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5月16日
纸上的亲吻和拥抱
——从茨维塔耶娃著名长诗《新年问候》读起
文章字数:3,906
  □米兰
  1926年12月29日凌晨,在瑞士一所疗养院里,诗人里尔克走了。隔了一天,侨居巴黎的俄罗斯女诗人茨维塔耶娃闻听噩耗,肝肠寸断之余,用德语写了一封悼亡信:莱纳,你先我而去,为着更好地接待我,你预订了不是一个房间,不是一幢楼,而是整个风景……莱纳,亲爱的,爱我吧,比所有人更强烈、与所有人更不同地爱我吧。1927年的新年,玛琳娜·伊万诺夫娜·茨维塔耶娃以茕茕孑立的精神之躯,怀抱巨大悲痛,独自捱过漫漫长夜。接下来,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她完成了那首著名的长诗《新年问候》:
  我将不会泼出一滴,我会捧紧我的手掌之杯,
  在莱茵和拉罗涅之上,在你的坟墓之上,
  在石头的隔离之上,
  把这些带到莱纳—马里亚—里尔克的手中。
  《新年问候》哀悼的,不仅是里尔克,茨维塔耶娃也在哀悼她自己。“换句话说,任何悼亡诗,都包含一个自画像的因素。”多年后,另一位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认为,《新年问候》不只是自画像,如同里尔克对茨维特耶娃而言不只是一个诗人,它是某种特殊情感的爆发。这里的“特殊情感”并不意味着它仅仅指涉柏拉图式的爱恋,它更多地包含一位诗人与另一位诗人——尤其是已故的诗人,共同创造、共同激发、共同完成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碰撞而产生的鸣响,它具有绝对的特质,作者是在跟时间、跟非存在说话。如果有人认为茨维塔耶娃与里尔克之间是一场被“镀金”的世纪恋情,那只能说,他狭隘地诠释了诗人的情感。
  没错,上帝赋予了茨维塔耶娃写作的使命。她可以自然而然地从各种人和物身上发现灵感、发现文字的清泉,而她现在面对的是里尔克——她视他如神明。他在她眼里不是一个单纯的“人”,他是永恒中的一个灵魂。事实上,在1926年春天,茨维塔耶娃才经由帕斯捷尔纳克介绍,与里尔克刚刚“认识”,至此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彼时的里尔克正经受着白血病的折磨。朋友们的来访给了他些许安慰,莎乐美、茨维塔耶娃与他密切的书信往来,则是他病痛生活中唯一的解药。茨维塔耶娃频繁地给他写信,仰慕他,赞美他,爱他,成为“投向他晚年生活的一束阳光”(刘文飞语)。
  在赠给茨维塔耶娃的诗集《杜伊诺哀歌》的扉页上,里尔克写道:“我们彼此相触。以什么?用翅膀/从远方我们领来自己的血缘。”人类的血缘,一是生理上的,一是精神上的。里尔克出生在布拉格,客居瑞士;茨维塔耶娃出生在莫斯科,客居法国。他和她的血缘在一封封书信中交糅掺杂,形成坚实的纽带。里尔克,喧嚣尘世里的孤独者,终身都在寻找精神故乡;茨维塔耶娃的名字则是一声巨大的叹息,她一生都在追求爱情,渴望灵魂之约。
