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吴氏宅院(吴式芬故居)在无棣古城南门里路西,始建于明正统年间,原为明代户部尚书王佐之宅第,后由清代吏部右侍郎加尚书衔吴绍诗购置扩建,占地7000平方米,院内古木参天,气势古朴典雅,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
吴氏宅院内有双虞壶斋、陶嘉书屋、宝砚堂等建筑,每处建筑都有楹联,撰写这些楹联的不乏曹秀先、何绍基、陈介祺、王懿荣等文学和金石界名士大家。这些楹联体现了吴氏家庭的从政历程、文化渊源和朋友交往。
吴氏宅院东侧沿街设南北两门。
北门,额“尚书第”,楹联“尚书门第,进士世家。”“尚书门第”,是指吴绍诗曾任吏部右侍郎加尚书衔。“进士世家”,是指吴家在清代共出了九名进士。
南门,额“世典邦禁”,楹联“九封光禄,十朝邦禁。”九封光禄:吴坛授光禄大夫,晋赠其曾祖吴自治、祖父吴瑛、嗣父吴绍谟光禄大夫;吴式芬授光禄大夫,晋赠其曾祖吴坛、祖父吴之勷、父吴衍曾光禄大夫;吴重憙授光禄大夫。十朝邦禁:指清顺治至宣统十朝,吴家都有人为朝廷重臣。
进东侧北门向西便是进士厅,迎门额“父子进士”,陆浩题。楹联:“四省承宣三掌节钺,九封光禄两列史晟。”“四省承宣”,是指吴家有四人曾任职省承宣布政使,吴绍诗,陕西、甘肃;吴坛,江南、苏州;吴式芬,贵州、陕西;吴重憙,江宁、直隶。“三掌节钺”,是指吴绍诗、吴垣、吴坛父子三人先后在刑部主政生杀大权。“九封光禄”,详见前文。“两列史晟”,指吴绍诗、吴垣、吴坛父子三人,在《清史稿》中有人物列传,两代三人。
进士厅殿内,迎门是吴自肃进士榜,额“祖孙父子兄弟叔侄进士之家”,陈靖题。
吴家在清代共有九名进士,分别是:十一世吴自肃,康熙甲辰(1664年);十二世吴象宽,雍正癸卯(1723年);十四世吴坛,乾隆辛巳(1761年);十六世吴熙曾,嘉庆辛酉(1801年),吴侍曾,嘉庆戊辰(1808年);十七世吴式敏,嘉庆庚辰(1820年),吴式群,道光癸未(1823年),吴式芬,道光乙未(1835年);十九世吴峋,同治乙丑(1865年)。其中,吴自肃和吴象宽、吴侍曾和吴式敏是父子关系。
楹联:“父科二甲蒙皇恩崇祀三省宦祠,子荣一等承国教敕授黄梅县宰。”于长銮撰,郭庆利书。上联写父亲吴自肃二甲进士,崇祀江西、云南、河东三地名宦祠,下联写儿子吴象宽先后任黄安、咸宁、黄梅三县县令。
两侧柱子上是“忠贞世胄,恭定家风。”吴自肃平滇乱有功,康熙帝诏“忠贞可嘉”,吴绍诗政绩显赫,谥“恭定”。
穿过进士厅,北侧是双虞壶斋,额“双虞壶斋”,陈靖题。双虞壶即虞司寇壶,是周代虞国司寇伯吹的一对青铜器,为吴之勷所得,赠与孙子吴式芬,视为珍宝。光绪间器身毁于火,器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楹联:“教孝教忠训秉宣铎,辞尊辞富宜等抱关。”陈介祺书。颂扬吴家,以忠孝兴文教,不求富贵,行事低调。陈介祺(1813年-1884年),字寿卿,号簠斋,潍城人,清吏部尚书陈官俊之子,中国清代金石学家,吴重憙岳父。
南侧是陶嘉书屋,额“陶嘉书屋”,陈杰题。楹联:“月沼观心清若镜,云房养气润于珠。”吕海寰书。吕海寰(1842年-1927年),字镜宇,掖县人,中国红十字会创始人,官至尚书、钦差大臣,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名誉会长。
再向西是家庙,额“家庙”,陈杰题。楹联:“封公封侯封伯子、勋隆畿辅、亿万年永沐皇恩,为士为农为大夫、望重海邦、千百载咸蒙祖德。”
转向南是吴式芬舍房,楹联:“梅影写窗香有迹,竹声敲户绿无痕。”吴式芬自撰联,表居所内外幽静。
