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滨州“心”力量赋能“心”幸福
  (上接第一版)
  在注重制度建设的同时,做好评价体系和综合保障,保证工作有时效、有实效。
  评价体系引导——滨州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作为“市级指标”,纳入平安滨州建设评价体系,建立“定期调度、定期通报、定期评价”模式,确保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综合保障配套——滨州市、县两级534个单位部门全部设立心理健康服务科,配强队伍力量,强化财政保障。
  法治化推进——2023年,滨州出台全国首部社会心理服务地方性法规《滨州市社会心理服务条例》,从各个维度出发,将确保滨州做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所需的各项要素纳入其中。
  2024年1月1日,该条例正式实施,让体系建设更加有法可依,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蹄疾步稳。
  创“新”打造“滨州样板”
  张娟(化名)是一名中学在校生,学习压力大,成绩下滑,常与同学发生矛盾。老师将这些告诉张娟父母后,张娟也拒绝和父母交流。
  张娟母亲带她来到沾化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找到心理咨询师,解决心理上的压力。在心理咨询师疏导后,张娟逐渐找到了问题所在,打开了自己的心结。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更是一种创新性工作。滨州市积极打造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滨州样板”,在534个部门单位设立“心理健康服务科”,实现市直、县直部门单位全覆盖,形成部门之间各负其责、多措并举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工作格局:
  综治领域建立“护航网”,目前各县市区已建立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县乡两级设置心理咨询室102个,实现100%覆盖;
  教育领域建立“爱心网”,全市431所学校,共设心理咨询室464个,配备心理咨询师1400余名;
  卫健领域建立“援心网”,全市12个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心理门诊(精神科),91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心理咨询室;
  工会系统建立“关爱网”,打造“慧心赋能”亮点品牌,建成全市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280家,累计开展358场心理关爱活动;
  民政系统建立“支持网”,目前正在培育心理服务类社会组织,加大对心理服务类社会组织的规范、扶持和指导力度;
  党政机关系统建立“协同网”,坚持“党建引领+心理护航”工作模式,面向党员干部、公务员队伍开展“向阳花”行动,加强干部心理服务;
  工青妇系统建立“暖心网”,2023年,全市婚姻家庭辅导志愿者468人,8496对夫妻接受婚姻家庭关系及离婚调适辅导,5976对当事人取消或暂缓离婚;
  民企系统建立“服务网”,推动企业积极开展企业家和职工心理关爱活动,建立知识培训、技能训练和个人咨询相结合的服务机制。
  此外,滨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中心专门开通“400-0543-525”心理热线,各县(市、区)同步开通心理援助热线,为群众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等全天候公益服务。
  瞄准青少年这个重点群体,滨州在全市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测评,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管理、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服务。
  成立全市心理健康服务人才专家库,建立“心理咨询师进基层网格”模式,发挥全科大网格优势,形成“宣传、教育、疏导、干预、赋能”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格局。
  拓宽问题上报渠道,创新研发“百姓管家”平安码。目前,全市225万余人注册平安码,反映心理问题1500余件,办结满意率99.7%。
  信“心”点亮发展梦想
  打造全国首个“心安”城市,滨州有信心。
  信心源自幸福宜人的滨州温度。滨州市坚持“坐到群众炕头,想到群众心头,干到群众点头”,三年12类511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坚持“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理念,连续举办五届企业家大会,深入开展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2023年4100多个企业家梦想变为现实,“滨周到”营商环境品牌越擦越靓。迭代出台人才新政,连续举办四届滨州人才节,每年引进本科以上大学生超过1.5万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均列山东省前2位。每千人床位数、每万人拥有全科医生数居山东省前列,社保、医保、低保水平稳居山东省前列。
  信心源自可期可待的品质之求。滨州培育了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53项产品产量或市场占有率列全国第1位、15项列全球第1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72%,连续三年位居山东省第1位。新春伊始,滨州市全力推动“大开放、大改革、大发展”,持续抓好招商引资、全力提速项目建设、大力提振工业经济,加快建设品质滨州,让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在滨州“身安”“心安”。
  信心源自前瞻性的顶层设计。2024年滨州市“两会”上,市委书记宋永祥指出,要善用改革逻辑打造全国首个心安城市,立足“平安是基,心安是魂”,聚焦“一业三保七有”,以安身、安业、安居、安康、安心“五安”,真正改出群众满意度。
  展开来说:
  “一业三保七有”,一业,即就业;三保,即社保、医保、低保;七有,即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
  “五安”即:安身,就是守万家灯火、护一方平安,让平安法治更加可知可感可及;安业,就是坚持就业优先,就业创业互促共进,让市场主体和城乡居民各安其业;安居,就是着力提升绿环境、居环境、车环境、路环境,打造“绿不断线、景不断链”的景观风貌,让群众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安康,就是创建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持续推动社保、医保、低保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加快建设“健康滨州”;安心,就是全力做好心理健康服务和矛盾纠纷化解,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创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全国首个心安城市,将进一步凝聚全市上下“大开放、大改革、大发展”合力,推进品质滨州建设行稳致远,让每个人在滨州都能心安顺遂、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