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盐碱地咸水浇灌也能长出好庄稼
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盐碱地治理改良技术试验取得新突破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郭刚通讯员刘衡张行奎报道)10月13日,在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盐碱地咸水浇灌种植试验田里,记者看到,一株株高粱秆上举着红彤彤的高粱穗,长势喜人,放眼望去一派丰收景象。
  谁敢相信这片土地过去竟是寸草不生、白花花的盐碱地。以往,如果不用黄河水大水压碱,这种盐碱地很难长出庄稼。然而,该园区采用“原土+原水”盐碱地改良和咸水种植创新技术,不但种出了庄稼而且喜获丰收。
  近期,青岛大学生命科学院、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丰达咸水科技开发(山东)有限公司进行了联合验收。经测量评估,在含盐量1.6‰-5.2‰的盐碱地,利用沟渠和浅表咸水(含盐量4.7‰-8.5‰)浇灌种植玉米、高粱,玉米亩产折合620公斤以上、高粱折合亩产约400公斤。这标志着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盐碱地治理改良技术试验取得新突破。
  从去年开始,园区与丰达咸水科技开发(山东)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引进丰达盐碱地改良研究所,大力开展“原土+原水”盐碱地改良和咸水种植创新技术试验。利用该技术,去年试验种植藜麦成功收获后,今年种植的玉米、高粱、水稻也相继获得成功并喜获丰收。
  园区研究院院长刘健说:“当地盐碱地浅表地下水的盐碱度能达到千分之十五以上,喝到嘴里苦涩难以下咽。这样的水如果不用生化修复剂来处理的话是没法浇地的。现在,我们用原土加上浅表地下咸水来浇灌种植庄稼,能够很好地解决淡水资源紧张、黄河水指标不够等难题。特别是在鲁北靠近海边的这些地方,淡水资源更加紧张。我们采用‘原土+原水’盐碱地改良和咸水种植创新技术,可以充分地利用地表、地下咸水来实现小麦、玉米、高粱、水稻以及蔬菜的及时灌溉。”
  据了解,丰达盐碱地改良研究所历经五代研发,探索出了“原土+原水”盐碱地改良新模式,“原土”即不用客土就地种植,“原水”就是在没有淡水资源情况下,就地用沟、渠、井等咸水进行浇灌。(下转第二版)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