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滨化集团轮值CEO、高级副总裁、总工程师、滨化中央研究院院长蔡颖辉:
新滨州人,要为滨州带来生机与活力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张卫建崔艳贞刘飞通讯员张蕾付瑛杰


  今年7月,我国自主研发的液氧甲烷朱雀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一历史性时刻,有滨化的一份功劳。
  2022年8月,滨化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开启战略合作,滨化中央研究院同时揭牌成立,如此大手笔,将给滨化带来什么?
  50余载栉风沐雨,滨化提出“科技滨化、数字滨化、国际滨化、幸福滨化”四大建设目标,未来的滨化,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惊喜?
  本期“对话滨州·新滨州人”记者专访了滨化集团轮值CEO、高级副总裁、总工程师、滨化中央研究院院长蔡颖辉。
  成立中央研究院,滨化开启新征程
  今年7月12日,“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随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朱雀二号”是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
  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滨州人尤其应该感到骄傲。由滨化集团承揽制造的两台设备成功应用于该火箭项目,为国家航天事业发展贡献了滨州力量。
  历史的机遇,为什么会选择滨化?
  “这是市场对滨化技术、治理规范性和生产经营等方面最好的认可。”滨化集团轮值CEO、高级副总裁、总工程师、中央研究院院长蔡颖辉说,“此次滨化承接的,是‘朱雀二号’项目中地面排放系统分液罐与火箭储厢系统分液罐两台设备,航天工程的每一个环节不允许出现任何一点瑕疵和偏差,集团上下非常重视,不管是选材还是过程管理,包括每一步焊接和过程品质追溯,以及系统集成中每一个具体指标,都详细设计、充分考虑。”
  “最终,滨化出色完成任务,可以说不辱使命。”蔡颖辉说,而这,也是滨化与中国航天事业合作的开始。
  滨化参与中国航天事业,是其在科创领域不断开拓的一个例证。近年来,滨化集团大动作频出,于2022年成立的滨化中央研究院,对滨化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滨化未来发展,科技创新必不可少,尤其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行业的化学化工,该如何做科技创新?”蔡颖辉说,基于这个大背景,“科技滨化”被正式提出。
  2022年8月29日,滨化集团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战略合作签约,滨化中央研究院同时揭牌成立,蔡颖辉担任院长。
  滨化中央研究院的揭牌成立,标志着滨化创新体系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未来滨化将成为具备原创性技术开发能力的企业。研究院将围绕产品应用、产业化、中试基地、实验研发、理论研究,搭建开放式创新研发体系,为滨化新一轮跨越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为滨州“双型”城市建设再添新活力,再蓄新动能。
  “成立中央研究院,是滨化在前期科技创新沉淀的基础上,开始新征程,总结再出发。”蔡颖辉说,“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合作开启后的初始阶段,滨化把科研方向放在了生产和与企业下一步发展密切相关的几个领域。比如工业催化,包括正在运行的环氧丙烷装置、滨华新材料厂区的脱氢装置等,我们围绕现有装置工业催化的前沿科学研究,逐步替代进口催化,突破‘卡脖子’技术,加深对新工艺新装置理解,为下一步装置优化运行,以及生产长期稳定、更加经济做基础准备。”
  高端电子化学品做到行业领先
  今年9月,滨化集团《高端电子化学品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布兴、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丽丽等12位专家学者参与评审。
  经专家组研究讨论后,一致同意《高端电子化学品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评审。
  在2023中国(滨州)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上,滨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江表示,未来,滨化集团将重点布局特种化学品领域,在湿电子化学品、功能电子化学品和电子特气3条产业线迎难而上,全力解决一系列“卡脖子”难题,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全国特种化学品基地。
  作为新兴领域,高端电子化学品伴随着半导体行业而发展。高端电子化学品行业壁垒高,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国家需要、社会需求,在强烈的家国情怀下,滨化深耕该领域义不容辞。”蔡颖辉说。
  “滨化在该领域已经沉淀10余年,期间不断投入、研发。借鉴方方面面经验技术,广泛听取科研院所、高校的意见,把成熟经验和科技创新在装置上集成,反复测试,滨化高端电子化学品在品质控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蔡颖辉说。
  过去几年,国际局势、地缘政治变化,为滨化电子化学品发展提供了机遇,早在2019年,滨化集团电子级氢氟酸就已成功打入韩国市场。“如今我们成功进入中国头部半导体企业,成为他们的重要供货商,并进入到加工制程。”
  “最初进入制程时,我们和另外两家竞争对手还是三足鼎立,进入28纳米先进制程后,就变成了两家分庭抗礼。”蔡颖辉说,今年,滨化高端电子化学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成绩可喜可贺。“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滨化从领导层到科研人员、生产人员、经营人员的不懈付出,凝聚着大家的集体心血。”
