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赵立立:
身残志坚自主创业 带动百人就业增收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郭刚通讯员吕思敏尹新源李淑辉
  走进滨州融达服饰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缝纫机前忙碌工作着,公司的创始人赵立立一脸笑容地走出来。初见,谁也不相信面前的是一位肢体二级残疾人。
  从不能自理,到养活自己,再到为他人提供工作岗位,赵立立的自立历程非常励志。当记者问到,是什么动力让他这么多年一直不懈努力时。他说:“我觉得人活着就必须拼搏,不能因为身体残疾,就啥也不干了。人家能做到的,我也要努力做到。”
  听赵立立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没有对命运的抱怨,没有对生活的不满,有的只是永不服输的精神和永不停歇的努力。他把生命中的沉重打击置于脚下,逆流而上,走出了一条自立自强,且能帮助更多人就业的路子。
  赵立立是滨城区杨柳雪镇大赵村人,出生于1977年,家里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由于家中兄弟姊妹较多,孝顺又懂事的赵立立15岁就辍学跟着亲戚去外地打工了,他弱小的肩膀早早地撑起了家庭的重担。
  18岁,正是朝气蓬勃、傲然恣意的年纪,可是,老天却偏偏和赵立立开了一个玩笑,惊雷般炸裂了少年的人生。1994年,赵立立因学车出现意外,导致左腿高位截肢,腰椎外伤,右手活动障碍,持物功能受限。活蹦乱跳的大小伙子,眨眼间变成了只能躺在床上、靠家人照顾的残疾人。
  当时的赵立立一度接受不了这个事实,颓废自艾、满脸丧气,整整两年没有出门。“这不仅仅是身体的残缺,更重要的是身份上的转变,在我以为自己终于可以独当一面,即将成为这个家庭的顶梁柱时,生活却给了我当头一棒。很长一段时间,我整个人都迷迷糊糊的,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赵立立如此说道。
  后来,在亲人的鼓励下,赵立立逐渐振作起来。刚开始,他尝试着在村里做糕点,但做了一阵觉得不适合自己,想再学习一些手艺;1997年,他去济南学习摩托车维修,然而由于修车时身体不方便,这一行也没能做成;同年,他开始转行学习缝纫制作。学成之后,他在村里一边赶集卖布,一边做衣服。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反复练习,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只用目测,就能准确知道顾客的衣量尺寸。
  那时候,赵立立一天最多可以做15条到20条裤子,一条裤子约收入3.5元;西装一天可以做3套,一套收入35元。生意好时,他常常加班加点,甚至做到深夜。虽然当时十分辛苦,但是在那个年代一天能收入100多元,赵立立还是挺知足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村里赶集做衣服的人越来越少了,赵立立又开始寻找新的路子。
  2006年,赵立立想尝试加工木材,结果又因为身体活动不便,导致手部严重受伤。他觉得,还是得从事更适合残疾人的工作,寻求出路。
  2006年,赵立立到滨州技术学院特教系学习服装设计。经过两年的学习,顺利进入滨州春烨服饰有限公司工作,负责样品打版;一年后,他在滨州华领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担任生产车间主任;2011年,又到滨州市诚博服饰有限公司担任生产厂长。
  赵立立的辛勤和努力,让他在服装设计这个领域逐渐扎根、成长。多年的打拼,也让他积累了很多人脉。于是,他渐渐萌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
  2014年3月,赵立立注册了滨州融达服饰有限公司。公司位于滨城区杨柳雪镇,共有缝纫、裁剪、包装三个岗位,除了对缝纫岗位的员工要求有缝纫经验外,其他岗位招聘的员工,以附近没有工作的妇女、老人,及部分残疾人居多。此外,公司还在滨城区里则街道及无棣县等地设有加工点和包装点,约有员工100人。员工实行计件工资,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可领到五千多元,即使年龄较大的员工,在家门口做点简单的包装工作,一天也能赚到几十元。
  目前,赵立立的公司已渐成规模,主要与愉悦家纺有限公司、潍坊港龙服饰有限公司等几个生产商合作,生产手套、化妆包、游戏颈枕等一些家纺类的产品。下一步,赵立立期待着能找到合适的地方,建一个更高标准的厂房,吸纳更多人就业。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