进门中堂,楹联为:“甘露卿云于斯为瑞,珠辉玉照盖代之华。”杜堮书。杜堮(1764年-1859年),字次厓,号石樵,嘉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礼部、兵部、吏部侍郎,赠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联句出自唐代碑刻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魏征撰文,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发现醴泉。此联寓意吴氏家族声名显赫,世代有才学作为。
后改为吴重憙舍房,中堂悬慈禧太后御书“寿”字,上方钤印“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西狩”,吴重憙护驾有功。1904年吴重憙为慈禧祝寿时,慈禧回赠榜书“寿”字。
两侧楹联:“胸次月临天宇净,豪端风鼓海涛飞。”邓石如书。邓石如(1743年-1805年),号完白山人,安徽安庆人,工书法、篆刻,以篆、隶为最精,对清代中后期书坛影响巨大。
舍房东厢房联:“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纪家骙书。纪家骙,纪晓岚后人,清末民初,曾在吴宅做总管。
舍房南是宝砚堂:吴之勷守黄州时,于1817年获青石端砚,镌“雪堂宝砚”,有“东坡居士私印”。宋元丰间苏轼居黄时,筑“雪堂”,此砚为苏轼洗墨池中故物。吴之勷宝之,并视同“郁林石”以自警,致仕后交孙子吴式芬珍藏,遂名“宝砚堂”。
宝砚堂北门,楹联“旧书不厌百回读,嘉树新成十亩荫。”王懿荣书。上联出自苏轼的《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王懿荣(1845年-1900年),字正儒、廉生,福山人,喜金石、鉴藏、书法,发现和收藏甲骨文第一人。八国联军攻入京城,王懿荣投井殉节,谥号“文敏”。次女王崇绮嫁吴重憙次子吴崶。
海丰吴氏、潍城陈氏、福山王氏,三亲家形成齐鲁金石鼎足,为发现和甄别甲骨文奠定了基础。
宝砚堂南门,额“宝砚堂”,邓石如书。楹联“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聪颖特达文而又儒。”陈介祺书。上联出自《史记·五帝本纪》,下联出自《毛诗正义》。
宝砚堂西厢房,楹联“当其下笔风雨快,莫放高楼雪月闲。”李佐贤书。上联出自苏轼《观王维吴道子画》,下联出自苏轼《送穆越州》。李佐贤(1807年-1876年),字竹朋,利津人,古钱币学、金石学家、书画鉴赏家。道光进士,翰林院编修,任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总纂、福建汀州知府等职。有《古泉汇》64卷。
再向南走是南客厅,东院门楹联:“名士云集古风溯秦汉,紫气东来文光冲斗牛。”于长銮撰,傅殿文书。吴式芬对于金石、音律、诗文、书画、经史等都有深入研究,可谓硕学通儒,人品博学领衔士林。当时士人都愿意与他谈论诗文、互瞻家藏。
南客厅北门,楹联:“居心平易无城府,作事从容有纪纲。”许瀚书。许瀚(1797年-1866年),字印林,室名攀古小庐,日照人,校勘学、金石学家。许瀚家贫,借住吴式芬在北京宣武城南坊的双虞壶斋。吴式芬病逝后,许瀚往返在海丰吴宅和日照之间,历时10余年,校订吴式芬遗稿。许瀚的《哭吴子苾阁部联》,记录了他们深厚的友谊:“平生金石盟心,才几时,江城剪烛,沂驿传书,那期白马素车,酹酒为君订遗稿。世事云烟过眼,从今后,拔剑歌哀,衔碑语苦,纵复高山流水,抱琴何处觅知音。”
向东转是石刻馆,南门楹联:“院雨记听蕉叶响,庭苔似点菊花斑。”何绍基书。诗句取自清翁方纲诗《秋晚回试高州重题城月驿壁》。翁方纲(1733年-1818年),字正三,号覃溪,直隶大兴人,乾隆进士,官内阅学士,有《复初斋集》。何绍基(1799年-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湖南道州人,精通金石书画,以书法著称于世,常与吴式芬、陈介祺切磋金石学。