  “这个行业对技术突破性、稳定性有极高要求。电子化学品纯度国际标准的要求最高,而我们自己对产品的要求,已经远远超过了国际标准,可以说已经打破了国际垄断,做到了国际领先。”蔡颖辉说。
  在前进的道路上,滨化永不满足。在站稳28纳米先进制程之后,滨化正在努力突破14纳米制程市场。“这期间,我们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在未来两到三年时间里,我们一定会突破14纳米,希望和国内企业一起,突破7纳米技术。”蔡颖辉说。
  数字滨化,用数智为新型工业化赋能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新型工业化“新”在哪里?数智赋能,工业数字化,是新型工业化的时代特征。
  2020年,在投产50周年这个关键节点,滨化集团提出全力打造包括科技滨化、数字滨化等在内的“四个滨化”建设。
  “数字滨化有两个含义,一是生产过程数字化,二是生产经营运行管理数字化。”蔡颖辉说。
  在滨化北海项目中央控制室,巨型大屏幕实时显示着厂区所有生产装置的运行数据,这是整个北海项目生产过程核心控制区域,在这里可实时监控,纵览厂区每个角落。蔡颖辉表示,滨化的生产过程数字化,在这里可以集中体现。
  “打个比方,随着现代化工业发展,化工厂就像一个机器人,内部无数控制点、传感器、仪表,还有无数可以管控的阀门,通过有线或无线数据汇聚到中央控制室,还有人工智能管理,对生产装置运行状态调优,都集中在一起,相当于人的大脑。”蔡颖辉说,中央控制室是所有神经系统最终汇聚的地方。
  “有了算法和人工智能,装置可以自己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以达到安全、平稳和高效的状态。如果无法调整,它就会让整个装置平稳停下,然后告诉你‘请干预’,这个时候工人和管理人员才会介入进来。”蔡颖辉说。
  在生产过程中,滨化借鉴“工业元宇宙”概念,在一个数字化的虚拟空间,把所有装置、装备运行过程,甚至所有的化学反应重构。找到装置、反应和单元操作的“数字孪生”,就像数字化的孪生兄弟,给科技创新和经营管理提供便利。
  “很多需要验证的实验,在实验室做完,有时很难直接在大装置上进行测试,这时就可以让这个‘孪生兄弟’先去做实验,在提供出来的数据反馈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待成熟和完善之后,就具备了在现实装置上落地和实施的条件。”蔡颖辉说。
  “同时,工业元宇宙里的数字孪生,可以提供很多虚拟市场行情,仓库、物流管理的不同场景,以及在生产安排过程中的不同生产计划。”
  这,就是数字滨化。
  “如今,数字化是一个大方向,但具体怎么做?起什么作用?应该如何演化?每位专家,每个企业,甚至每个企业家,都有不同的体验和看法。”蔡颖辉说,“我认为,对我们这样的流程行业来说,主要分生产数字化和自动化,就是整个客观加工过程如何重构重建,以及生产经营的数字化。”
  蔡颖辉表示,任何行业,生产经营数字化都面临同样问题,如何打破财务系统、采购系统、甚至是人力系统的数据孤岛,让所有工作都在线上,这样才能留痕,才有数据产生,用数字化把所有数据汇总,进行智能化分析,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生产数字化与经营数字化全部实现后,还有一个更大的挑战:如何把两者进行融合?”蔡颖辉说,将生产过程的高效、安全、环保,与经营过程的财税、物流管理甚至人力资源管理融合,那时,就能实现滨化的一个小目标——数字化CEO。滨化为其取名为“大圣”,希望它能够像齐天大圣一样,帮助企业,帮助管理层进行智能化科学决策。
  “数字化需要一个过程。”蔡颖辉说,因为研发本身需要时间,同时,从操作工程师到管理人员,理念、思想都要随着时代、技术更迭,随着经营目标而改变,这个改变面临的挑战,可能比科学本身还要大。
  新滨州人为新滨州发展加油助力
  蔡颖辉是土生土长的滨州人,从国外读完博士后,他回到了滨州。
  “故土难离,我去过全世界很多地方,还是觉着家乡好。”蔡颖辉说,精细化工是滨州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是滨州支柱产业,“我学习化学化工专业,一要干专业,二要建设家乡,回家是不二选择,到今天,我觉得没有让家乡失望,家乡也没有让我后悔过选择。”
  在蔡颖辉眼中,滨州是一个美好的城市。“过去20多年,滨州变化非常大。2003年我外出读书,那时西区正在建设,我家从老城区搬到了西区。2004年我第一次放假回家,结果找不到家在哪儿了。随着西区建设,滨州发展得日新月异,不仅是城市面貌越来越现代化,自然环境、人文气息都在提升。”蔡颖辉说,滨州一点不比大都市环境差,人才需要一个相对安静和自然和谐的生活环境,滨州十分宜居。
  “现在的滨州,吸引人才大环境非常好,不乏从外地引进的精英人才。”蔡颖辉说,但人才来到这里,不仅为了生活,更需要一个平台干事业,“像滨化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兄弟单位,如果大家能够共同发展,为更多青年才俊提供施展个人才能的岗位和机会,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聚集到这里。”
  蔡颖辉说,读大学之前,自己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滨州人,学成归来,他成了一名“新滨州人”。“家乡培养了我,我在外面学到新观念、新想法、新技能,回到滨州来做新滨州人。”蔡颖辉说,作为在滨州长大的新滨州人,他更了解滨州的风土人情,相信自己可以为滨州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动力。
  “作为新滨州人,要面向滨州未来的发展,要有自己的贡献。”从事化学化工的蔡颖辉,一直在追求如何促进滨州精细化工行业的发展,如何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突破,在人才招引方面,如何带动更多新滨州人加入,“我们回到滨州,要在扎根的基础上放宽视野,要国际化,把更多外面世界的动态、思想、新技术带进来,一个产业的新生态,需要新滨州人带来新能力、新活力、新想法,形成新的凝聚力、新的合力。”
  蔡颖辉说,有出去学习成长的人才,也有带着学习成果回来的人才,以新滨州人作为支点,滨州就能形成一个新的、国际化的朋友圈。“鼓励更多滨州青年学子努力走出去发展自己,有了新思路和能力之后,再回到滨州来,成为新滨州人,为新滨州发展加油助力。”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