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强县争先进位 弱县比学赶超
全面提升滨州县域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上)
编者按:

  编者按: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基石,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为进一步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动县域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近日,我市制订出台了《滨州市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各县(市、区)的生产总值目标,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这些目标不仅体现了对经济增长的追求,也强调了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新质生产力以其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引领着县域经济迈向更加绿色、智能、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在落实行动方案中,滨州市注重强化经济强县的引领带动作用,将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产业协作、提升产业竞争力等措施,推动县域经济协同发展。同时,还积极实施产业转型提质增效、科技创新提升、绿色低碳发展等行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本报现将滨州市、各县(市、区)的经验、做法进行梳理,以期营造各县(市、区)紧锣密鼓向前推,奋勇争先往前闯,把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向更高水平的浓厚氛围。
  滨城区: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2023年以来,滨城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凝心聚力、务实笃行,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加快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在破解制约瓶颈上创新发力。2023年,全区获评国家级生态农场、市级以上绿色工厂7个,其中亚光家纺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滨化集团成功认定省级绿色工厂,全省首个农业碳交易试点落户滨城区。
  全年新增纳统技改项目24个,新增技改备案项目15个。成功认定省创新型中小企业42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家、省瞪羚企业3家。3家企业获得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称号,19家企业被纳入“滨州市第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库入库企业名单”,2家企业成功申报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7个项目入选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5家企业入选2023年度中国品牌价值榜,九环石油机械入选“好品山东”。中裕食品获滨州唯一亚洲名优品牌,并获第九届省长质量奖,实现滨城区省长质量奖“破零”。
  践行“以进促稳”发展要求,在经济运行监测指导上创新发力。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9.9亿元,增长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4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6404元、24761元,并成功入选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共计完成产学研合作80项,技术合同登记32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全区GDP比重5%,均超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引进圣翔文创园、铁路物流中心、120万吨/年芳烃制备等过10亿元项目13个,实现到位市外资金120亿元。新增月度纳统贸易企业95家。高标准农田新建改造提升6.4万亩。
  2023年,全区认定6家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4家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15个省级乡土名品村;成功推荐市级示范社7家、市级示范场6家;培育区级示范社29家、区级示范场6家;创建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4个,获评全省乡村振兴示范街道2个、示范村10个、景区化村庄2个。
  汇集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在扩大有效投资上创新发力。2023年,滨城区储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13个,总投资779.37亿元,全年共16个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11个项目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8.34亿元。成功申报省市级重点项目35个,总投资310.2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1.75亿元,30个实施类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73.5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09.7%,超时序进度9.7个百分点。
  “放管服”改革提速增效,74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基层办理,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91.5%。“无证明城市”建设加快推进,46类电子证照实现免提交,52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减证办、免证办”。新登记市场主体1.63万户、增长8.7%。
  建成投用人才公寓703套,引进高端专家26人、海外留学人员25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大学生3010人,集聚青年人才7787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574人,获批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国家级人才6人。
  提升统筹协同能力,在加快民生事业发展上创新发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49个,涉及423栋楼,9865户居民,面积105.76万平方米,总投资1.05亿元。全年完成民生支出34.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4.1%。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246人,城乡公益性岗位安置2866人。
  2023年,滨城区入选“山东省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提升重点推进城市”,“人力资源保用工进园区”工作项目入选山东省人社领域优化营商环境“揭榜挂帅”改革创新清单;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项目以优秀等次通过,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建成居住区配套幼儿园4所,新增公办学位1620个。
