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罗军通讯员 高嵩郑梦幻
2023年,滨州政法机关聚焦“平安品质更稳”大干实干,按照“12345”政法工作思路,坚持“六高要求”,完善“九大政法工作体系”,锚定品质之求、走好精明之路、落实担当之行,加快构建大平安格局,强化法治服务保障功能,做实做细社会治理,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满意度。
打造安全、安定、安宁社会治安环境,筑牢平安底色
国泰民安,是每个中国人最基本、最朴素的愿望。民之富,富在稳定平安。“平安品质更稳”,既是品质滨州建设的重要篇章,也是品质滨州建设的有力保障。
全市政法机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把捍卫国家政治安全作为政法工作第一要事来抓,深入开展反渗透反颠覆反恐怖反分裂反邪教斗争,统筹发展与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稳处并举”、推动标本兼治,统筹做好重大活动、重要节日期间安全稳定工作,平安守护“不打烊”。强化源头治理,坚决守牢社会安定第一道防线。切实推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全覆盖,加强新形势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筑牢防范不稳定因素发生的“防火墙”。
百姓看平安,关键看治安。2023年以来,全市政法机关聚焦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各类违法犯罪,加强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突出治安问题治理,深入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等专项行动,坚持“打防管控建”并举,“一体化”推进社会治安防控。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2023年侦办涉黑恶犯罪团伙案件10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12名。扎实开展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抓实以案促改、以案促建、以案促治,制发整改“三书一函”200余件,形成了整治一批乱象、解决一类问题、完善一项制度的良性循环,行业领域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滨州政法系统持续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网络传销等新型犯罪的打击整治力度,破获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案件同比提升55.1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向,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平安需求,深度应用“雪亮工程”平台,推进视频资源“应汇尽汇”,已接入各类视频探头资源11.98万路,视频探头出图率达81.32%,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推动网格化智能工作平台、“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线上平台、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集成应用,数字化赋能,为群众切实提供便利。
2023年,现案破案率同比上升8.38个百分点,现发命案连续10年全破,重大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破案率100%,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具象、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实现“需求链”“供应链”“产业链”“三链”融合,高质量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治保障,越是高质量的发展,就越是法治化的发展。
2023年初,市委、市政府创新提出“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将其作为市委经济工作“一号工程”,助企圆梦、为企纾困。全市政法系统成立法智护航“联合舰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流“法智”服务,实现企业生命全周期法治“需求链”、全要素法治“供应链”、全领域法治“产业链”“三链”融合,助力企业和企业家“寻梦、逐梦、圆梦”。
市委政法委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贯彻落实鲁政法〔2023〕9号文件法智护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创新措施办法,全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全市政法系统聚焦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和新兴产业集群,结合各自职能有针对性开展工作。
发挥市县两级企业一站式全生命周期法智护航中心作用,引进律所10家、商事调解机构及税务所13家。市县两级法智护航中心已接待服务企业家及群众15916人次,开展为企服务活动2203场次,调解涉企纠纷4818件,营商环境法庭审理案件984件,标的额9.98亿余元。
滨州法院创立“凤栖梧”破产审判品牌,搭建“滨州凤栖梧重整投融资平台”,实现从“帮助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到“鼓励有发展前景企业重整自救”,再到“开展困境企业诉前挽救”。
组建产业集群法治服务团、“法治帮帮团”12家,开展“一对一”“点对点”“一企一策”精准摸排和服务。在全市163家营收超10亿元企业、43个省重大项目设立警务联络员,窗口单位“助企服务专员”点对点、一对一提供上门服务、专场服务,靠前一步推动解决影响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难点。
坚持完善政法服务体系,首创“河长、林长、链长+法官、检察官、警官”机制,有力助推了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了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实,共同守护滨州的绿水青山。
深化公益诉讼检察改革。稳步推进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衔接制度探索,就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信息共享、职能对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与行政机关达成初步共识。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建立知识产权综合保护模式,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涉农领域产品、生命健康产品、环境保护产品等侵权假冒行为,重拳出击,形成震慑。“法商+”知识产权维权平台获评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百佳案例。
创新推出“滨州论建”释法释案法学研究品牌,充分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专业优势,将法学研究与执法司法实践有机结合,整合优化法治资源和法治力量,切实提供法律帮扶和法治服务。
润物细无声,法治阳光普照滨州大地。2023年,实施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和“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育“双提”工程。举行滨州市黄河法治文化阵地揭牌仪式,形成“法润黄河”普法文化品牌。打造市县乡村四级法治文化阵地3256处,形成全覆盖式法治文化阵地集群。2023年,全市开展宪法、民法典、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双百”“沿着黄河去普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等系列普法宣传活动3500余场次。
从“心”出发,向“和”而行,探寻社会治理“最优解”
基础实,百姓安。一域治,天下安。
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前期不断推进总结中,滨州坚持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从“心”出发、向“和”而行,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创新,探寻社会治理“最优解”。
2023年,“全科大网格”智慧运行模式办结各类网格事项850.5万件。滨州建立中小学、幼儿园“护学岗”1153个,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安心、放心。群众通过“百姓管家”平安码上报各类事件59.33万余件,办结率97.20%,通过“百姓夜话”活动收集群众问题诉求及意见建议11.7万余条。
无棣县西小王镇小王庄村创新“庄乡议事会”基层治理模式,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连续12年未发生信访案件。
小王庄村创新社会治理的做法在全市并非个例。近年来,全市各级不断强化社会治理,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坚持“大普法、大治理、大和解、大复议、大监督、大化解”一体推进,实行接访、研访、约访、下访、网访“五访”工作法,总结提炼出一批有亮点、行得通、可复制、能推广的社会治理经验做法,打造了新时代“枫桥经验”滨州样板品牌体系和“枫桥式工作法”品牌矩阵。
“滨州市社会治理‘全科大网格’”等2个案例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五步融合”化解基层拆迁纠纷工作法等3个工作法获评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2013年5月,时年68岁的王守德饱含为民情怀,创立了“守德调解室”,毅然决然地投身到人民调解工作当中。10年来,“守德调解室”以为群众排忧解难为己任,每年接待来访群众1000余人次,年均调处案件200余件,已经成为全市调解工作的一张金字招牌。
目前,全市已设立个人调解工作室136个,建立调解组织3498个,配备专兼职调解员1.1万余名,其中政府购买服务的专职调解员382名,实现县乡专职调解员全覆盖。
规范“一站式”矛调中心建设,以县、乡为主体,整合综治中心、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信访接待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资源力量,全部建成“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构建起“党委政府领导、政法委统筹、职能部门负责、相关部门配合”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真正让矛盾化解“只跑一地、一地办好”。
2023年以来,全市各级“一站式”矛调中心受理各类矛盾纠纷5.75万件,调处成功率99.25%。
“心安”是更高等级的平安,也是社会治理追求的目标。
滨州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心安城市”。2024年1月1日起,全国首部社会心理服务领域地方性法规《滨州市社会心理服务条例》开始实施,标志着滨州在“心安城市”建设的探索中不断迈出新的扎实步伐。
开通“滨州心语”社会心理服务热线400-0543-525,为市民提供全天候公益服务。截至目前,心理咨询热线共接听1.5万余条。
校园安全事关下一代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与安宁。2023年对全市431所学校共38万余名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心理评估完成率99.2%,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大数据库。
积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心安”护“平安”。举办“心安城市”系列辅导讲座,组织召开健康平安中国行动·全员心理关爱计划(EAP)暨中国(滨州)心安城市创建讲堂,目前,全市各级累计举办社会心理服务方面论坛、讲座530余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