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盐碱地咸水浇灌也能长出好庄稼
  (上接第一版)该创新技术核心就是在浇灌过程中,在水中加入生化修复制剂,生化修复制剂随灌溉水进入土壤,通过离子吸附、酸碱中和、盐类转化、微生物分解等技术措施改良盐碱地,既能降盐除碱又防止盐碱回返,还提高了肥料利用率,修复了作物根系周围土壤微环境,为作物创造正常生长的良好条件,最终让盐碱地变成良田。
  近年来,园区在持续推进选育盐碱地适生良种的同时,着力推进盐碱地治理改良,围绕“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推进“以种适地”与“以地适种”相结合。
  在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创新选育耐盐碱种质资源工作方面,园区聚焦耐盐碱粮食作物,筛选出60余个耐盐碱小麦品种(系);初步鉴定出高产玉米新组合4个,优选2个新组合参加山东省夏玉米区试。优质抗逆耐盐碱小麦测产再创新高,“京农612”折合亩产658.0公斤;聚焦耐盐碱经济作物,完成了5个葡萄品种、10个中草药品种、210个藜麦耐盐碱品种田间试验;盐碱地种植羊肚菌实现高产优质,最高亩产达715公斤;完成耐水湿桃扦插试验5000余株;试验种植了耐盐碱地瓜4种、花生2种、航天蔬菜20种;现场审查耐盐碱“仁居”无絮柳树新品种2个。
  近年来,随着黄河水短缺越来越严重,黄河水可用不可靠的形势日益明显。滨州现在盐碱地保有量大约有225.7万亩,不用或少用黄河水,有效解决盐碱地的种植问题,提高产量增加收益,是园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解决好这一课题无疑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乡村产业振兴开辟了新途径。目前,园区与青岛大学牵头,共同建成了山东省黄河流域盐碱地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在做好耐盐碱地优良适种品种选育的同时,专门设置了“原土+原水”盐碱地改良和咸水种植创新技术试验示范田600亩,先后引进了5种盐碱地修复改良技术,用于开展盐碱地咸水浇灌种植玉米、高粱、水稻等作物的种植试验,在采集数据、梳理标准、固化流程的基础上,形成成熟的技术后将面向全市,甚至全国大力推广盐碱地治理改良的成功做法。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