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发布日期:
2023年滨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十件大事”
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 周海东 通讯员 董政 刘明亮 王丹 袁宁宁 商新芳










  滨州就业模式全省推广
  一是“社区微工厂”得到省市充分肯定。积极对接企业,鼓励企业筛选开发简单、易操作且不需大型设备的产品、工序,利用社区闲置空间和农村空闲院落,规划建设139家“社区微工厂”,为居民就近提供编结、面塑、布艺、缝纫、假发制作、渔具加工等30余种零活项目,逐步建立起“企业发包业务、社区专人承揽调度、居民按需生产”的运营机制,推动1.3万余名群众就近就地就业。项目入选全省“高质量充分就业省份”揭榜领题标志性项目,相关经验列入全省“社区微业”三年行动计划全省推广,并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签批肯定。二是特色公益性岗位做法成为全省典型。发挥城乡公益性岗位兜底作用,探索开发特色岗位,着力服务“三农”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因村制宜、一村一策,精准设置农村公路管护、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等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岗位1.9万余个。聚焦产业发展,设置枣福公益岗、鸭梨管护岗等农业岗位1000余个,2023年通过公益性岗位解决困难群众就业3.43万名,完成120%,工作进度居全省第一位。其中沾化区“枣福”特色岗成为典型,在全省会议上代表滨州作经验介绍。
  创业活力竞相迸发
  实施“创业渤海乐业滨州”“源来好创业”青年创业资源对接服务季系列活动,推进“创业训练营”计划,为初创企业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8.82亿元,一次性创业补贴154万元,支持4437名创业者创业。创新开发稳岗扩岗专项贷款,为61家企业解决资金难题超3.62亿元,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在全省率先开展市级“家门口创业服务站”评选,提升基层创业服务能力。举办滨州市第三届“十大返乡创业精英”评选,鼓励各类人士来滨返乡创业,同时在全省“十大返乡创业农民工”评选中我市是荣获省级奖项最多的四个市之一,全市创业创新氛围持续浓厚。承办全省“创响引航”创业导师山东黄河流域基层行、全省“支扶青年”品牌打造暨“支扶练兵基地行”活动,掀起创业高潮,持续释放滨州创业活力。
  “就业滨州”品牌更加响亮
  持续开展“四季予你就业同行”系列就业服务活动,特色开展“直播带岗进百企”等专项行动,把招聘直播间搬到企业车间、生产一线,搭建起“线上+线下+直播”三位一体直播带岗新模式,持续擦亮“就业滨州逢九就播”服务品牌,全市累计举办招聘活动300场次,达成就业意向2.3万余人次。提升就业信息质量,畅通就业渠道,招聘信息归集有效率始终居全省前三位。充分发挥省会经济圈招聘、鲁渝合作、鲁青合作、鲁甘合作等平台作用,扩大外来务工“朋友圈”。完善就业服务专员制度,常态化开展企业用工监测,保障产业链供应链龙头企业等重点企业常态化用工5万人次。举办首届滨州市职业指导师职业技能竞赛,广泛实施“进企业、进高校、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宣传就业优惠政策,2023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27万人,任务完成率122%,居全省前列。
  人才服务保障蹄疾步稳
  一是人才招引再创新高。举办第四届滨州人才节,签约合作项目173个,达成人才引进意向2100余人。举办“海纳英才·‘留’在滨州”海外留学人才高峰荟活动,达成20项人才合作意向。“智选滨州—名校人才直通车”全国校园招聘超100场次,累计开进70余所高校。市委主要领导亲赴北大、清华开展引才和城市推介活动,全年集聚3万名各类青年人才来滨就业,完成目标值的162%,引才数量再创新高,人才净流入态势更加巩固。二是人才服务坚强有力。大力推进人才安居工程,印发《滨州市人才公寓规范化管理办法》,开放国际社区、滨和沁园人才公寓,240余名硕士以上人才入住。实现大学生生活补助“免申即享”“无感享受”,各项人才政策落实更加有力、实施更加灵活。成立滨州市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举办滨州500万购房券、助力人才安家活动暨滨州单身人才金秋联谊会,“渤海英才服务卡”绿色通道服务范围扩大到26项。全面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启航扬帆计划,开展2023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十大专项行动,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实施青年见习计划、城市实习生计划,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2023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联系服务率达100%,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比例达94.25%。在省政府召开的会议上,滨州作为两个市之一介绍了相关做法。三是人才留用更加优化。首创“编制在高校、服务在企业”人才共享模式,破解高层次人才引进难题。在全省率先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建立企业高层次人才落实事业编制制度,已为全市26家企业的109名高层次人才落实了事业编制,经验做法受到省委领导签批肯定。与市委组织部等4部门联合发文,创新实施《滨州市渤海高等研究院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实施方案》,企业人才的“磁吸”效应更加强劲。“专精特新”企业职称申报董事长举荐制基层反响良好,山东新闻联播予以报道。博士后科研平台数量达到37家,在站博士后突破90人。全面落实“新八级工”制度,探索开展首席技师、特级技师评聘。深化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企业备案累计达到441家,评价技能人才2万余名,其中高技能人才9300余名。新增6家社会评价组织和15家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机构。
