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滨州有一家民营企业:稳居中国企业500强、山东民营企业前十;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发起并设立全国性行业大奖;在国内首创“N1N模式”,吸纳国内外10000余名师生到企业学训实践;近年来企业每年研发资金达10亿元之巨……这就是地处鲁北平原董永故里博兴的京博控股集团。
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洗礼,京博人靠拼搏和汗水谱写出了现代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崭新乐章。经过32年的发展,京博集团已步入中国企业顶级品牌行列,绿色、规范、创新、科技等高质量发展元素在企业内随处可见。如今的京博,以绿色发展闻名、以科技创新出彩。
进入新时代,京博牢记使命,按照既定发展定位,在发展实践中向改革开放要活力,在改革大潮中谋求更优更快发展。京博坚信,在开放中创新是最大程度的开放,因此,在转型升级的市场变革中,京博迎难而上、奋力攻坚,跑出了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看着企业从一个校办工厂起步,一路走来成长为中国企业500强,京博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马韵升感触良多:“人的价值在于创造财富,企业的价值在于奉献社会。京博依靠改革创新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一切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得益于当地群众的支持。企业发展了,就要回过头来用工业反哺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让改革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坚持“N1N”产教融合发展,创建“N1N”教学实训与科研转化基地,推动科技创新之路行稳致远
随着科技创新工作的深入开展,京博集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其中,建成全球首个10万吨级二氧化碳直接利用CCUS示范项目,成为山东省2022年重点项目。该项目利用钢铁、电力、水泥等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钢渣、镁渣、炉渣、电石渣等大宗固废,在不借助外部热源、不使用任何水泥的条件下,与企业脱硫脱硝、合格外排的二氧化碳烟气发生矿化反应,制备出高强度、高固碳率的负碳新材料。该材料的强度、耐久性等指标均符合现行国家及行业标准,实现了节能、利废、负碳相统一,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万吨。这种变废为宝的CCUS负碳技术,由武汉理工大学与京博联手攻关研发而成。而让二者成功“牵手”的平台,就是京博“N1N”教学实训与科研转化基地。
京博控股集团的前身是一家校办工厂,因此,“学校”与京博一直有不解之缘,企业从创立之初就重视校企合作、产教联融。1995年,马韵升来到京博,提出“校企一家”的理念。2017年,京博启动校企合作“1520工程”,共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生态圈。2019年,马韵升提出基于政府、高校、企业、行业、社会协同推进发展的京博“N1N产教融合模式”,创建了“N1N”教学实训与科研转化基地——让产业平台成为N所高校、科研院所的教学实训与科研转化基地,促进社会N个产业共融、共创、共享、共赢。截至目前,京博N1N平台已承接百余所院校10000余名师生开展教学实训。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力求通过‘N1N’,突破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孵化、转化出全社会都可以用的产业成果。”校企N1N融创基地联席会议常务副总裁齐磊说。京博“N1N”教学实训与科研转化基地鼓励师生带着科研项目、科研课题来,借助京博资源充沛、专业多元、场景丰富、设施齐全的学训平台,或进行课题攻关、科研成果转化,或进行应用型科研人才培养,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真正实现“让论文写在大地上,让人才成长于实践中”。凭借在校企联融方面的有效探索,京博成功入选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并获批省部级产教融合荣誉30余项。
发起设立“京博科技奖”,在全国部署建设13个科创中心,引领科技创新“千里马竞相奔腾”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这是京博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全社会科技创新工作的一种期待和愿景。京博控股集团自成立之初,就没有停止改革创新,就没有停止对科技成果的潜心探索。而一直以来,京博正是通过创新的人才观,使各产业走上了腾飞的道路。京博人更希望看到京博力量能够推动社会经济向着高质量发展,发挥好有担当企业的带头模范作用。
京博的初心是做一家有良心的企业,希望以创新的方式回馈行业和社会。京博于2019年发起并设立“京博科技奖”,希望以“京博科技奖”为载体,助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不断深入产学研联融发展,促进科技教育与行业需求、经济建设紧密结合,推动科技、教育、经济共同发展,为我国化学化工、新材料行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提供支持,为国家贡献京博力量。
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2000年,京博成立技术开发中心;2003年,京博获批首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08年,京博首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落地;2011年,成立黄河三角洲京博化工研究院,更加完善的研发体系在京博搭建完成。
载体建设是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实处的有效抓手,一个好的载体能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近年来,京博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济南等地部署建设了13个科创中心,与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共建一批面向产业发展的现代研究院和技术中心,实现辐射全国的科研布局。
坚持“产业报国、服务社会”,以“仁孝文化”赋能企业管理,蹚出“共富+产业”新路径
随着京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也开启了回馈社会之旅。2012年,京博提出“工业反哺农业,三化促进三农”的发展思路,与当地政府联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出了一条“老人养起来、小孩管起来、中青年富起来”,全面实现小康的新路径,形成了“农业创优、农民创富、农村创美”的“农创”小镇格局。
技能助力,开展“造血式”精准扶贫。优先对当地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培训,培训合格后成为京博现代生态农业产业中的“职业农民”,目前京博在博兴县吕艺镇拥有长期产业工人330余人;同时,京博推出长短工相结合的用工模式,可向社会提供1000余个季节性岗位,
推动形成了产业发展、技能培训、农民增收的扶贫发展生态链,让当地农民“技能有提升,岗位有保障,收入有提高”。2017年,吕艺镇成功跻身全国特色小镇行列。
近年来,京博秉持“产业报国、服务社会”的企业理念,实施了多项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程。其中,投资2.36亿元建起博兴县博华老年公寓,附近村里的70岁以上老人可免费入住。老年公寓设有管理房、餐厅、医疗室、中控室、文化长廊等,有专门的服务人员24小时照顾老人,让入住的老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京博所在地博兴县相传是汉孝子董永的故乡,也是孝文化发祥地之一。京博推崇“小孝为家,中孝为企,大孝为国”的文化理念,闯出了一条文化治企之道。京博用传统文化来指导构建企业价值观、愿景、使命、精神等,并以此建立起企业的管理体系。
京博形成了以“仁孝”为根基,以“诚信、利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以员工、客户为经营原点,形成了孝工资、党员家庭廉政监督保证金、诚信报销等一系列特色制度,激励和培养了员工的诚实品德。在京博员工的工资构成中,有一份特殊的“孝工资”。多年来,京博每月为员工父母发放孝工资和敬老金已形成制度,真正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员工孝敬和感恩父母。京博的这种做法,目的是培养员工爱父母、爱企业、爱国家的价值观,打造一支有爱心、敢承担、知创新、不忘回报社会的团队。
京博始终坚持,谁能在创新的道路上抢先一步,谁就能在发展上胜出一筹。当前,京博正致力以大改革、大创新实现大发展,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定力、耐力,立足实际,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中奋力前行。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信心有多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就有多快。2024年,京博上下将以只争朝夕的拼劲、久久为功的韧劲,持续全力冲刺,去争取更大的成绩,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