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提升民生品质 共享美好生活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隆卫赵海兵张静王哲通讯员孙丽娜张传忠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市委、市政府聚焦“民生品质更实”大干实干,变“民生之盼”为“群众之赞”。市政协坚持“围绕中心履职、服务大局聚力”,把“聚焦民生品质提升,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纳入市委、市政府、市政协2023年协商工作计划,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协商。10月30日,市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围绕“聚焦民生品质提升,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开展专题议政,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协滨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聚焦民生品质提升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建议案》,围绕体制机制、就业增收、人民满意教育、社会保障、乡村振兴等5个方面提出18条具体对策建议。本期《委员关注》就持续提升民生品质,邀请委员嘉宾建言献策,聚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会服务提“温度”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为全力推动民生保障水平提升,我市成立了由市政协主席范连生为班长的民生品质建设工作推进专班,在工作专班基础上,创新采取1个专班办公室、3个专题调研组“1+3”方式推动工作落实落细,同时建立月调度、月通报、季会议机制,了解情况,统筹推进。
  据了解,今年1—8月,全市民生支出245.9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77.9%,惠民基础更加坚实,群众获得感更加充盈。在促进就业方面,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3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95%,超序时进度20个百分点;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我市今年除规划建设了9所中小学、幼儿园外,还积极推进集团式办学改革,实施“强校扩优”行动,覆盖乡村学校456所,覆盖率达到100%,推动了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养老服务方面,我市创建“一县一品”养老品牌,培树社区养老示范点104个,探索出多种养老模式,“原居安养”模式在全国推广。
  就业的背后,是一户户渴求安居乐业的家庭,是一个个想通过拼搏实现理想的创业者。市政协委员李盛建议,实施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开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扎实推动城乡公益性岗位提质扩容,为就业困难人员托底。抓好重点人群就业,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精准牌”,鼓励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专精特新”等行业企业吸纳更多毕业生。打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发展牌”,扎实推进社区微工厂建设,推动实现城镇新增就业。打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稳定牌”,积极利用好政策性岗位,提供更多适合退役军人的工作岗位。
  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与民族未来。市政协委员杨猛建议,深化集团办学改革,把优质、均衡、公平作为基层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导向,探索多种机制,结合多种模式,推动教育集团深度融合。深化落实“双减”工作,主管部门针对校外托管机构,研究制定标准,建立规范化、正规化的监管体系。完善“双减”工作地方配套政策,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围绕急需紧缺的职业,探索符合滨州需求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产教学”一体化融合发展新格局。
  养老,关系千家万户,也是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市政协委员王素琴建议,积极落实完善养老政策,推动资金补助、土地保障、税费减免、融资支持等健全养老服务领域的辅助性法规政策尽快落地。同时,加快构建乡村、街道社区全覆盖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探索“中央厨房+孝善助老食堂+老年助餐服务点”养老模式,引导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市场。扎实开展养老机构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将养老服务资源向居家社区服务倾斜,提升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与服务水平。
  社会保障增“力度”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我市始终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锚定“一业三保七有”,织好网、兜好底、办好事,锲而不舍增进民生福祉,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保、医保、低保“三保”水平稳居全省前列,交出了一份有温度、有质感的高质量民生答卷。
  市政协委员调研发现,近年来,我市加快构建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创新实施“滨州医惠保”项目,参保人数、赔付率、续保率居全省前列。积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力“精准扩面”。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完善低收入人群数据库,全力做好低收入群体精准帮扶工作,9类困难群众保障标准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目前,我市共保障城市农村低保、特困、低保边缘等群体近10万人,累计支出城乡低保资金2亿元。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就持续推进“民生品质更实”,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市政协委员申立新建议,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体系,提供更加惠民的医保服务。实施更加科学的社会救助,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教育、司法、就业、医疗等专项救助更好地向低收入家庭延伸。鼓励多元参与,进一步厘清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适合市场化运作、社会力量承担的民生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社会力量承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市政协委员张兴先建议,进一步织密织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网,落实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精准救助帮扶工作。符合条件的要及时纳入相应救助保障范围,低保救助资金每月按时发放,建成制度完善、相互衔接、托底有力、运行高效的社会救助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大社保覆盖范围,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做到应保尽保。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扩大民生政策的群众知晓度,加强民生政务信息公开,提升民生品牌社会影响力。
  乡村振兴加“速度”
  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必经之路。近日,政协委员们在市政协机关派驻第一书记帮扶村无棣县李白杨村调研时了解到,村里先后投入400多万元,开展多项民生工程,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的发展为村民带来可观收入。
  李白杨村的变化是我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攻坚突破行动,扎实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品牌建设不断增强,连片打造了14个乡村振兴综合示范片区,创建了100个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4个县市区成功入选国家、省美丽乡村和乡风文明典型案例,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滨州模式”逐渐成形。
  乡村振兴是一项久久为功的系统性工程。推进乡村振兴行稳致远,市政协委员曹忠新建议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组建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载体的强村公司,或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基本单元的区域性集团公司。二是提升基层组织带富能力,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盘活自然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村集体领办合作社等方式,带动村集体因地制宜,多途径促进集体增收,增强村集体活力。三是培育乡村致富带头人,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坚持外培与内育相结合,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升致富带头人的农业生产技能,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市政协委员任长博建议,健全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下沉,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提高乡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标准和水平,统筹美丽乡村建设,加大改水改厕、危房改造、垃圾处理、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力度。推动文明实践提质增效,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体系建设,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创建一批在全国领先的特色公共文化空间,更好推动农民全面发展、农村全面进步。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提升民生品质,增进民生福祉既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战略工程,又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任务。市政协将继续围绕市委“1+838”工作格局和“1+8+1”落实体系,聚焦“民生品质更实”,坚持言为民所建、策为民所献、力为民所出,把民生品质提升贯穿政协履职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为加快品质滨州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贡献政协力量。
  10月13日,市政协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民生品质更实”,对7个部门进行视察。
  市委、市政府聚焦“民生品质更实”大干实干,变“民生之盼”为“群众之赞”。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