  失业保险稳就业作用愈加凸显
  一是助企纾困政策更加精准有效。为2.36万家参保单位减征失业保险1.69亿元。启动新一轮稳岗返还,为4371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6665万元。为469家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515.4万元,预计2023年失业保险基金累计支出1.83亿元,相关补贴通过“免申即享”模式直接拨付企业账户。二是全力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为7310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7856万元;为4229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890.95万元。落实失业保险金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及时发放临时价格补贴。三是提升职业技能的导向更加突出。借助技能提升补贴,鼓励各类职工考取技能证书,提升个人就业能力,全年为1.1万名劳动者发放技能提升补贴1961万元,同比增长14.5%。四是失业监测预警体系更加完善。进一步加强就业风险防控,密切监测预测就业形势,每月对110家重点企业开展失业动态监测,维护全市就业大局稳定。举办失业动态监测培训班和宣讲会,对失业保险政策进行全面宣讲,并现场答疑释惑,企业和群众关注失业保险、了解失业保险的良好氛围全面形成。五是承担全省“智慧人社”一体化就业板块和失业保险板块试点任务,数据清理校验点通过率和问题数据整改完成率均居全省第一位。
  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解锁更多应用新场景
  实现77项待遇和153项公共服务持卡办理,持全国社保卡可享受乘坐公交、借阅图书、酒店住宿、参观旅游景点、就医就餐等多种服务,持山东省内社保卡可在20家二级以上医院享受就医全流程服务,涵盖城乡居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拓展国有企业使用社保卡发放在职人员工资新服务,全市74家国有企业16377名在职人员纳入试点范围,目前全市共实现50家国有企业4364名在职人员工资通过社保卡发放。电子社保卡签发率列全省第三位。我市居民服务“一卡通”工作做法被省委改革办以《山东改革专报》形式报送中央改革办,入选人社部信息化便民服务创新典型案例(全省4个市),并代表山东省参加了6月下旬在银川市举办的全国人社信息化便民服务创新成果展示活动(山东省唯一受邀市)。5月13日,全省“社会保障卡惠享山东行”启动暨“社会保障卡爱心直通车”签约仪式在滨州市举办,我市人社局积极响应省市部署要求,通过在市县乡三级全力打造爱琴海、中海调调街等11处“社保卡+智慧商圈”,多场景全时段开展消费优惠活动等有效措施,成功吸引25万余人次参与“消费满减”活动,优惠总金额31.9万元,发展商圈内特约商户244家,带动经济消费增长2000余万元。充分发挥社保卡信用优势,与合作金融机构联合推出社保卡专属信用贷款服务——社保卡“便民贷”,先后共计发放社保卡便民贷款3.99亿元,惠及1.48万余名城乡居民,其中2023年以来的发放金额已达8300万元,社保卡由撑起民生保障的“小卡片”升级为融入社会经济发展,撬动消费增长的“新媒介”,我市社保卡促消费有关做法先后受到省人社厅、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并被《人民日报》点赞为“地方政府探索拉动消费增长新路径”。
  企业职工退休实现“一件事”“一次办”
  为有效解决企业和职工办理退休业务时多头跑、重复填报信息等问题,全面梳理退休业务办理涉及的人社、医保、公积金等多部门近20个办理节点,整合了退休资格确认、社保补缴、退费、用工备案减员等13个事项,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和数字化改造,将企业职工退休核准、待遇计发等服务变为“一张表单”“一次受理”“一链办结”的流程模式,联合各部门推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退休“一件事”集成服务。为进一步提升企业社保经办服务质效,建立了主要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靠上抓的工作机制,组织召开梳理经办流程的企业职工退休“一件事”政务服务联办对接会议,选派业务骨干,成立退休“一件事”专班,并印发《滨州市全面退休企业职工“退休一件事”集成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全市已顺利完成企业退休“一件事”服务12826件,为广大企业和职工带来了切实的便利。在此基础上,紧盯“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各环节,聚焦流程精简,优化服务质效。“事前”通过12333短信平台进行通知退休人员按时申报。“事中”提供12333退休专员电话服务,对未按时申报退休人员及时电话提醒告知,同时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退休一件事综合柜员窗口,前台一窗受理,后台一链办理。“事后”推出“退休一件事”增值专员服务,为新增退休人员送上退休关爱卡,告知退休待遇组成、领取待遇注意事项等退休人员关心的内容,将“一次办好”的要求落到实处,让退休“一件事”暖心服务再升级。学习强国、齐鲁网、闪电新闻等多家媒体平台先后刊发《流程“瘦身”服务“加码”滨州市人社局设“退休一件事”综合窗口》《暖心便民,助推“退休一件事”集成办文章》等专题报道,对滨州的做法点赞。
