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聚力提升冬枣品质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下洼镇新增设施大棚2100亩,改良“沾冬2号”3000亩,全面提升冬枣产业发展活力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张旭李林张子强报道)近日,在沾化区下洼镇西平村,枣农王振滨正与妻子进行冬枣分拣、装箱。“今天装的这些主要是济南的订单,客户要50多盒,大约200多斤。”王振滨说:“对方是老客户,每年都会要货,明天还要50多盒。”
  记者在王振滨的大棚枣园里看到,成熟的冬枣压弯了枝头,摘一颗品尝满口甘甜。王振滨目前共种了二代冬枣16亩,因一直保持良好的品质,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和客商前来购买。二代冬枣皮薄果脆,机器挑选容易破损,为了保证果子品质,王振滨宁愿不用效率较高的筛枣机,而选择较费时费力的手选作业。在选枣的案板上,王振滨两口子手指翻飞,将果型匀称、个大饱满的冬枣熟练地选出、装箱,一箱箱红黄相间、鲜艳光亮的冬枣甚是诱人。
  今年46岁的王振滨从20多岁便跟着父辈种植冬枣,他勤奋学习、善于研究,积极响应冬枣产业转型升级的号召,率先种植二代冬枣。“起初本着尝试的想法,嫁接了1亩二代冬枣,结果效益非常好。之后,我就把一代冬枣全部升级成二代冬枣了。”王振滨介绍,他的冬枣园目前亩产冬枣2000斤左右,每斤价格大约维持在20元-25元之间。经过多年的摸索总结,王振滨积累了一定的种植经验。他说:“提高冬枣种植效益,要像管理自己的孩子一样舍得投入,我的冬枣园每亩地每年至少投放800斤大豆肥料,纯大豆有机质比较高,树体好了,冬枣的品质自然就上来了。同时,我采取生物防虫技术,进一步提升冬枣口感。”
  由于二代冬枣皮薄肉嫩,特别是快要成熟的时候,一下雨就容易导致开裂,造成减产减收,王振滨表示,在种植冬枣的道路上,十分得益于政府推广大棚冬枣的政策引导和资金补助。近年来,他已实施大棚冬枣种植10亩,并计划明年再增加3亩种植大棚二代冬枣。由于王振滨有独到的冬枣种植技术,当地枣农纷纷向他请教,每每这时,王振滨都会不耐其烦地倾囊相授,并且为大家介绍销售渠道。用王振滨自己的话说,只有沾化冬枣的整体品质都提上去,才能真正保障整个冬枣产业的持续兴旺。
  今年以来,下洼镇咬定“冬枣高质高效、群众增产增收”的目标,在“一核两轴五区”产业布局基础上,大力实施冬枣产业“双增双提”工程,聚焦树形改造、水肥一体化、大数据管控等现代化管理技术,全镇62个村新增设施大棚2100亩,改良“沾冬2号”3000亩,改造“开心形”树形2万亩,全面提升冬枣产业发展活力。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