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只要产品足够细,糟糠麸皮都有戏
——贯彻落实全国粮食产后节约减损工作现场推进会议精神系列评论之二
  本报评论员
  11月23日,全国粮食产后节约减损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滨州举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永祥在致辞中生动地用三句“大白话”分享了滨州节粮减损工作经验。宋永祥表示,滨州节粮减损工作之所以能够成为示范样板,从发展的角度来讲,关键是“三靠”,靠链条长、靠产品细、靠品牌靓。其中第二个“靠”,靠产品细,用一句大白话来讲,就是“只要产品足够细,糟糠麸皮都有戏”。节粮减损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在产品细分领域做文章,就是要做精、做强、做好细分领域,实现原料高效利用、全价值利用。
  不容置疑,滨州的粮食产业发展的确大有看头,我们可以看滨州是全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种植面积880万亩、年总产370万吨;可以看滨州是首个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示范市,2022年全市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46亿元,是全国唯一粮食产业经济过千亿地级市;也可以看滨州是全国粮食加工转化大市,年加工转化量达到1500万吨。但是,如果让我们看这些数字背后的最精彩点,一定就是被“只要产品足够细,糟糠麸皮都有戏”一语道破的滨州坚持科技创新做精、做强、做好产品细分领域,实现原料高效利用、全价值利用的“秘诀”。
  这些年来,滨州市全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驱动粮食产业走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绿色生态的发展路子,加快向高端化、高值化迈进。滨州市政府与国家粮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优势产业和先进技术的有效对接,目前滨州已经落户玉米、大豆、小麦三家国家级粮食加工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共完成粮食领域研发类项目155项,解决企业急需科研难题48项,申请专利172项,直接带动企业研发投入2.8亿元,科研能力提升45%。香驰控股果葡糖浆研究检测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全国果葡糖浆研究检测技术中心”;西王集团建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葡萄糖质量检测中心等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
  正是因为对以科技创新推动产品细分的追求,滨州不断促进粮食加工层次由浅到深、加工链条由短到长,实现产品梯次开发延链。以西王集团、香驰控股等龙头企业为引领,滨州在玉米生产加工上形成了“玉米—淀粉—结晶葡萄糖—结晶果糖”梯次加工模式,分别升值1.2倍、1.57倍、2.93倍,同等经济价值用粮大大减少;在大豆生产加工上形成了“初加工—深加工—精深加工—健康食品”新型链条,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大豆分离蛋白生产线,极大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元健康需求。
  正是因为对以科技创新推动产品细分的追求,滨州积极探索将每一粒粮食“吃干榨净”,实现原料的高效利用强链。以中裕食品为例,普通企业加工一吨小麦,只能生产面粉和副产物,产品总价值3700元左右,该企业则能生产出谷朊粉、特级酒精、赤藓糖醇、膳食纤维、蛋白肽等10大系列600余种产品,产品总价值9140元左右,产值提高147%,等同于增加20%以上粮食供给。该企业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以小麦加工副产物生产赤藓糖醇、膳食纤维、蛋白肽的企业。
  正是因为对以科技创新推动产品细分的追求,滨州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进变“废”为宝、降本增效,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拓链。比如,中裕食品创新研发以液态酒糟为主要原料的纯粮液态饲料,建成国内第一条生猪液态饲喂系统,每年可节约粮食5万吨以上,减少废水处理费用5400万元;香驰控股建成原料、副产品、水、废弃物、能量“五大循环利用圈”,每年从废水中提取7种产品,年经济效益3000万元。
  也正是因为对以科技创新推动产品细分的追求,如今在滨州,一粒小麦、一粒大豆、一粒玉米能分别变身600余种、210余种、100余种产品,这种超强的精细加工能力似乎令人无法想象。滨州食品加工产业产品加快升级,极大提高了附加值,多项成果世界领先,培育出一个个细分市场单项冠军,实现大豆蛋白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医用葡萄糖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5%、赤藓糖醇产能全球第一、小麦蛋白粉产品高出同类产品3000元至5000元等优异成绩。
  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滨州做精、做强、做好产品细分领域,对原料高效利用、全价值利用的实践,为全国提供了经验路径。当前,滨州正全力打造“国家级食品产业基地”“粮食行业供给侧改革先导区”“粮食加工转化集聚区”,让每一粒粮食的变身愈加华丽精彩。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