  停留在纸上的亲吻和拥抱,字里行间的热忱和缠绵,使得里尔克即将熄灭的生命之火,重新燃烧起来。《杜伊诺哀歌》是里尔克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始作于1912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断了里尔克的创作,他应征入伍,服役于维也纳战事档案馆。战争结束次年,他移居瑞士。1921年,在友人帮助下,他住进瓦莱山谷一座对他有着独特吸引力的中世纪城堡——穆佐古堡。在给诺娜·普切尔·维登布鲁克的信中,里尔克这样描绘瓦莱山谷:山丘蜿蜒,草木茂盛,田畦、屋舍布局优美,尤其是那些田园景物,“呈现出我们所熟悉的、星座升起时的间距和张力。”瓦莱山谷的美不限于自然风光,“一个个事物恢弘地铺开并相互关联,仿佛从中生成了空间”,诗人同时看到了他人所不能看到的景物背后别具哲学意味的关联性。1922年,惊闻友人柯鲁柏夫人的女儿薇拉去世的消息,他一口气写了五十五首《致俄耳甫斯十四行》。紧接着,他完成了十年前就已开始动笔的《杜伊诺哀歌》。
  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而疾风暴雨般的身体消耗也夺走了他的健康。这时的茨维塔耶娃生活在巴黎。白俄侨民视其为“非我族类”,对她予以排斥和打击,这让她流露出某种亲苏倾向。“我在这里是多余的,而回到那里又不可能。”孤独,贫穷,对祖国的怀念,成为这一时期她最主要的创作主题。“我就是这样,莱纳,与人的每一次相处,都是一个岛,一个永远沉没的岛,完全沉没,无踪无影。”茨维塔耶娃是不会被爱和时间磨损的那个人,她的灵魂受过良好教育,每一个日子都不是空白,每一段经历都不是虚无,她生命的尊严和意义也在于此,“那么多戒指让我随随便便赠给了人,只因为不曾遇到你!”她用灵魂去爱,并以灵魂记录爱的容颜,从而获得了绝对、完美和纯粹的爱的自由;她把爱情当成信念,只要爱了,痛苦也是火中添柴,只管把爱情之火烧成熊熊烈焰好了,化为灰烬那是必然结局,又有什么可怕;她从来就不是胆小鬼,不是实用主义者,她从来不写“三伪文学”(愚民谎言文学、妥协文学、御用文学),哪怕冻死饿死。
  她与里尔克有着相同的精神基因。一个未曾被男人真正温暖过的女人,一种“怀乡”的伤痛,最终让她的“伤口”插入了他的“伤口”、她的“软骨”刺入了他的“软骨”。是的,刺入、纠缠、翻滚、灼烧。她如逢甘霖,发觉自己如此年轻有活力,生命中美好的时光才刚刚开始。
  雨落在昼夜交错的时刻,那时一切街道通向了早晨。
  那时一无所获的肉体,失望而忧伤地彼此分开。
  而相互憎恨的人们,那时不得不一起睡在一张床上!
  里尔克,这个细瘦单薄的男人,这个精神至上的男人,他只拥有彼岸的、幽灵般的,既甜蜜又忧伤的诗句,读者看到了他的孤独。当然,读者也看到了她的。孤独的茨维塔耶娃,一个忍饥挨饿四处流浪的逃亡诗人,身体一度被闲置,敏感的她甚至怀疑自己完全不是一个女人。当身体存在的意义日渐散失,变得迟钝黯淡,她却说,我体内的魔鬼没有死去,它活着,活得很好。她体内的魔鬼没有死去,那魔鬼既是爱的烈焰,也是情欲的深海。
  在致里尔克的信中,她写道:“我不是活在自己的嘴上,吻过我的人,会错过我的。”她反对“把对方举起,就近唇边/一口一口地啜饮”的肉体之爱,即使她明白,女人的肉体是不停流逝的时光,性爱必不可少且不容错失,甚至唯此才能真正进入对方心灵。
  那么,爱情究竟是灵肉分离还是灵肉相融?英国作家劳伦斯认为,一旦肉体的不公平感被唤醒,它就成为一种危险的情绪,必须要发泄出来,否则,它在谁的身上被唤醒,谁就会被它吞噬。茨维塔耶娃与里尔克远隔万水千山,肉体之爱是不现实的,何况里尔克原本更看重的,是精神的自由而不是肉体之欢,否则他就不会与雕塑家妻子克拉拉分开。他与莎乐美、与侯爵夫人、与梅尔林、与南妮,包括与茨维塔耶娃,在读者看来,更多的是精神和艺术层面的情感交流,而不是通俗意义上的男女爱情。