  开展全省首个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试点
  我国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规定,城乡居民可以通过“个人缴费、集体补助、财政补贴”等三种渠道,但实际部分地市仍局限于“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为撬动“集体补助”基本养老保险资金筹集第三支点,切实提高参保居民的缴费档次和待遇水平,2023年7月我市积极争取了居民养老保险集体经济补助省级试点,也是全省首个集体补助缴费成功的市,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试点期间,我市集体补助采取了“托底补助+激励缴费”互补模式,对政府全额代缴的参保人员,采取托底补助方式,补助金额同全额代缴金额,即每人每年100元,集体补助份额占比实现100%;对选择较高缴费档次的参保人员,采取激励补助方式,按照我省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档次设定不同的补助金额,即每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和500元。2023年8月,我市第一笔居民养老保险集体经济补助缴费成功,为滨城区桃李社区105名试点村居参保居民集体经济补助1.52万元,其中选择1000元及以上缴费档次的达17人,平均缴费档次也超1000元,另为2名重残居民代缴保费200元。9月20日至21日,全省居民养老保险政策调研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省人社厅有关领导及烟台、日照、德州等7市调研人员,赴试点村居实地调研我市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省人社厅调研组一行对我市居民养老保险集体补助试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同时,全市养老保险待遇标准持续提高。按照全省统一安排,7月28日,高质高效完成2023年度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实现退休人员养老金“十九连涨”,惠及全市23.58万人,其中企业退休人员18.79万人、事业单位机关退休人员是4.7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进行了第10次提标,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65元提高到173元,12月底前全部发放到位。2023年1至11月全市共计发放各类养老保险待遇99.58亿元,同比增长9.46%,全部做到按时足额发放,为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提供了强力支撑,确保了发展成果及时与人民共享。
  “数字赋能”助力社保经办服务提速升级
  持续整合优化现有的社保经办系统,积极推动数据清理工作,累计整改数据量约1.7亿条,社会保险数据清理校验点通过率和问题数据整改完成率均居全省第一。2023年3月中旬,省社保中心专程到滨州调研社保经办风险防控手段创新工作。4月,我市全国统筹、静默认证、社保数据稽核工作经验做法在《中国劳动保障报》上刊发。5月4日,《中国劳动保障》智慧人社专版头条专门大篇幅刊登了我市通过开发上线社保稽核风控系统实现社保稽核智能化转型的有关做法。5月中旬,成功争取人社部在滨州设立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全国联系点(全省共3个市)。我市获批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单套制管理全国试点(全国共3个市)。在数字化转型中做好主动创新,认真落实全省“智慧人社”一体化平台建设任务,出色完成全省综合业务、社保卡业务试点任务,进一步优化数字服务理念,进一步发展“零跑腿零感知零打扰”的社保服务模式。我市推进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的有关做法在全省会议作典型发言。
  全市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一是牵手行动全省试点。2023年3月3日,全市仲裁维权与就业服务牵手行动座谈会在惠民县召开,部署开展“仲裁维权与就业服务牵手行动”,实现两项民生制度的优势互补。4月3日,省人社厅复函同意并支持滨州市开展“劳动维权+就业帮扶”模式试点。8月4日,山东人社杂志对此作了专题报道。11月17日,省人社厅领导来我市专题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二是智慧仲裁成功上线。9月底,市仲裁院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深化运用数字智能化系统与设备精心打造的智慧仲裁庭成功上线,让传统的仲裁庭穿上了AI战袍,成为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新型仲裁庭。中国劳动保障报、人民网、大众网等媒体相继报道,并被确定为2023年全市大数据创新应用典型案例。三是两个最美闪亮出圈。10月27日,全市劳动人事争议“最美仲裁员”“最美调解员”记者见面会举行。经过县(市、区)推荐、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环节,全市共有10名“最美仲裁员”、20名“最美调解员”脱颖而出。此前,在省妇联等9部门联合组织的山东省寻找最美政法巾帼选树活动中,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一名同志被评为山东省最美女仲裁员,全省共有5人获此殊荣。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