石刻馆内有槛石“三世荣封”。吴家三世荣封有过两次,一是吴坛授光禄大夫,荣封曾、祖、父三世,二是吴式芬授光禄大夫,荣封曾、祖、父三世。
最西南角是南账房(王佐故居),中堂悬王佐坐像,楹联:“耕读传家仁义家声远,孝德立本温良福泽长。”王佐(1384年-1449年),字孟辅,无棣人,明正统户部尚书。土木之变,以身殉国,赠少保,谥忠简。古城南门里中心街有少保坊。此处宅第是王佐于明正统六年(1441年)任户部尚书后,在城里修建的尚书府第,平日为其母靳氏、其弟王佑及家人居住,王佐省亲时寓居之处。清乾隆时,吏部右侍郎加尚书衔吴绍诗购得并扩建。
吴宅南院墙有石刻壁,从西至东依次是:吴氏家学的《授蒙浅语》。吴家人教导后人,做事做人从细处入手,先安身,再安心,身心皆安,然后才能学,恭敬学,诚心学,学有成,德有长,智慧生,谨为记,慎以行。
“淡如秋水闲中味,和似春风静后功。”王士祯书。联句出自明吴与弼《草庐日录》,赞颂吴绍诗平易如秋水,温和似春风。王士祯(1634年-1711年),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新城人。清初著名诗人,诗作甚丰,清初文坛盟主。
“大文师吏部,古画爱军将。”左宗棠书。原意是作文学习韩吏部(韩愈),古画学习李将军(李思训)。这里是褒扬吴家的文治武功。
“新添十竹皆紫玉,恰对九峰如画屏。”吴荣光书。“十竹”指吴式芬及其父辈当世人物,“九峰”指吴式芬祖辈以上谢世先人。吴荣光(1773年-1843年),字伯荣,号荷屋、石云山人,广东南海人。嘉庆进士,官至湖广总督。精鉴金石,工书,由欧阳询旁涉苏轼,能画,山水宗吴镇。
“采药归来行径凉,满身草露湿衣香。怕惊幽鸟穿林去,不扫松花卧石床。”刘墉书。诗句为南宋于石诗《杂兴四首》之一。于石,字介翁,号紫岩,更号两溪,南宋末年浙江兰溪人,工诗,有《紫岩集》。刘墉(1720年-1805年),字崇如,号石庵,诸城人,军机大臣刘统勋子,清代书法家和诗人,官至吏部尚书、大学士、太子太保,以清正廉洁闻名于世。
“酒罄君莫沽,壶倾我当发。城市多嚣尘,还山弄明月。我虽不善书,知书莫如我。苟能得其意,窃谓不学可。”郑板桥书。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
“欲招蓑笠同云水,闲指尘埃勘鼎钟。”张穆书。张穆与吴式芬有十余年的交往,此联是对吴式芬由衷称颂,暗喻他质朴如钓翁、稳重似钟鼎,清白一世,不染尘埃。张穆(1805年-1849年),字石舟、石洲,号殷斋,山西平定人,近代爱国思想家、地理学家、诗人和书法家,致力于西北边疆地理和蒙古史研究。
周宣王无惠鼎铭文。无惠鼎因藏于镇江焦山寺,亦称焦山鼎。明清学者多有拓跋。吴式芬、顾炎武、王士祯、阮元、康有为、翁方纲、吴大澂等皆有记载。鼎毁于1937年日军炮火。铭文来自网络(先秦历史文化学者毛天哲考释):维九月既望甲戌,王逨于周庙,烣于图室。司徒南仲佑无叀入门,位中廷。王呼史习册令无叀曰:“官司绛,王箦侧虎臣。赐汝玄衣黹纯、戈琱戟、缟珌、彤矢、鋚勒、銮旗。”无叀敢对扬天子丕显霝庥,用作尊鼎,用享于朕烈考,用匄眉寿万年,子孙永宝用。
陈独秀、郭沫若等对铭文也有泛论。
出东侧南门,南侧有“吴公亭”,楹联:“古大臣朝阳鸣凤,乡先生林下一人。”曹秀先书。这是称颂吴绍诗正直为官和致仕为民,都能从容自若。曹秀先(1708年-1784年),字恒听,江西新建人,文学家,书法家。为官清廉,翰林院编修,官至礼部尚书,四库全书馆总裁,乾隆帝曾特赐“紫禁城骑马”特殊待遇,人称“诚敬勤慎”。书法,取法钟、王,自成一家。
吴家还有“七侍郎八巡抚九封光禄,三翰林五资政十朝邦禁”之美誉。
七侍郞,是吴自肃(赠)、吴象默(赠)、吴绍诗、吴垣、吴坛、吴式芬、吴重憙七人。
八巡抚,是吴自治(赠)、吴瑛(赠)、吴象默(赠)、吴绍谟(赠)、吴绍诗、吴垣、吴坛、吴重憙八人。
三翰林,是吴熙曾、吴式敏、吴式芬三人。
五资政,是吴自肃(赠)、吴象默(赠)、吴绍诗、吴垣、吴崶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