  今年突出抓好重大战略落实、经济运行协调调度等工作。突出抓好重大战略落实。一是做好新旧动能转换工作,力争成功申报10个以上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二是全面推进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布局,确保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在滨城区率先突破、作出示范。三是有序推进新能源工作,持续做好光伏并网资料的初审工作,推动《滨城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工作方案》稳步实施。
  突出抓好经济运行协调调度。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压实行业主管部门数据报送责任,做好列统业务指导和培训;进一步加强运行监测,密切关注主要经济指标异常波动,企稳止滑;进一步提升服务效力,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加快项目建设落地,助力企业达产增效;进一步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全面壮大规上服务业企业规模质量,确保巩固全市第一的优势地位。
  突出抓好投资和项目管理。做好2024年省市重点项目申报,主动与上级部门对接,力争更多项目申报成功,争取更多政策性土地等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支持。做好项目资金对上争取,主动寻求上级部门业务指导,针对性做好汇报争取,确保项目符合政策领域,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盘子”。
  突出抓好能源管理工作。一是持续推进能耗双控、煤炭消费压减工作,将煤炭指标分解到各相关企业,制定月度控制计划,按时序进度完成市下达约束性指标。二是继续做好节能工作。做好全区重点能耗企业的能耗情况调度,掌握全社会和规上企业能耗总量情况,完成市下达的能耗强度下降指标。三是有序推进新能源工作。加快推动全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推进其他新能源项目立项建设工作。四是统筹做好煤电机组和电力保供工作。五是做好电力安全工作。
  突出抓好平台搭建人才推荐。继续做好2024年各类人才选拔推荐工作,创新吸引人才措施,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加快打造区域性人才洼地。
  沾化区:全力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2023年,沾化区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度落实区委“1126”工作思路,锚定目标、攻坚克难,不断推动全区发展态势持续回升向好。
  鼓足干劲,迈开产业升级沾化步伐。重点项目加速建设。66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强力推进,投资超年度计划27.5%。产业链条加速集聚。中海精细化工6.2万吨环氧丙烷等7个项目竣工投产,日科橡塑三期20万吨ACM等16个项目快速建设;装机容量383万千瓦的9个光伏项目布局建设;中顺恒辉10万吨超细阻燃材料、齐耐一期10万吨刚玉材料建成达效。科创要素加速聚合。实施恒屹鑫锂捕收剂等技改项目39个,投资增长13.7%;新增市级以上高成长型企业63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8家。特色产业加速培优。沾化冬枣“双增双提”工程成效显著,销售价格增长30%,枣农人均冬枣纯收入提高2000元,产业产值实现55亿元。服务业加速升级。沾华里·厚街全面运营,润泽城市广场建成招商;累计发放各类消费券100万元,带动消费5000万元;第二十五届沾化冬枣节、第四届枣花节带动旅游消费2.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3%,居全市首位。
  统筹发力,打造城乡建设沾化样板。一是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国土空间规划获省政府批复实施。改造棚户区5处、老旧小区28个,惠及群众3550户;在全省率先完成房屋产权确权颁证历史遗留问题处置,惠及群众1.5万户;投资1.1亿元,改造污水管网11.3公里,城区雨污合流全部清零。二是乡村建设更加和美。高标准打造“一线四区”示范片区,创建市级以上示范村14个,荣获全市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观摩第1名。新建美丽庭院3900户。建设高标准农田3.3万亩,新增耕地面积2.7万亩,粮食产量增长2.5%。冯家镇、下洼镇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三是水利设施更加完善。实施胡营河拦蓄、西水东调、马新河综合治理3项重点水利工程,水资源调配能力显著提升。
  攻坚破题,成就改革开放沾化实践。改革创新硕果累累。6项国家级改革试点通过验收,争取省级以上试点29项,73项经验做法全国推广。高效开展双招双引。签约落地项目19个,到位资金119亿元,实际使用外资突破1亿美元。外贸进出口增长42%。人才引进成绩突出。实施“金白蓝领”十百千培育工程,新建引才工作站2处,引进科技领军人才22人、硕博士233人;2名教授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实现零突破。助力企业排忧解难。办理企业诉求516项,落实减税降费3.8亿元。
  守牢底线,勇承心安城市沾化担当。新建避难场所42处、基层应急救援站5个。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3年列全市第1位。创建平安示范单位21个、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1处。171件国家交办信访积案全部化解,社会大局安定祥和。
  2024年,沾化区将不断探索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新模式,以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样板为总抓手,全面开创沾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实施“产业提质”工程,奋力闯出转型升级新赛道。聚力攻坚“两区同创”。抓牢鲁北基地能源开发重大机遇,争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落实碳达峰实施方案,开展重点领域节能降碳行动,争创近零碳城市示范区。二是加速推进“三三倍增”。推进丙烯、氯碱、ACM等项目建设,延伸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围绕高纯氧化铝、氢铝微粉等产品,做强精深铝加工产业链;围绕储能制造等项目,建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三是坚定落实“四量并举”。持续培强存量、引育增量、做大总量、提高质量。实施技改扩产行动,打造产业链生态圈,推动一批领航型企业做优做强。
  实施“能级提升”工程,合力拓出产业发展新空间。提升项目支撑力,建全提级会商、节点倒推工作机制,建立覆盖全面、梯次分明的项目储备库;提升园区承载力,打造功能完善、集聚力强的现代产业园区;提升环境吸引力,打造内优外赞的一流营商环境。
  实施“三农提效”工程,全力绘出乡村振兴新图景。加快农业现代进程。做优冬枣产业,开展种业提振行动,推动畜产品精细化分割和副产品综合利用,升级改造水产批发市场,推动养殖、加工、交易全链提升。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新型城镇化规划,争创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激发兴村富农活力。推广“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鼓励发展农村电商等新业态,丰富创意农业、生态体验等新消费。
