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秦皇台乡深化“党建+自治”模式
“51414”议事协商蹚出乡村治理新路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邵一娟通讯员张志刚报道)“今天的会议,首先是按照惯例公布一下上个月村里的开支情况,再就是关于村民反映的在房前屋后种菜的问题,大家一起商量一下怎么办。”10月5日,在滨城区秦皇台乡朝阳新村段李家村主题党日活动中,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明说。
  “房前屋后可以适量种点菜,这样不会有杂草,村民还方便。”“种菜倒可以,如果管理不好,村容村貌会受影响。”“还是村里统一绿化比较好。”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发表着各自意见。“好,这个事,咱还是按照‘老规矩’办吧。”李明最后说。会后,村党支部工作人员列出议事清单并公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李明所说的“老规矩”,就是秦皇台乡创新推行的“51414”村级议事协商机制。该机制是秦皇台乡结合基层社会治理实际,突出过程党建,深化“党建+自治”模式,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自治有机融合,逐步探索出的一套以村民为主体的乡村善治治理新机制。
  据介绍,“51414”中的“5”是指引导干部群众对村级事务常提、常议、常办、常评、常督;“1”是指制定1张议事协商清单目录;“4”是指统筹村“两委”、村务监督委员会、党员及村民代表、农村合作社4类组织作为议事协商主体;第二个“1”是指创新1种议事形式,把议事协商地点从办公室搬到街头巷尾,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第二个“4”是指规范提出议题、征求意见、组织实施、接受监督4步议事决议程序。“‘51414’治理机制的最大特点,是充分体现村民意愿、议事形式不受限制,体现了群众当家作主的乡村治理本质,真正实现村里的事村民自己说了算。”秦皇台乡副乡长石东祥说。
  如今,秦皇台乡各村文化广场、休闲长廊、乘凉亭、田间地头都成了党员群众议事场所,记录本、公开栏、手机微信群,都成为村民议事协商的“标配”。
  近年来,在协商议事中,秦皇台乡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村民想要的”和“村里想干的”有机结合,提升了村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转变了村民的思想观念,走出了一条自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受益的乡村治理良性循环之路。“以前是为民做主,现在是以民为主。”利民新村北贾村党支部书记张秀萍笑着说,“村里的大小事情商量着办,已经成了大家的习惯。”
  为确保民意得到真正落实,秦皇台乡专门成立了由乡党委和各村务监督委员会组成的监督小组,以明察暗访的形式对“民意清单”办理情况进行不定期督查,阶段性反馈给广大群众;办理完成后,村“两委”征求群众满意度,把相关事项的办理措施、办理结果再次进行公示。据统计,自推行“51414”村级议事协商机制以来,秦皇台乡通过议事协商解决矛盾纠纷累计137件,根据群众意见建议办成为民实事83件。
  现如今,在秦皇台乡各村,村民们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倡树勤劳节俭新风尚,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意识显著增强,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逐渐形成,村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小机制’凝聚基层治理‘大合力’。乡村治理,关键是依靠群众、造福群众,干部要‘领唱’而不能‘独唱’,要让群众唱主角、站C位,结合实际情况,紧扣群众期盼,激活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真正将群众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走出党群共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乡村治理新路子。”秦皇台乡党委书记张硕表示。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