说明”。四是老师本人学习、工作的成败得失,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随时可以“现身说法”。五是老师的社会联系、人脉资源或许就关联着一些具体的就业岗位,能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帮助。大学生应该把与老师的直接交流当成一门重要课程,“月考”“年考”都要杜绝零分,起码要达到及格线,力争考出“胜读十年书”的成绩。
  落实自己的职业规划,大学生一定要珍视和利用母校的各种资源和机会。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来说,大学不仅仅是读书学习的地方,更是一个综合资源平台,拥有大量支撑自己职业规划和未来职业成长的资源和能量。比如,利用好学校组织的相关讲座、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特长标签的竞赛,也包括利用学校的资源和政策进行转专业学习、双学位学习等。大学生要像企业家一样整合利用母校资源,成长壮大自己。学生对母校最高的敬重,是要“贪婪”地“吮吸”母校所拥有的各种营养。等学生拥有足够的资源时,亦可以反哺母校。
  有人担心,强调就业会让大学混同于职业学校,影响大学的超然气质、自由精神和创新氛围,影响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其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无论是企业、社会组织还是党政事业单位选人用人时,既看求职者的岗位适配能力,同时还看求职者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大学应该把新时代的择人导向和标准融入到职业生涯发展教育课程中,融入到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上,让社会需求和大学精神在大学生职业规划里形成最大的交集,进而形成大学特质、社会需求、学生就业多赢的局面。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