  “哦,你以盛开的话语那高高的夹竹桃超越了我,笼罩着我!”里尔克称茨维塔耶娃为“唯一的天空”,把自己对她的爱称为“初恋的初恋”。“亲爱的,莫非你就是自然的力量,就是唤起并鼓足第五种自然力的力量?”里尔克更相信爱情活在语言中。
  即使有克拉拉,有莎乐美,对里尔克来说,茨维塔耶娃仍是独特的那一个。1926年5月3日,里尔克给茨维塔耶娃发出了写给她的第一封信,并随信寄去《杜伊诺哀歌》《致俄耳甫斯十四行》两本诗集。5月9日,茨维塔耶娃收到了这封信。“我等待您的书,像等待一场雷雨,无论我愿意与否,这场雷雨总要降临。”是的,她等来了她盼望的雷雨。5月10日,里尔克又在信中写道:“你能感觉得到吧,女诗人,你已经强烈地控制了我,你和你的海洋,那片出色地与你一起阅读的海洋;我如你一样地书写,如你一样地从句子里向下走了几级,下到了括号的阴暗里,在那里,拱顶在压迫,曾经开放过的玫瑰的芬芳在延续。玛琳娜,我已如此地深入了你的信!”手写的信件以及括号内隐匿的诱惑,被他紧紧攫住,秘密贮存。灵魂之间发生的故事如同密林深处变幻的景致,一丝轻风吹拂或一朵野花开放,都是他的春光,被他以诗和信件的形式一一记录。
  作为精神的里尔克支撑着茨维塔耶娃的精神。阅读里尔克让她感到闪电一个接着一个;她将手中那永远新鲜的、蓬勃的、黑暗的接骨木树枝递到他手中,像传递一个谜语的谜底;她高贵的灵魂已然越过高山和水泽,像飞鸟一样怀着奇异的忧伤,深入到了里尔克的芬芳暗夜。开满花朵的枝桠上,她在这头、他在那头,互致“无手之拂,无唇之吻”。生命的果实,等待着被摘取的那一刻。
  然而,里尔克死了,他们还没能见上一面。茨维塔耶娃的灵魂坠入深渊。当黑暗的激情一点一点积淀,渐渐演变为一种存在论意义上的理性时,她写下了《你的死》。“每一个人的死,都必定融入到他人之死的行列,都必定在死亡之列中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地位。”先逝者由于后逝者的存在,形成了一个活的长链——里尔克的死,即是向世界输出了诗人的血,这份死亡之“净重”引发的思考,暗合某种启示:生命与生命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隐秘关联,世界是你的,也是我的,是我们每个人的,谁都不能成为病灶,给人类留下隐患。
  茨维塔耶娃的灵魂何等高远而寂寞。她将自己的生命当成寻找真理的工具,将写作认作通向真理的路径,她所有诗歌所依赖的最重要的元素皆为自由。不朽的、纪念碑式的诗篇,一次次诞生了。
  一百年以后,亲爱的,你是否还能认出我
  在旧世纪的群星中,总也不肯坠落的那一颗
  那时候,你是否还能分辨出我的光泽
  然后呼唤我,越过银河系,飞临你的星座
  一百年已然过去,答案是“是的”。谁会不记得女诗人茨维塔耶娃?“是的”是一个爱情词汇,是“我爱你”的同义词;“是的”同时是孤独的,这是一个无终无底的词汇,一个令人晕眩的词汇,一个落入深渊的词汇——法国女作家卡·洛朗斯这样总结道。里尔克却说:真正爱说“是的”的,是死亡。他说的没错。死亡这条长链上,1926年12月29日记录着里尔克,1941年8月31日迎来了茨维塔耶娃,她以死亡的方式终于与他见面了。1941年8月31日,茨维塔耶娃自缢身亡。叶拉堡小镇的山丘上,埋藏着一颗不死的灵魂。她等待“刀尖”已经太久,她累了。“亲爱的,爱我吧,比所有人更强烈地、与所有人更不同地爱我吧。别生我的气——你应当习惯我,习惯这样的女人。”她在悼亡信中对里尔克说的话,现在,可以去兑现了。
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