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中国县级供销第一社”之称的邹平市供销社,近年来提前布局谋划,转型升级,下沉重心,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合作基本功能,托底一产,服务二产,赋能三产,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粘合剂”,取得显著成效。
接地气,做农业发展“合伙人”
作为第一产业,农业发挥着稳定人心、兜底托底的作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年来,邹平市供销社全面整合社属企业及涉农乡镇基层供销社资源,不断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该社先后投入1200万元,购置国内外先进农业机械165台(套),整合社会农机153台(套)组建专业的农机作业服务队,年作业能力达到50万亩次;投资1000万元,建设粮食烘干塔2座,日烘干能力达到800吨;投资1500万元,建设3000吨粮食立筒仓3个、6000吨粮食平房仓1处,粮食储存能力达到1.5万吨。此外,邹平市供销社还投资100万元,配套完善小麦良种筛选、包衣设备及技术支持,良种日筛选包衣能力60吨,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极大提升。
邹平市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齐景涛介绍,在为农服务这张大网上,县级供销社是最贴近农民群众的节点,拥有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优势。有优势,就要不断放大优势。邹平市供销社花大力气,投入大量资金,不断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就是发挥合作组织接地气优势,增强纽带作用,服务好农业主体,让老百姓能够安心种粮,保障粮食安全。
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农业生产的规模和场景也在改变。近年来,邹平市涌现出不少种粮大户和以村为单位的农业合作社,曾经一家一户的分散地块也慢慢整合起来,实施土地规模经营,实现效率效益双重提升。在这个过程中,邹平市供销社又担当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领路人”和“规划师”角色。
近年来,邹平市供销社围绕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整合系统内资源设施,创新合作形式,实施“1+4”土地经营模式(1是指党建引领,4是指“四位一体”,即“合作社+农户+供销社+金融”),将村级组织管理优势、资源优势与供销社服务优势和金融机构资金优势紧密结合,形成村级合作社主导、供销社服务、金融机构支持的运行机制。
具体执行上,村集体成立合作社,依托供销社强大的服务能力,与专业合作社签订土地托管服务协议,在育种、选种、灌溉、施肥以及小麦、玉米收割、烘干、储存等全流程提供可选择的套餐式服务,整个服务流程供销社仅收取服务费用,收益全部返还村集体合作社,最大程度实现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2023年“三秋”期间,邹平市韩店镇苏家村收获了蜡质玉米13.5万公斤,亩产达840公斤。得益于供销社的托管服务,村民既解放了双手又实现高产增收。2023年,邹平市共实施“1+4”土地合作经营4万亩,亩均助力村集体增收1000余元,村集体增收达4000余万元,供销社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业发展“合伙人”。
重高效,服务工业生产规模发展
要提高群众收入,仅靠第一产业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加工制造业的第二产业,发挥着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增加就业提高收入的作用。
在邹平,收获的玉米被运送到邹平供销为农服务综合体院内。不同于传统晾晒方式,在这里,玉米通过烘干塔快速烘干,实现玉米不落地直送到玉米油、糯玉米淀粉生产厂家。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