  实施“品质提档”工程,聚力绣出城市建设新颜值。塑优城市人文品质。实施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立足“一街一特色”等主题元素,宣传推介城市内涵特色,争创国家级儿童友好试点城市。塑强城市经济品质。大力发展楼宇经济,集中布局特色零售、轻餐饮等业态,活跃假日消费、夜间经济,让城市更添人气、更具活力。塑好城市生活品质。提升市政设施、环卫保洁管护标准,建设城市运管服务平台,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实施“环境提标”工程,努力写出生态文明新篇章。精细治理环境。抓好PM2.5和臭氧“双控双降”,严格用地环境准入,加强危废全生命周期管控,加快“无废城市”建设。筑牢生态屏障。统筹推进水田林湖草系统治理,规范开发地下卤水、地热等矿产资源。贯彻“四水四定”原则,促进取用水规范化、智能化升级。加强保护修复。推进湿地、海岸线、滩涂一体化修复治理,扎实开展水生生物养护行动,做好海洋生态精细化预警监测。
  邹平市:强底板锻长板补短板 加快建设制造强市
  近年来,邹平县域经济呈现动力增强、总量扩大、质量提高的良好态势。三年两次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魏桥创业集团营收突破5200亿元,连续12年进入世界500强。
  落实新发展理念,县域经济发展提质增效。2023年,邹平实施省市县重点项目100个,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2%,全年保持滨州第一,增速分别高于省市3个、0.8个百分点。近年来,邹平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超常规举措应对产能转移等超预期挑战,累计开工重点项目261个,完成投资548亿元,推动经济大盘回升向好。三年累计新增“四上”企业500余家,总数达到1130家,数量滨州最多。
  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3年累计实施工业技改项目257个,技改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加快高端铝、智能纺织等五大主导产业发展,县域经济特色日益凸显。其中,高端铝产业优势更加巩固,2023年铝加工能力突破600万吨,再生铝产能达到145.5万吨;高端铝产业集群营收达到2500亿元,年均增长15.6%;邹平轻量化铝产业集群获评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同时,投资61.8亿元的邹平货运铁路通车运营,物流运输迈入“绿色快车道”。
  坚持服务为先,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024年春节刚过,邹平市持续开展“抢订单、拓市场”行动,主要领导赴湖南、湖北带回订单9.6亿元。近年来,邹平大力实施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制定出台《鼓励企业新上工业项目、新增贡献奖励办法》,减税降费65亿元,真金白银助力企业发展;深入开展政府精准服务进企业活动,累计解决困难问题500余个。推动“一件事”集成办、就近办,办理时间、环节流程分别压减73%、43%。开展银企对接活动20次,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赋能,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917.6亿元、89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13.1%。
  统筹城乡发展,乡村振兴扎实推进。近年来,邹平大力推广“1+5”土地经营模式,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村实现全覆盖;小麦、玉米单产刷新滨州历史纪录,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3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9.8万亩,在全省率先实现整县制全覆盖,获评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同时,实施城市建设攻坚突破,3年累计投资5.7亿元,改造完成老旧小区203个,惠及群众2万余户;总投资46亿元的黛溪家园、鹤伴雅苑竣工交付,11个村的2881户群众乔迁新居;投资15亿元完成城市供热三年提升行动,集中供热面积达到960万平方米,获评全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试点。
  下一步,邹平将聚焦四大重点,确保县域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聚焦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制造强市。全力促进工业增长。落实470家规上工业企业县级领导包保制度,最大限度达产满产。梳理50家成长属性好的中小企业,精准培育、产值倍增。开展工业技改专项行动,新开工技改项目50个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实施总投资557亿元的106个省市县重点项目,确保项目开工率、年度投资计划完成率“两个100%”。举全市之力支持魏桥创业建设铝产业链高端装备制造项目,3年内打造一个300亿级新产业集群。积极推进创新集团、万通金属等110家涉铝企业发展,高端铝产业集群营收达到2700亿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50个以上,引进市外资金200亿元以上、冲刺300亿元。
  聚焦“三产”繁荣,充分释放经济活力。做大生产性服务业。推动货运铁路物流园内陆港建设,开拓海铁联运新通道,年内铁路运量达到2000万吨。依托铝谷产业技术研究院,大力发展生产研发、大数据服务等新业态,新申报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家以上。做强生活性服务业。魏桥国际大酒店按期开业运营,打造滨州最高端、服务最优质的综合性酒店。启动万达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高端城市商业中心。大力开展促消费活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65亿元。做优金融服务业。开展“银行机构进企业”活动,新增贷款100亿元以上,贷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加快三星长寿花等上市步伐,“种子企业”达到50家以上。
  聚焦改革开放,不断激发强劲动能。深化重点改革。选派干部赴深圳开展体悟实训,让更多改革经验在邹平落地生效。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引导平台型国有企业走产业投资转型之路。坚持科创引领。引进高层次人才30人、硕博士150人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138家、27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保持全省领先。扩大对外开放。加大外贸扶持力度,外贸实绩企业达到210家以上,进出口总额实现270亿元。鼓励支持头部民营企业、重点国有企业拓宽外资渠道,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以上,争创全省对外开放强县。
  聚焦城乡融合,齐心共建宜居家园。完善城市功能。积极推进高铁片区、湖西片区及南湖规划建设,持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投资13.8亿元新建续建醴泉七路、鹤伴五路等9条道路,城区断头路基本清零。投资800万元建设全民体育中心。建设新能源充电桩停车场30个,安装充电桩1000个以上。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能改尽改、愿装尽装,2年内实现城区全覆盖。推进兴农强村。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7.2万亩,总量达到91万亩。推广小麦良种统一供种,积极争创国家级制种大县。投资4.7亿元,新建魏桥生活桥,提升8条县乡道路。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新增和美乡村示范村29个、五星级村庄86个。持续推广“1+5”土地经营模式,集体收入50万元以上村达到70%。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