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打造区域特色文旅IP 既要“被看见”也要“被选择”
丁春贵
  架好帐篷,挂起吊床,打开折叠椅,或大快朵颐,或漫读诗书,或踱步林荫,或与孩童追逐嬉闹……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越来越多的市民被“种草”微度假模式。黄河岸边踩泥巴、森林公园吃烧烤、生态大棚摘蓝莓,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的“抬脚就走”休闲方式备受青睐。市民在慢节奏中品读家乡之美,追寻身边的“诗与远方”。
  近郊游、县域游的微度假模式“受宠”,反映了旅游热的新动向。一方面,这能带来慢节奏、有松弛感的生活体验,满足回归自然的美好向往,提升旅游体验;另一方面,相比热门景点的“人从众”,以随性的方式欣赏怡人美景、感悟文化底蕴,或更有性价比。其反映的也是文旅市场多业态、多层次的市场格局正在形成。
  数据显示,今年5月1日至5日,我市蒲湖风景区、打渔张森林公园等14个抽样景区共接待游客125万余人次,同比增长7.8%。这让我们看到旅游消费需求的旺盛。伴随着旅游消费需求的增加,市民对旅游配套设施完善的期待也在提升。实现供需两端的“双向奔赴”,相关产业要加快转型升级,打造区域特色文旅IP,既要“被看见”,也要“被选择”。
  让身边之美“出圈”,离不开对当地优质文旅资源的“深耕细作”。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完善配套旅游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通干线公路与景区连接线,完善微循环设施;推动景区提质升级,开发定制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大力发展非遗游、民俗游、研学游等,构建特色文旅体系。更重要的是,做活“文旅+”,坚持差异化定位,各美其美,不断优化场景体验,激发文旅发展新质生产力。
  “进淄赶烤”“村超”“王婆说媒”“尔滨”……从一轮轮的“文旅热”来看,借助社交媒体的巨大流量,一个人带热一个景区,一道美食带红一座城市,一系列有生活气息的场景撬动了文旅产业发展。各地纷纷“喊麦”,用“实力宠粉”来提升旅游热度。流量时代对创意策划和孵化新场景的能力要求更高,让“流量”变“留量”,需要持续提升文旅品质,提升体验感和满意度,聚集高人气,打造好口碑,让文旅市场火起来。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