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界别同心”孕育冬枣产业“芯”希望
沾化区政协依托“沾化冬枣·界别同心汇”组织开展特色活动,为推动沾化冬枣种业提质、促进冬枣产业转型升级广泛汇聚智慧力量
  滨州日报/滨州网沾化讯(通讯员贾海宁李秀玲李岩超报道)近日,在沾化区下洼镇,众多农业专家、冬枣技术专家、政协委员、枣农代表齐聚“沾化冬枣·界别同心汇”活动中,共同参加一场以“从‘芯’出发‘枣’赢未来”为主题的种业提质发展现场推进会,在观摩展示、技术交流、思想碰撞间协商探索如何提振沾化冬枣种质,全力推动沾化冬枣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沾化冬枣·界别同心汇”团队成员以冬枣种植、加工、销售领域政协委员、冬枣专家为主,充分发挥委员联系农业界别群众的优势,让牵头委员、团队成员以及界别群众协商洽谈、交流学习、议政建言或者远程授课,为进一步提升冬枣产业品牌影响力提供了交流平台。
  眼下,大田的冬枣树尚未发芽,但在棉被棚里的枣树早已花开满枝。走进沾化冬枣研究所的棉被大棚,只见冬枣树舒枝展叶,渐渐苏醒。枝条上的冬枣花仿佛一颗颗晶莹的珍珠镶嵌在枝头,细细碎碎地藏在绿叶间,孕育着冬枣“芯”希望。下洼镇人大主席郭文明在观摩现场介绍,近年来,该镇大力实施“双增双提”工程,积极发动群众建大棚、嫁接“沾冬2号”等新品种。截至目前,全镇已储备接穗1万公斤,改良1100亩;大棚建设意向农户1930户共计4160亩,完成建设1500亩,完成大棚贷款510户共计1500万元,52支队伍参与大棚建设;62处村级示范园、5处百亩镇级示范园已开始兴建。
  在下洼镇平家村的枣园里,枣农手持嫁接刀,正忙着改良品种。他们轻轻地在枣树上划开一道口子,然后将准备好的“沾冬二号”枣树枝条插入其中,一划一插一包,给枣园带来新的生机与希望。“‘沾冬二号’优势在于品质优良,但在抗病、抗灾能力方面是劣势,得益于全区的‘双增双提’工程,才使得‘沾冬二号’病虫害减少,产量得到保障,实现效益大幅度提升,我认为应该继续加大‘沾冬二号’和设施大棚的推广力度。”“界别同心汇”建言资政员、冬枣研究所所长于洪长说。
  于洪长的话得到了在场专家和枣农们的一致认可,其中,区政协委员路国庆表示:“去年冬天的极端天气,大棚确确实实发挥了大作用,避免了大棚内冬枣树的冻伤冻害,但露天种植的冬枣树却深受其害,都有不同程度冻伤现象。”“经过近期调查研究,受去年受低温灾害天气影响造成枣树的冻伤,其重要原因在于枣农的粗放式管理。下一步,我们将借助‘沾化冬枣·界别同心汇’平台,继续凝聚共识,大力发展冬枣‘双增双提’工程,提振种业,助推冬枣提质、枣农增收、产业增效。”区冬枣产业发展中心党组成员、冬枣研究中心主任张军利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现场回应。
  “我种了18亩冬枣,其中有3亩是新品种‘鲁蟠一号’。‘鲁蟠一号’是在我冬枣园偶然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嫩芽,于是就保护起来,耐心观察,两年后结了6颗小枣,形状与其他品种比,大不相同,到2021年嫁接了200棵,亩产量稳定在1000公斤左右,平均单果重50克左右,而且肉质细腻,皮薄,消费者反馈良好,2023年价格定在每公斤400元,市场供不应求。今年我想借助‘沾化冬枣·界别同心汇’这个平台将‘鲁蟠一号’推广给更多枣农。”枣农代表纪秀梅是黄升镇大新村村民,是公认的“枣王”,凭借出色的种植技术,她的冬枣多次斩获大奖。
  “沾化冬枣·界别同心汇”建在了枣农的家门口,建在了老百姓的心坎上,架起了乡村和美、枣农致富的连心桥。通过引导枣农实施“双增双提”工程,进一步发挥基层协商作用,广泛汇聚智慧力量,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品种改良,成效显著。尤其是新品种“沾冬2号”的产量高、品质好,枣农收益高。截至目前,全区建成1处枣种质资源圃,提档升级组培室,研发储备新品种5个,推广“沾冬2号”3.6万亩,建设冬枣大棚6.7万亩。
  近年来,“界别同心汇”创建工作始终立足于打造学习交流的园地、议政建言的平台、了解民生的窗口、凝聚共识的渠道,努力实现“同心同向同行 汇识汇智汇力”的目标,按照“六有”“四个一”的标准,突出“三个聚焦”“一汇一品”,彰显“一枣一世界”理念,让每个界别同心汇发挥出独有、独到、独特的魅力和活力。
  沾化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郭俊峰表示,依托“沾化冬枣·界别同心汇”这一载体,沾化区政协组织开展了系列活动,持续为推动沾化冬枣种业提质、促进冬枣产业转型升级,广泛汇聚智慧力量,真正实现以“沾化冬枣”为核心,以“界别同心汇”为纽带,努力打造具有沾化辨识度的特色新品牌。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