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日报/滨州网讯(记者李淑霞通讯员李明松报道)今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连日来,邹平市城乡水务局通过举办主题展览,组织工作人员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宣传等多种形式,引导公众节约爱护水资源。
近年来,邹平城乡水务局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立足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并存的实际难题,全面落实“四水四定”原则,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推动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水利基础建设。以“根治水患、防治干旱”为总目标,以现代水网工程建设为抓手,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不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邹平实施水利工程34项,累计完成投资31.34亿元,综合治理河道183.29公里,堤防加固323.353公里,桥涵闸等配套建筑物改造273座,病险水库塘坝除险加固49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1座,新增拦蓄能力2240万立方米,孝妇河、小清河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杏花河、芽庄湖等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沿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加强农业节水建设。以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为重点,邹平实施农业节水和灌区配套改造工程建设8项,总投资4.65亿元,骨干渠道疏浚整治171.519公里,田间渠系整治300.33公里,配套改造桥涵闸260座,张桥拦沙闸1座,提升泵站9座,配套建设智能信息化县级信息中心1处、灌区信息分级中心4处、视频监控270套、测流系统28套、现代一体化闸门系统37套,改善灌溉面积42.79万亩,年节约引黄水量1845.7万立方米,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756.643万公斤,为粮食生产增产和群众增收提供了可靠保障。
筑牢防汛安全屏障。对城区易涝易积水点进行改造,铺设排水管网7.3公里,改造落水口35处,排水管网清理2.5公里,排水防涝能力显著提升,内涝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效应对城市内涝防治标准内的降雨,保障城市安全运行。2023年整个汛期,邹平城乡水务局共派出防御专家120余人次,调拨大型移动排涝设备20台套、彩条布2万平方米,有力有效抵御多轮强降雨。
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常态化推进河道“清四乱”行动,2023年,邹平各级河长累计巡河2.9万余次,发现并解决问题160余处;159名巡河员累计巡河5.4万余次,发现并解决问题3100余处。坚持文化挖掘、乡村振兴等多元素深度融合,着力打造美丽幸福示范河湖,黛溪河、新月河、白泥河、卧狼沟4条河流获评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逐步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总目标。
强化依法治水管水。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完成水资源各项管控目标,加强长江水、雨洪水、再生水等水资源综合利用,水资源配置有力加强。完善节水监督管理体系,对邹平纳管的169个用水单位实施远程在线监测计量设施建设,实现非农纳管取用水户取水计量在线监测全覆盖,工业用水计量率达100%。不断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重点打击防洪安全领域、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保护领域的水事违法行为,有力维护邹平全域水事秩序。
民生福祉更加殷实。高标准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实施农村供水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对123个村内管网更新改造,规模化水厂管网覆盖村庄178个,铺设农村主管网约217公里,实现农村24小时供水到户,切实打通农村安全用水“最后一公里”。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全部完成改造,实现整县制清零。加强城市二次供水管理,对城区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实现“管水到户”,确保二次供水水质水压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要求。
2024年,邹平城乡水务局实施“1+445”行动,坚持党建引领,实施水资源配置、净水润城、兴水惠民、灌溉丰粮“四大工程”,推动管水用水、引黄调水、水土保持监管、水行政执法“四个提升”,健全城乡供水、河湖管护、工程运行、防汛排涝、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五项机制”,为邹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水资源保障,助力推动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