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刘清春通讯员王晓燕
编者按 今春,滨州老记者李建国等人,在1980年代拍摄的一组胡集书会老照片在网上持续刷屏,点赞、收藏的人非常多,他们有的看到了自己的童年,有的看到了父辈年轻的模样,有的看到了刘兰芳、姜昆年轻时的意气风发……
光阴流淌,八百年的老书会,承载了许多人的童年、青春、感情、故事……即日起,滨州日报将为读者推出系列报道“老照片里的胡集书会”,“盘点”那些封存在发黄相册中的温暖的滨州故事、书会故事。
今年的胡集书会,“鞠萍姐姐”来了。这是她第4次来滨州,头一次赶书会。胡集书会八百年的传承和坚守,让她感动、振奋。她在主持时表示,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将胡集书会这一历久弥新的文艺火炬,燃得更旺更暖。
惠民胡集这个普通的黄河畔平原小镇,因为有了书会,成为全国曲艺人心中的圣地,引得众多明星大咖不约而至。中国曲协名誉主席、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常说,她有个“根”在胡集,“胡集书会兴则我荣,衰则我耻”。
细数来过胡集的名家大咖,会不禁惊叹:这个小镇“星味”十足!
刘兰芳、姜昆、唐杰忠、牛群、高元钧、孙镇业、马增蕙、郝爱民、郭全宝、唐爱国、徐少华……中国文联原党组副书记冯远,中国文联原副主席、全国曲协原主席陶钝均也曾亲笔为书会题字赠诗。
刘兰芳4次献艺胡集,1987年曲山艺海的照片最著名
八百年的胡集书会,难忘的瞬间众多,但要说最经典的,当属1987年刘兰芳献艺的老照片。
这张照片由刘兰芳的丈夫王印权拍摄。夫妻俩将其放大后,挂在自家客厅的墙上,这一挂就是几十年。每当同行来串门,刘兰芳就指着照片向同行建议:“胡集书会是说书艺人的圣地,不到胡集书会,将是很大的遗憾。”
为啥胡集书会能得到刘兰芳如此珍爱?这照片便是答案,“曲山艺海”的场景便是刘兰芳理想中“人民的艺术家”该有的样子,是“一日能看千台戏,三天可读万卷书”的胜景再现。
照片中呈现的是,1987年的正月十二,刘兰芳登台时台下人头攒动,黑压压一片望不到边的场景:最前边的观众席地而坐,往后是几个人挤着坐一条凳子,再后面的站着,有的干脆让孩子骑在脖子上,再往后,站到自行车后架上,再远处还有很多人爬上了屋顶。总之,能站人的地方全满了,连“挂票”也没了!胡集镇文化站原站长胡同利回忆道:“场院里到处是人,那叫一个人山人海,叫好声、掌声响成一片。散场后,光鞋子就捡了一大筐。”
回头看,刘兰芳共到胡集献艺了4次,她还在胡集收了2位爱徒:一位是“山东小刘兰芳”张红霞,另一位是“关东山里红”许同贵。因此,她常爱说,“去胡集就是回家”。
姜昆为胡集题词:“曲艺的盛会,人民的胡集”
1988年2月28日正月十二,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率中国广播说唱团一行莅临献艺,并为胡集题词“曲艺的盛会,人民的胡集”。
那时,姜昆38岁,正是他在全国爆红的年份。1987年,姜昆拿出了自己的成名作品《虎口遐想》,至今仍被奉为经典。1988年,他又推出两段妙趣横生、笑点颇多的相声《电梯奇遇》和《特大新闻》。
在胡集书会上,姜昆登台前走街串巷,看望了许多正在献艺的民间艺人。他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看得兴致勃勃。他表示,真正的艺术在人民群众中间。随后,他与唐杰忠,为观众们带来了相声表演。
后来,姜昆曾撰文提及胡集书会,他写道:“除了河南的马街书会,在与河南毗邻的山东,还有一个书会,叫胡集书会,这两个书会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书会,是民间艺人的表演聚集地。我一直在想,曲艺何以这么大的魅力,能吸引这么多的百姓去表演、去观看?后来当我走到他们中间就找到了答案。艺人们唱历史、唱生活,唱他们心中的理想,唱他们熟悉的故事,这种自发的接地气的表演不仅深入民心,更成为一种艺术的传承。”
可见,从那时起,姜昆便对胡集书会有了很深厚的感情。2010年,滨州日报原副总编韩克顺所著的《胡集书会》出版,该书书名就是姜昆题写的。
牛群即兴表演,与滨州主持人曹宁搭档说相声
2008年的书会,星光熠熠。
那一年,刘兰芳第4次献艺胡集书会,唐杰忠与弟子崔喜跃带来相声《戏与歌》,女高音歌唱家郑莉表演了《我和我的祖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相声演员牛群和滨州女主持人曹宁的临时合作,他们即兴说了一段令人捧腹的相声。
曹宁回忆,那时老百姓亲眼见到明星大腕的机会非常少,大家听说牛群能来,都非常高兴。此前,牛群与冯巩合作的很多相声,早已是家喻户晓的经典。因此,当地老百姓都期盼着牛群现场说段相声。
但问题来了:牛群没带搭档,这可怎么办?
牛群提出,最好在惠民当地找个有相声表演基础的演员,临时搭档。但承办方想了一圈,也没有合适的人选。见状,牛群就提出,与女主持人合作。被“临时抓壮丁”,这让主持人曹宁很紧张,但舞台上不容退缩,只得硬着头皮上。
曹宁回忆道:“大腕就是大腕,艺术家就是艺术家。牛群有非常高的专业素养,掌控舞台、即兴表演的能力极强。节目的主线是学走模特步,节目放大了我俩的反差感,发挥了牛群的长处,喜剧效果非常好。”
活动现场还有个“小花絮”,当时在滨州电视台实习的董珊珊作为观众代表被推上了舞台。董珊珊说,自己当时年龄小,只记得自己很兴奋、很自豪。据董珊珊回忆,牛群特别爱摄影,脖子上总挂着相机,台上台下不断地捕捉着好镜头。当时,参加活动的市县记者们纷纷举起相机拍他,他就反过来拍摄记者们,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胡集书会上的曲艺大咖,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的艺术造诣也都非常高。比如,高元钧是山东快书的一代宗师,曾任中国曲协副主席,他塑造的“武老二”形象深入人心;西河大鼓名家马增蕙曾多次走进中南海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演出,她演唱的《一盆饭》,成为现代单弦代表作,被选入中小学教材……
这些曲艺大咖们,给滨州、给胡集书会带来了说不尽的温情故事、道不完的艺术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